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生殿 ppt讲义

长生殿 ppt讲义


《长生殿·自序》:
从来传奇家,非言情之文,不能擅场;而 近乃子虚乌有,动写情词赠答,数见不 鲜,兼乖典则。
3.“钗合情缘”理想化
徐麟:“尝作《舞霓裳》传奇,尽删太真 秽事,予爱其深得风人之旨。”
李隆基:“情深妒亦真”。
“未形猜妒情犹浅,肯露娇嗔爱始真。”
4.双重现实情境
宫廷内部:杨玉环的专宠和以梅妃为代 表的六宫粉黛的失宠的矛盾,以及杨 玉环的一往情深和李隆基的二三其德 的矛盾。
2.《舞霓裳》:书生报国无遇 李泌辅佐肃宗李亨平叛中兴。
3.《长生殿》:人物的幻灭感和无尽的幽思
吴作梅《长生殿》跋:“昔陈子昂才名未高, 于宣阳里中击碎胡琴,文章遂达宫禁。先生诗文 妙天下,负才不遇,布衣终老,此剧之作,其亦 碎琴之微意软?世之人争演之,徒以法曲相赏, 且将因填词而掩其诗文之名。孰知先生有览龋于 时宜者,姑托此以佯狂玩世,而自晦于玉箫檀板
洪昇:“坎壈何时尽,漂零转自伤。一身还故国, 八口寄他乡。” 洪昇:“依人空老大,乞食愧英雄。” 陈熷:“卖文供贳[shì]酒,旅食转依人。”(寄洪 昉思都门四首》之四) 王泽弘:“性直与时忤[wǔ] ,才高招众忌。” (《送洪昉思归武林》) 徐麟:“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
传奇创作
康熙十四年(1675),《沉 香亭》。 康熙十八年(1679),《舞 霓裳》。 康熙二十七年(1688),《长 生殿》。 徐麟:“一时朱门绮席,酒社 歌楼,非此曲不奏,缠头为 之增价。”(《长生殿序》)
第五章 清初戏曲作家
清初仍然是传奇创作的繁荣期。 明清易代之际的社会大动荡,为 传奇的创作与演出提供了更为广 阔的舞台;戏剧演出的普及,戏 剧理论的拓展,不仅促进了传奇 的发展,而且推动传奇走上更成 熟的阶段。
第一节 李玉及苏州地区剧作家
一、苏州派:明末清初集中在苏州地区的一 批戏曲作家,思想倾向、艺术风格相近,形 成了一个戏剧流派,后人称之为“苏州派”。 代表人物是李玉。他们关注并积极地反映现 实生活,其剧作密切联系舞台实际,戏剧性 强,对昆曲及地方戏的演出有较大影响。
2.国子监生(24岁-45岁)
27岁遇天伦之变被父母赶出家门,后来父亲遭诬陷 从军。家境败落。 „„家从破后常为客,名到成时转累身。归老湖山思 闭户,何期七尺付沉沦!(清人王蓍[shī] 《挽洪 昉思》诗,) 王士禛:“(洪昇)遭家难,流寓困穷,备极坎壈。” (《香祖笔记》卷九) 洪昇:“非关游子憺忘归,南望乡园意总违。三载无 家抛骨肉,一身多难远庭帏。”
(第五十出《重圆》)
6.情缘总归虚幻
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关系经由起死回生 在现实中实现
第二节 《长生殿》的思想蕴涵
一、《长生殿》的创作动机 :寄情于传奇
1.《沉香亭》 《长生殿例言》:“忆与严十定隅坐皋园,谈及开元天 宝间事,偶感李白之遇,作《沉香亭》传奇。”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 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 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长恨歌》:无表情的贵妃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梧桐雨》:遗恨绵绵的贵妃
(旦云)妾死不足惜,但主上之恩,不曾报得,数年恩爱, 教妾怎生割舍?(正末云)妃子,不济事了,六军心 变,寡人自不能保。
(陈玄礼云)愿陛下早割恩正法。(旦云)陛下,怎生救妾 身一救?(正末云)寡人怎生是好?
三、《长生殿》的至情理想
唐:白居易《长恨歌》(诗歌)、 陈鸿 《长恨歌传》(小说) 宋:乐史《杨太真外传》2卷 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
(《开元遗事》)、
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杂剧) 明:屠隆《彩毫记》(杂剧)、 吴世美 《惊鸿记》(传奇) 清:尤侗《清平调》(杂剧)、
孙郁《天宝曲史》
义取崇雅,情在写真
[7]孟繁树.洪升及《长生殿》研究[M].北京:中国 戏剧出版社,1985. [8]刘荫柏.洪升研究[M].广州: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7.
第一节 洪昇的生平与创作
一、生平 洪昇(1645-1704),字昉思,号稗畦,又号稗村、 南屏樵者,钱塘人。 1.出生—求学(24岁前)少年得志、仕途失意 生于清顺治二年七月初一(1645.8.21。洪姓是钱塘的 望族,世代书香。祖上为官,高、曾祖父在明朝皆任右 都御史,祖父是万历进士,其父之名不可考,好读书, 喜谈论,出仕清朝。外祖父黄机,康熙朝官至刑部尚书 和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洪昇居京期间,曾拜诗家王士禎 為师,并且与当时一班极為优秀的文 人,例如朱彝尊、毛奇龄、查慎行、 李式玉、赵执信等,过从甚密。
少年得志: 披坚执锐,钱塘名族,门皆赐第,家有饵貂,累 业清华,藏书如海,十五岁“早擅作者之林”,二十 则“著书不可算。染翰惊世人,卓越凌霄汉” 仕途失意: “落拓何辞人共弃,佯狂一任客相嘲。平生畏向朱门谒, 糜鹿深山访旧交。” “招贤自古称燕地,逐客今朝别帝乡。”
《长生殿例言》:“史载杨妃多污乱事。 予撰此剧,止按白居易《长恨歌》、陈鸿 《长恨歌传》为之。而中间点染处,多采 《天宝遗事》、《杨妃全传》。若一涉秽迹, 恐妨风教,绝不阑入,览者有以知予之志 也。” 《长生殿自序》:“凡史家秽语,概削 不书,非曰匿瑕,亦要诸诗人忠厚之旨云 尔。”
1.《长生殿》对前人的发展
三、《清忠谱》
《清忠谱》是以李玉为主经过苏 州派作家集体加工的剧作。它反 映了明末东林党人同宦官魏忠贤 为首的统治集团的斗争,歌颂了 嫉恶如仇、不畏强暴的“忠臣” 周顺昌,鞭挞了魏忠贤及其党羽 的专横残暴;同时描写了以“义 士”颜佩韦等为代表的苏州市民 的反抗斗争,在戏曲舞台上直接 表现声势浩大的群众斗争是《清 忠谱》的独特成就。
第一,把悲剧结局改成了喜剧结局
“余览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 剧,辄作数日恶。” (《长生殿· 自序》)
第二,杨贵妃的形象趋于完美
【南吕引子· 满江红】„末上‟今古情场,问谁个真 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 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悭, 无情耳。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 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 取义翻宫、徵。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第一出《传概》)
(正末云) ……高力士,引妃子去佛堂中,令其自尽, 然后教军士验看。……(旦回望科,云)陛下好下的 也!(正末云)卿休怨寡人!
《长生殿》:心生悔意的贵妃
【耍孩儿】事出非常堪惊诧。已痛兄遭戮,奈臣妾又受 波查。是前生事已定,薄命应折罚。望吾皇急切抛奴 罢,只一句伤心话……痛生生怎地舍官家! „旦跪介‟臣妾受皇上深恩,杀身难报。今事势危急, 望赐自尽,以定军心。陛下得安稳至蜀,妾虽死犹生 也。算将来无计解军哗,残生愿甘罢,残生愿甘罢! „旦‟陛下虽则恩深,但事已至此,无路求生。若再 留恋,倘玉石俱焚,益增妾罪。望陛下舍妾之身,以 保宗社。 【越恁好】罪孽深重,罪孽深重,望我佛度脱咱。
二、李玉的生平与创作
李玉(1600前后—1670前后),江苏吴县 人。是明末清初影响较大的戏曲作家,所著 传奇约四十种,现存十八种。他在明末以 《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 《占花魁》(合称为“一人永占”)著称。 入清之后,李玉为明清易代之际政治斗争的 激烈和残酷所震撼,以曲为史,创作了《万 里圆》、《清忠谱》等时事剧和《千钟戮》、 《牛头山》等充满时代精神的历史剧。其中, 《清忠谱》是李玉最优秀的代表作。
在语言的运用上,李渔也有 独到的见解: 1.提出“词贵显浅”的主张。 2.提出“戒浮泛”的要求。 3.重视宾白与科诨。
第六章
洪昇和《长生殿》
人不见,情未了,恨 无休
影印本 《长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4
长生殿
参考书目
[1]洪昇.长生殿[M].徐朔方,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1983.
3.凄凉晚景(46-60岁)
《长生殿》之祸
康熙二十八年(1689)八月,内聚班于生公园 (又名太平园)演出《长生殿》。 《清史稿》卷二七七《徐乾学传》:“时有南 北党之目,互相抨击。”南党以徐乾学为首, 北党以大学士明珠为首。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阮葵生《茶余客话》)
杨嗣震:“窈窕吴娘歌此曲,风流老辈数 斯人。旗亭市上红楼里,群指先生折角 巾。”(《长生殿题辞》) 康熙四十三年(1704)春末,江宁织造府 中演唱《长生殿》全本。 六月初一,泊舟乌镇,酒醉失足,落水身 亡。
二、创作
诗集:《啸月楼集》、《稗畦集》、 《稗畦续集》 戏曲:传奇《长生殿》 谢道韫咏絮擅诗才 杂剧《四婵娟》 卫茂漪簪花传笔阵 李易安斗茗话幽情 管仲姬画竹留清韵 音韵著作:《韵学通指》
《四婵娟》
杂剧由四个单折断剧组成,分咏历史上四个著名的才女: 《谢道韫咏絮擅诗才》写主人公与叔父谢安咏雪联诗; 《卫茂漪簪花传笔阵》写主人公向表弟王羲之传授书法; 《李易安斗茗话幽情》写主人公与丈夫赵明成赌茶评论古 代夫妇; 《管仲姬画竹留清韵》写主人公与丈夫赵子昂泛舟画竹的 故事。 《四婵娟》或歌颂妇女聪明才智,或表现夫妻琴瑟之好, 具有民主精华。
[2]竹村则行,康保成. 长生殿笺注[M].郑州:中州古籍 出版社,1999.
[3]章培恒.洪昇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4]曾永义.长生殿研究[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1.
[5]洪昇.洪昇集[M]. 刘辉,校笺.杭州:浙江古籍出 版社,1992. [6]王永健.洪昇和长生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2.
宫廷外部:杨玉环的固宠希恩所伴随的 严重的政治后果。“弛了朝纲,占了 情场”。
5.一悔能教万孽清
《长生殿·自序》:“且古来逞侈心而穷人 欲,祸败随之,未有不悔者也。玉环倾国, 卒至陨身,死而有知,情悔何极?苟非怨 艾之深,尚何证仙之与有?孔子删《书》 而录《秦誓》,嘉其败而能悔,殆若是 欤?” “只为他情儿久,意儿坚,合天人重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