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归去来兮辞》感受陶渊明隐士情怀

《归去来兮辞》感受陶渊明隐士情怀

本文无论是抒情、叙事、议论,还是结构、语言,都充分体现出了陶 渊明诗文平淡自然、清远潇洒的风格特征。 从情感表达上来说,作者写作此文确实是发乎真情的,是为情造文,而 非为文造情。正如前人所说:“公罢彭泽令,归赋此辞,高风逸调,晋宋罕 有其比。盖心无一累,万象俱空,田园足乐,真有实地受用处,非深于道者 不能。”(〔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七)正因为陶渊明内心深处真正热 爱田园生活、热爱自然,才可能将这种感情表达得如此准确含蓄,如此打动 人心。本文是一篇抒情咏怀之作,并带有相当多的叙事成分,但作者能将议 论、叙事与抒情完美地结合起来,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情托于物,情寓于 景,作者的感慨、喜悦等种种感情不是直接生发,而是在描景叙事中巧妙而 自然地流露,在如画的景物展现中,作者那洒落的胸怀、高洁的志趣也得以 充分表现。作者的内心感情和志趣都外化为田园的种种美好景物,自然创造 出绝妙的意境。文中写田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是一些平常的细节,但又 处处显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在清淡平远的描述中,包含着浓浓的 意趣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 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写照。 (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4)“孤松”示孤高坚贞之 志,托物言志。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胡为,为什么; 遑遑,心神不定;何之,到哪里去。 ◆怀良辰以孤往:怀,爱惜,留恋; 孤往,独自外出。 ◆聊乘化以归尽:聊,姑且;乘化, 顺应自然;归尽,到死。 ◆乐天天命复奚疑:乐天知命,还有 什么可疑虑的呢?
回去吧
归去来兮辞
回去 语气助词
课 文 朗 读
给下列的字注音
熹 (xī) 眄 (miǎn) ) 岫 (xiù 遑 (huá ng) (zǐ) 皋 飏 (gāo) (yá ng) o) 耔 棹 (zhà
解释与积累
来 胡 奚 而 以 谏 樽 觞 眄

容膝





怀
盘桓


乘化
窈窕 遑遑
全文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1):表示辞官归 田的决心. 第二部分(2.3):写作者回 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
士大夫精神上的—个 归宿。
写作背景
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 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陶潜 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 一位督邮来鼓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 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 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 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题 解
第三部分(4):抒发诗人“乐 天安命’’的情怀.
重点字词(第一段)
◆既自以心为形役:既,既然;以,让;为,被; 形,身体. ◆奚:为什么 ◆悟:知道;谏,劝止,挽回 ◆实:确实,实在 ◆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 ◆问征夫以前路:以,用;征夫,行人;用前面 的道路来问行人 ◆恨,抱怨,遗憾;熹微,天色微明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充分突出了这种文体的特点, 利用这种特点为内容的表达服务。如他对归耕后的农村生 活的描写,就极尽铺陈之能事,而这种铺陈是分清主次、 有所选择的。在句式上,整饬对仗之中又包含参差错落。 作者将满腔的感情都寄寓在景物的形象描写之中,词采华 美、音韵和谐却又“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 痕”,鲜明地突出了辞赋在词采和音韵上的特点,这种特 点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性和感染力,避免了堆砌辞藻、华而 不实的弊病。同时,本文也善于用典,如第2段中“三 径”“容膝”分别用了蒋诩归隐不仕和北郭先生辞聘的典 故,似信手拈来,语如己出,毫无用典之痕。
衡宇:衡,通“横”;横木为门的房子 ◆眄庭柯以怡颜:眄,斜视;柯,树枝;怡 颜,愉快神色 ◆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明白 ◆园日涉以成趣:涉,走;在园子里每天走 走成为了一种乐趣。 ◆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扶老,拐杖; 以,连词,相当于“而”;流,周游;憩, 休息。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翳 翳,阴暗;将入,快下山
翻译下列句子,并体会这些句子 的表达效果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 门虽设而常关。 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桓。
陶 渊 明
归 去 来 兮 辞
作者档案
姓名: 陶潜(或陶渊明) 字号: 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自称五柳先生 生卒年月: 365—427
朝代: 东晋 籍贯: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家庭出身: 没落官僚地主 职业:农民 田园诗人 个人爱好:喝酒 读书 写作 耕田
学习《归去来兮辞》
感受陶渊明隐士情怀
归园田居 其三
4.译文:云气自然而然从山洞飘浮而出,倦飞的鸟儿也知道 飞回巢中。日光渐渐暗淡,太阳即将落山,我还手抚着孤松, 流连徘徊不愿离去。 表达效果:“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是陶渊明诗文 中的名句,一方面描写景物自然妥帖,毫无雕琢之痕又极具诗 情画意,另一方面又寄托深远,出则无心归则有意,这正是作 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真实写照。出去做官是无心的,并不是有 意追求功名利禄,在这里,“无心”并不是作者的开脱之辞, 而是实实在在地表现了作者的反省和自责;辞官归田则是因为 “倦飞”,是因为自己已厌倦了官场的污浊和黑暗。作者触景 生情,又能将这种复杂的感情不露形迹地轻点出来,具有很强 的艺术感染力。宋代叶梦得曾对这两句大加赞誉:“此陶渊明 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避暑录话》 卷上)而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则是因为作者借 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3.译文:倚着南窗寄托自己傲岸的情怀,深深感到这简 陋狭小之地也可以使人安乐满足。虽有门却经常关闭着,每 天到园子里散步,兴味无穷,已成为了一种乐趣。
表达效果:“审容膝之易安”之句是用了《韩诗 外传》中的一则典故。北郭先生辞楚王聘,其妻表示 支持:“今如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后以“容 膝”言所居之狭小。“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 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中,作者看重 的是自己傲岸的情怀而非物质上的富足,其形象也就 跃然于纸上了。后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 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 足庭园的乐趣。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当然我们在肯定陶渊明追求自由、不受束缚的个 性的同时,也不必否认他的人生观中有一种消极 的成份。我们当代青年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整天想 着寄情山水、归隐田园,而应以积极的姿态去拼 搏人生。
陶渊明诗文的艺术特点是“平淡自然”。前人说此赋“沛 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请从情感表达和语言运 用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从语言运用上说,本文语言浅切朴素,音节 和谐,辞意畅达,情致沛然流出,自然成韵,呈 现出天然纯净之美。“欧阳公言两晋无文章,幸 独有此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 无其尤怨切蹙之病云。”(〔宋〕朱熹《楚辞后 语》)可见前人对此文的语言风格评价甚高。作 者虽也用了不少典故,也化用了不少前人的语句, 但都自然地化为己意,语如己出,毫无用典和化 用的痕迹。因此说本文“平淡自然”,“沛然如 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是比较贴切的
1.揣摩“心为形役”“已往之不谏”“迷 途”“昨非”等词语的含义,说说作者辞官的原 因和归途中的心情。 作者辞官的原因是他看穿了官场的污浊,也认 识到了仕途即迷途,他不愿同流合污,也不愿屈心 抑志。当他意识到仕宦生涯是“深愧平生之志”之 后,痛苦之余又庆幸自己陷入泥淖还不算深,还来 得及从迷途走出以踏上正确的道路。因已决计归去, 作者又有些解脱后的欣喜。因此在归途中就显得快 乐而急切,他水陆兼行,归心似箭,又恨天亮得慢,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现了摆脱束缚、 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 熹微”又表现了作者归家的急切之情。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心远”是一种怎样的 心境?
“心远”:
是一种远离尘世、 自得自乐于自然的隐士 心境,也是追求自由的 隐士情怀的表露,更是 一种遗世独立的人格魅 力的体现,是中国古代
内容分析
承上而问 自我解答 卒章显志
委心任去留 遑遑欲何之 富贵浮云( 反 ) 恬然自乐(正 ) 乐天安命
有人认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 着悲观消极的思想。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全篇进行探讨。 参考思路:作者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之句
收束全文,乐天安命,随着生命的自然变化一直到死,这是作者的 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这样的思想是有些消极,在历史上也曾引起 很多落魄文人的共鸣,但我们不能将这种评价简单化、绝对化,而 是要进行深入的理解。联系陶渊明的经历和志向,是可以理解这种 态度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本不愿出仕,也不适合 为官,他不肯降志辱心与士族阶层同流合污,无法将自己融入污浊 黑暗的官场生活中去,弃职归田便成为他必然的选择,投身自然才 可享受种种人生乐趣,才能寄托心灵,这也正是他执着追求自己理 想的一个表现。“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这种发自内 心的情感直率地表达出来,不加任何矫饰,是作者历经人生曲折之 后真实而复杂的感慨,饱含着作者从官场退出后的沉痛反思和过来 人的切身感悟及深刻体验。

复驾言兮焉求:驾,驾车交游;言, 助词;焉求,追求什么。 ◆悦:意动,以…为悦;乐,以…为乐 ◆善万物之得时:善,以…为善,羡慕; 得时,顺应天时;我羡慕万物恰逢繁 荣滋长的季节。 ◆感吾生之行休:行休,将要结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