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技巧型诗歌鉴赏

分析技巧型诗歌鉴赏

分析技巧型,一招搞定
——分析技巧型诗歌鉴赏复习课教学实录
该课由来:每每考试结束,学生总是感慨,为什么诗歌鉴赏总是得分那么低啊。

拿学生的试卷一分析,发现问题都是相似的:该拿的分没有拿到,答问题不够全面,这里扣一分,那里扣一分,得分自然就不高了。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全面的分析技巧,尽量不丢分
教学步骤:
手法回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分析技巧型的诗歌鉴赏课。

大家想想,在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那些啊?
生(七嘴八舌)1:借景抒情
生2:比喻、拟人
生3: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生4:虚实结合
……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些手法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可是有没有这种感觉呢:在做题时,明明答对了手法,却拿不全分呢?(生或点头或说有)今天,老师就教大家一招:只要大家牢牢记住了,以后在做分析技巧型的诗歌时,一定可以拿高分。

(学生一听,立刻精神抖擞。

)板书:(边板书边让学生回忆并说出这些手法的作用)
情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修辞:比喻、比拟、对比、通感、象征、反语、衬托、夸张……
角度:从声色形写,从视觉听觉感觉写,从仰视俯视写,从远景近景写,从全景局景写,从正面侧面写,从动静写,从虚实写
二、方法检测
师:如果同学们在分析技巧时,都能从这三方面全面考虑,还会丢分吗?下面以我们考过的题为例,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个方法有没有用。

例1:(2007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卷)
栀子花诗(明沈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问:诗的后二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做简要赏析。

(4分)
答案:①诗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栀子花”“夜风”的风情。

(修辞)②如钩新月,暗香浮动,视觉与嗅觉结合,营造出幽美恬静的意境。

(角度)③一“牵”一“送”,夏月微风的情态可掬;言“影”言“香”,栀子花的精魂大有飞动之态。

(如果从情景方面来答,可以说,通过对夜风、花香的描绘,写出了诗人对夜风的喜悦、对栀子花的欣赏。

虽然与答案不太相符,但是一定会酌情给分。

)任答2点,即可得4分。

例2:2007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如梦令(贺铸)
莲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杨飞絮。

向晚鲤鱼风①,断送彩帆何处!
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

问:请结合全词赏析“”。

答案:诗人用“凝伫,凝伫”的叠词/反复(修辞),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凝望时间之久和神
态之痴,从而表现相思之苦(2分);“楼外一江烟雨”则用孤寂的小楼、无情的江水、迷蒙的烟雨衬出主人公怅惘失意之情(2分)。

虽无一字提到离别相思,却将离别相思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情景)
例3:(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调研测试卷,即市统考卷)
浣溪沙(秦观)
漠漠清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问:梁启超曾将下阕中“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赞赏为“新奇的比喻”,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答案:词人将“飞花”“和梦”、“丝雨”和“愁”这两组本来互不相关的东西,依据它们之间分别具有的“轻”和“细”的相似点,构成了两个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修辞)另外,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亦很新奇。

总之,此词写的是春愁,秦观将细微的景物和幽渺的感觉极为巧妙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梦和愁具体成了我们可以看到的场景。

(角度:简言之可以说是化实为虚)
三、方法练习
师:经过以上的检测,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从情景、修辞、角度三方面考虑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一般都能回答得很全面,都能拿全分数。

好,下面我们就来练习一下。

(生跃跃欲试。

以下步骤略)
作者:陈丽红
单位:东莞市第一中学
邮编:523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