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
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
一、抒情方式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
1.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或以乐景衬哀情)
2.托物抒情(言志)
3.借事抒情
4.借古抒情(或讽今)5、用典抒情
【例1】: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3.
【例2】:春日登楼怀归
(宋)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
清渭,指渭水。
题: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例3】: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写于诗人闲居之时。
题: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写法上有何特色?请略作分析。
【例4】:南歌子
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
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问:词的下片运用怎样的抒情方式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
【例5】: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西陆,指秋天。
南冠,指囚犯。
题:这首诗主要运用怎样的抒情方式?试简要分析。
二.描写手法
(1)动静结合(2)虚实结合(想象和联想)(3)观察角度的
变化(俯仰,远近的结合)(4)色彩搭配(5)渲染(6)衬托(7)各种修辞手法
例1: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5分)
(2)例2、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设问反问借代用典双关比兴等)
例1、岁暮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问: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
例2、浣溪沙①
姜夔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②西。
打头风浪恶禁持③。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
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 ①离除夕还有五日时,作者返家,途中过苏州,经吴松,遂作此词。
②石塘:苏州之小长桥。
③头:指船头。
恶:猛,厉害。
禁持:摆布。
题:请简要分析词的上片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例3、鹧鸪天元魏初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以此奉寄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
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