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七年浙江省“启真杯”初中科学竞赛八年级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的相关栏目内填写市县(区)、学校、姓名、考号。
3.考生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试题用黑色签字笔作答,作图用铅笔作答。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365.2422天,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27.3天。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最符合事实的是()地球月球年龄45亿年45亿年自转周期24小时27.3天表面积 5.1×108平方千米 3.8×107平方千米周长40075千米10927千米A.地球的一月是月球的一年B.月球的自转周期与绕地球公转周期相等C.月球绕轴自转的周期与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相等D.地球和月球白天的长度相等2.茉莉是一种常见的花卉植物.如图是茉莉的一种繁殖方法,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这种方法称为嫁接B.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繁殖C.繁殖出的植株性状差异很大D.这种繁殖方法常用于培育新品种3.下列有关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活动使地球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B.太阳活动使地面无线电长波通讯受到干扰C.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黑子和耀斑就出现在光球层D.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4.关于比热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下降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B.相同条件下,比热越大的物质,温度越不容易改变C.砂石的比热容较小,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D.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也越大,比热与热量有关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温度一定为100℃B.水温升高,密度一定减小C.烧水过程中,产生的汽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体积一定变大D.同质量100℃的水蒸气比沸水造成的烫伤一定严重6.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引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1/6.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120Kg的宇航员,在月球表面时()A.宇航员连同随身装备的质量为地球表面附近的1/6B.宇航员连同随身装备的质量为地球表面附近的6倍C.宇航员连同随身装备受到的引力约为200ND.宇航员连同随身装备受到的引力约为1200N7.如图,小李在用磁铁吸引光滑水平桌面上的铁钉,铁钉受到吸引而没有与磁铁接触,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磁铁对铁钉作用力的方向是()A.向左上方B.向右上方C.竖直向上D.竖直向下8.如图所示,一个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以v0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冲上粗糙斜面后最终静止在A点。
以下关于木块在斜面上受到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不变B.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上C.木块对斜面的摩擦力先沿着斜面向下,后沿着斜面向上D.木块在A点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小于木块的重力9.在一列快速匀速行驶的“复兴号”高铁上,小李朝两个方向用相同的力进行立定跳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朝与高铁运动方向一致跳的最远B.朝与高铁运动方向相反跳的最远C.朝与高铁运动方向一致跳的最近D.朝与高铁运动方向一致或者相反跳时一样远10.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
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
不少同学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A.“稻草变黄金”只是比喻利用价廉物质制取价贵的物质B.制造过程中稻草真的变成了黄金C.这个过程肯定是化学变化D.这个过程中肯定存在物理变化11.如图所示:小李在研究浮力的大小时,将浮于水面的盆子慢慢向下按,用力越大,盆子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
根据以上事实,下列猜想最符合研究目的的是()A.用力越大,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B.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C.物体的体积越大,所受浮力越大D.物体排开水越多,所受浮力越大12.一艘漂浮在小水池上的小船,小李进行如下操作时,能使池中水面升高的是()A.将船上的铁块投入水中B.将水中的石块捞入船中C.从水面捞木块入船中D.将池中的水装一些入船中13.在中国“达人秀”节目中,有演员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A.音色音调响度B.音色响度C.音色音调D.音调响度14.一物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76g水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静止后有64g酒精溢出。
已知酒精的密度是0.8×10³kg/m³,则物块在水中的状态及物块的密度是()A.悬浮,1.0×10³kg/m³B.漂浮,0.95×10³kg/m³C.下沉,1.2×10³kg/m³D.漂浮,0.90×10³kg/m³15.为了安全,汽车行驶时驾驶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当系好安全带时,相当于闭合开关,指示灯不亮;未系好安全带时,相当于断开开关,指示灯发光。
符合上述要求的电路图是()16.研究植物的向性时,小金设计了如图实验:在一个广口玻璃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浸泡的蚕豆种子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
将玻璃瓶放在温暖的地方,并保持湿润,放置几天,待种子长出芽和根后,将玻璃瓶横着放置1-2天。
观察种子芽和根的生长变化情况。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蚕豆种子的向光性B.用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做实验.有利于蚕豆种子的萌发C.该实验有4颗蚕豆种子,属于定量实验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能促进根的生长17.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类推结果正确的是()A.溶液是透明的,稳定的,因此某稳定的液体呈现无色,肯定是溶液。
B.硫酸铜晶体是一种蓝色的溶于水的固体,某蓝色液体一定是硫酸铜溶液。
C.电解水实验告诉我们,水由氢、氧组成,所以由只由氢氧组成的一定是水。
D.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该物质,因此,该温度下不能溶解该物质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18.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是()A.40℃时,丙的溶解度最大B.由60℃降温至40℃时,甲析出的晶体最多C.40℃时,乙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D.40℃时,100g水中加入50g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19.家住南半球的杰米家要在纽约市区买房,想买一套采光好一些的公寓,你建议杰米一家最好在下列哪个时间段去看房()A.3月22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20.电话的话筒可以把声音的变化转化为电流的变化。
炭精话筒的结构如图所示,炭精盘和振动膜之间充满了接触不紧密的炭粒。
声音使振动膜振动,改变炭粒接触的紧密程度,使炭粒的电阻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如果炭粒的电阻能在55欧姆~65欧姆的范围内变化(电路中其余电阻忽略不计),当加在它两端电压为3伏时,则电路中电流变化的范围为()A.0~0.055AB.0~0.046AC.0.046A~0.055AD.0.046A~0.3A二、填空题(共30分)21.(4分)炎热的夏天,小李同学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和“白气”的形成分别是和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是由于的原因。
22.(6分)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常利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即在暗室中采用闪光灯每隔相等的时间闪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此时物体运动的位置。
如图是小李实验室拍摄的时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甲、乙竖直下落时的频闪照片,据此记录,两球均从位置口下落到b 处时,球用时较短,球的速度基本保持不变。
若两球均只受到重力和阻力作用,则球所受阻力较大。
(选填“甲”或“乙”)23.(6分)如图所示,密度为ρ、厚度为d 、边长为L 的均匀正方形薄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其右端与桌子边缘相平。
板与桌面间的光滑程度不变,现小李同学用水平力向右推薄板使其运动L/4,在推薄板的过程中薄板对桌面的压力F 、压强p 和桌面对薄板的摩擦力f 的变化情况并说明理由。
压力F ,理由是:;压强P ,理由是:;摩擦力f ,理由是:。
24.(4分)阅读下面短文: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有些材料,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称作半导体。
除导电能力外,半导体有许多特殊的电学性能,使它获得了许多重要应用。
有的半导体,在受热后电阻迅速减小;反之,电阻随温度的降低而迅速增大。
利用这种半导体可以做成体积很小的热敏电阻,热敏电阻可以用来测量很小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反应快,而且精度高。
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将热敏电阻放置在某蔬菜大棚内能检测大棚内的温度变化,小明将热敏电阻与电源、电流表和其他元件串联成一个电路,其它因素不变,只要热敏电阻所处区域的温度降低,电路中的电流将变(填大或小)。
(2)上述电路中,我们将电流表中的电流刻度换成相应的温度刻度,就能直接显示出热敏电阻附近的温度.如果刻度盘正中的温度刻度值为20℃(如右图所示),则25℃的刻度应在20℃刻度的边(填左或右)。
25.(6分)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生长激素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①选取若干只同品种、同性别和同日龄的健康未成年小鼠实施垂体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含生长激素的生理盐水和生理盐水。
③实验开始时和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体重,并记录。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对垂体进行切除手术是为了。
在“实验思路”②中,对照组是。
实验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4分)M 、N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M 中含有少量的N ,提纯M 的操作是;(2)M 溶液处于点p 状态。
若想把点p 移动到M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上,请你设计两个操作方案:①;②。
溶解度/g2010温度/℃·p M N三、实验探究题(共30分)27.(8分)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表演魔术“受控制的番茄酱”。
具体做法是将一包番茄酱浸入装半瓶食盐水的矿泉水瓶中,番茄酱处于漂浮状态(如下左图),盖紧瓶盖用手挤压塑料瓶,番茄酱下沉(如下右图),松手后又上浮,如此反复可以控制它的上浮和下沉。
小组成员对这一现象做了如下猜想。
猜想1:手挤压瓶体,水的密度变大,番茄酱下沉;松手时,水的密度减小,番茄酱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