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冯谖客孟尝君

冯谖客孟尝君

《冯谖客孟尝君》
1、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其整理编订者是西汉刘向。

2、了解冯谖为孟尝君“市义”行为中蕴涵的“民本”思想及积极意义:冯谖为孟尝君“市义”的目的,固然是为了报答孟尝君的知遇之恩,帮助孟尝君巩固在他薛地的地位,但从另一方面看,也体现了一定的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因而具有某种积极意义。

3、分析冯谖的性格特征:
冯谖有着机智豪爽、深谋远虑和临机而断的性格。

4、本文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

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

这是先抑。

但当孟尝君召人收债时,他自告奋勇,挺身而出,迅速“市义”而归。

在孟尝君失势就国看到“市义”的奇效后,冯谖又作出了更远的谋划,为孟尝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从此高枕无忧,长保荣华富贵。

由此可见,冯谖起初是故意深藏不露,有意试探,而在孟尝君礼贤下士、真情相待之后,才不遗余力地为之出谋划策,这体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

一波三折、生动有趣的情节,既彰显出冯谖的独特个性,又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这种手法避免了平铺直叙,造成文章的悬念,使文章波澜起伏,姿态横生。

5、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通假)孟尝君:贫困穷顿无法生存,托人请求孟尝君(2)左右以君贱(意动)之也,食(名词作动词)以草具:身边之人认为孟尝君看不
起他,就拿粗劣的饭菜给他吃
(3)食(名词作动词)之,比门下之客:给他吃,和门下一般食客同样款待
(4)孟尝君客(意动)我:孟尝君把我当客人看
(5)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左右的人说:“就是那个歌唱‘长铗归来’的人”
(6)窃以为君市义:我私下用债款为您买来了“义”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举;拜访
(2)驱而之薛:往、到
(3)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意动,感到奇怪;名词作动词,穿衣戴帽
(4)责毕收,以何市而反:责同债,债务;以,拿;何市,市何,宾语前置,买什么;反同返,返回。

(5)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买义;才
(6)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同返,返回;坚决
一、通假字:属→嘱,责→债,徧=遍,说→悦,介—芥,反→返。

二、文言虚词:
1、客无好也。

客无能也。

表肯定的句尾语气词。

2、食以草具:用(介)
3、左右以告:把(介),后省宾语。

4、无使乏:不要。

5、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乃”,就是(副)。

“夫”,那个(代)。

6、因烧其券:“因”,于是,就。

“其”,那些(代)。

7、窃以为君市义:私自(副词,表示自谦)。

8、乃所以为君市义也:用来的方式。

9、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才。

10、仅得免其死耳:才(副)。

11、齐其闻之矣:大概(表推测的语气副词)。

12、视吾家所寡有者:代词,……的东西。

13、齐人有冯谖者:代词,复指前面的名词。

译为冯谖这样一个人。

14、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代词,表示……的原因。

三、实词:
1、食以草具:“食”给他吃。

“草具”粗劣的饭食。

2、揭其剑,过其友:“揭”,高举。

“过”,拜访。

3、左右皆恶之:厌恶。

4、冯公有亲乎:父母亲。

5、使人给其食用:供应。

6、吾负之:对不起。

7、请而见之,谢曰:道歉。

8、于是约车治装:捆扎,套。

9、驱而之薛:“驱”,赶车。

“之”,到去(动)10、市义奈何:买。

11、孟尝君顾谓冯谖:回头看。

12、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携带。

四、词类活用: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贱”,形→意动,认为…贫贱,即轻视。

2、孟尝君客我:名→意动,把…当门客。

3、先生不羞:名→意动,以…为羞耻,后省略宾语。

4、孟尝君怪其疾也:形→意动,认为…怪。

5、衣冠而见之:名→动:穿好衣服戴好帽子。

6、不拊爱子其民:名→意动,把…当作儿子。

7、因而贾利之:“贾”,名→状,用商贾的方法。

“利”,名→动,取利。

五、句:1、客何好?客何能?(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2、为之驾。

(双宾语)3、以何市而反?(疑代作宾语前置)。

4、不拊爱子其民(二动词共一宾语)5、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判断句)。

六、常用字:
1、给:(1)本义:衣食丰足、富裕。

(2)引申义:使…丰足,即充足的供应、供给。

如本课“使人给其食用”。

2、约:(1)本义:用绳索捆缚、套。

如本课“约车治装。

”(2)引申义:用别的东西套—约束、限制—简约、节俭—订立盟约—约会—大约(副)
3、驱:(1)本义:策马前进。

如本课“驱而之薛”。

(2)引申义:驱赶、驱逐—逼迫、迫使。

4、之:(1)本义:到…去。

(2)假借义:代词。

A作宾语。

如本课“左右以君贱之也”。

B作定语。

“之二虫又何如?”C作宾语前置的标记。

D假借为连词。

位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使用句子词组化。

5、被:(1)本义:睡眠盖身的被子。

(2)引申义:A复盖、披复,如“披坚执锐”—长发复在肩背上也叫“被”。

此二义后来写作“披”。

B某一事物加在另一事物之上—及、至—遭到—表被动意义的助动词。

6、称:(1)本义:称量物体的重量。

(2)假借义:通常借为“偁”。

举起、扬起—发起、
举事—举用、称引—称为、称呼—称颂、称扬。

如“民称万岁”。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