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应用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应用


39
蛋白尿诊断
确定尿蛋白的类型:
功能性; 体位性;
病理性 。
根据不同的病史、体征或实验室检查选择不 同的进一步检查方法,才能确定其病因。除了 血、尿常规及生化、免疫学检查外,下列几种 特殊的检查方法对于一 些蛋白尿的确诊具有重 要意义:
40
蛋白尿诊断

24小时鸟蛋白定量;
尿蛋白圆盘电泳测定,可以确定为选择性 还是非选择性蛋白尿,同时有助于判断蛋白 尿为小球性、小管性、混合性或溢出性等;
13
血尿诊断
尿细菌学检查
对怀疑有尿路感染的患者,应作清洁中 段尿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必要时作真菌 培养检查。若怀疑有结核时,应作浓缩尿 抗酸杆菌染色及抗酸杆菌培养检查。
14
血尿诊断
尿脱落细胞检查 尿脱落细胞检查是诊断泌 尿系肿瘤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对于40 岁以上的患者应常规进行该项目检查,连续3 天检查可以明显提高阳性检出率。
18
血尿鉴别诊断思路
无症状性血尿 首选尿红细胞形态检查。若红细胞形态正 常均一,提示血尿为非肾小球性,可选择B 超检查,若有阳性发现可采取进一步检查, 如IVP、CT或MRI等 。无阳性发现者,同时 作尿沉渣抗酸杆菌染色、尿抗酸杆菌培养及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必要时进行膀胱镜检查 及逆行尿路造影检查。

尿本-周蛋白测定,对于多发性骨髓瘤。单 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血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 值;

41
蛋白尿
肾穿刺活检,对肾小球、肾小管性 疾病均有诊断价值; B超、CT、IVP对于诊断尿路疾患及 肾实质占位或先天性疾患具有重要价值。
42Βιβλιοθήκη 肾功能检查肾功能单位 肾小球 肾小管 近端肾小管 远端肾小管
43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及临床应用
肾内科 陈湛华
1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1. 尿液检查 是最古老,但至今仍然是最 常用的检验技术,方法简便、价格低廉, 用于早期筛选、长期随访,也是判断肾 脏病严重程度、预后的重要内容。
2.肾活检病理检查 是肾小球疾病、小 管间质疾病重要的组织学诊断,且对预 后及疗效有预示意义。
19
血尿鉴别诊断思路
尿红细胞形态呈多形性者 考虑为肾小球性血尿,应进行常规肾功能、B 超及免疫学检查,对于轻度血尿可进行随访, 对大量血尿、反复发作及伴有大量蛋白尿者应 进行肾活检。 经过上述检查仍有部分患者不能明确诊断,可 能的原因很多,包括微小结石、小血管破裂、 畸形、隐匿性肾炎、特发性血尿,部分可能是 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应密切随访。
包括膀胱镜加逆行上尿路造影、 肾脏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或粗 针穿刺肾脏组织学检查等。
17
血尿鉴别诊断思路
一、确定是否为真性血尿 二、确定出血部位及原因 症状性血尿 伴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红细胞管型; ------免疫学检查,肾活检等。 伴尿频、尿急、尿痛; ------------细菌培养及抗酸杆菌培养。 伴有腰痛或尿路梗阻表现 ; ---------------B超及IVP检查。
2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
3.肾功能检查 ①肾小球滤过功能; ②肾小管重吸收、酸化等功能。 ③肾血流量及内分泌功能。 肾功能检查是判断肾脏疾病严重程度 和预测预后、确定疗效、调整某些药物剂 量的重要依据,但尚无早期诊断价值。
3
尿液检查——血尿(hematuria):
血尿定义:
尿离心沉渣镜检,若>3个/高倍视野则 称血尿。 小量出血呈显微 镜下血尿; 出血量超过lml/L可呈 肉眼血尿.
35
【溢出性蛋白尿临床意义】
①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大量的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从尿中排出, 尿内可出现本-周蛋白,此种蛋白质加 热至40℃~60℃时可发生凝固,温度 升至90℃~100℃时又可再溶解,而温 度下降至56℃左右时,蛋白又凝固, 故又称凝溶蛋白。
36
溢出性蛋白尿临床意义
②急性血管内溶血,可产生血红蛋白 尿。 ③急性肌肉损伤,释放出大量肌红蛋 白,形成肌红蛋白尿,可以引起急性 肾衰竭。 ④其他,胰腺炎时的血淀粉酶增高致 尿淀粉酶升高,均属溢出性性质。
6
血尿诊断
三、尿液检查 镜下血尿伴尿蛋白超过 0.5g/24h或 肉眼血尿伴尿蛋白超过1g/24h,提示肾 性血尿可能。
7
血尿诊断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血尿来源的鉴别
目的:鉴别肾小球源性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原理:红细胞在经过肾小球基膜时受到挤压 以及在肾小管中受到管腔内渗透压、pH值及 其他代谢物的作用,在形态上可发生多种变化, 形成畸形红细胞;而尿路血管破裂出血则红细 胞多为正常均一形态。
其他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沉、凝血功 能、肾功能、尿蛋白定量及免疫学检查等。
15
血尿诊断
影像学检查
包括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影仪、 X线腹部平片加静脉肾孟造影(IVP)、 逆行尿路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 (CT)、磁共振(MRI)、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肾图及肾扫描 等。
16
血尿诊断
特殊检查
8
血尿诊断
肾小球源性血尿
【原理】 红细胞通过肾小球 、肾小管时,受到 损伤,因此形态变 形。 多形性红细胞 【参考值】 >80%。 见于各类急慢性肾 【临床意义】 炎。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红细胞不通过肾小 球滤过膜,不受肾 小管影响。
红细胞多形型<50 %。 病变在肾单位以下 。
9
血尿诊断——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37
(4) 组织性蛋白尿
(histic Proteinuria)
机制: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 代谢产生的蛋白质和组织破坏分解 的蛋白质,以及由于炎症或药物刺 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称组织 性蛋白尿。
38
(5)功能性蛋白尿(functional proteinuria):指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 ,尿内暂时出现的轻度蛋白质而言,又称 为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运动后蛋白尿、 发热性蛋白尿。 (6)体位性蛋白尿(postural/ orthostatic proteinuria):指直立姿势时 出现蛋白尿而卧位时尿蛋白消失,又称为 直立性蛋白尿
47
33
(3)溢出性蛋白尿 (overflow proteinuria)
34
溢出性蛋白尿
机制: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重吸收均正常, 但由于血中有异常蛋白质产生增多,这些 小分子蛋白质,可经肾小球滤出,超过肾 小管重吸收能力,在尿中出现而产生蛋白 尿,称为溢出性蛋白尿。 特征:血中异常蛋白质产生增多,在尿中 出现相应的异常蛋白质。
30
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tubular roteinuria:
31
肾小管性蛋白尿 (tubular proteinuria)
机制:在感染、中毒所致肾小管损害或 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肾小球滤过膜可 正常或不正常,因近曲小管损伤重吸收 能力降低,而产生的蛋白尿。
32
肾小管性蛋白尿
特征 尿蛋白组分是:尿圆盘电泳图型 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有尿β2一M、尿 清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加。尿蛋白定量 常1~2g/24h,很少>2g/24h。 【临床意义】 肾小管间质病变。
26
肾小球性蛋白尿
选择性蛋白尿
滤 过 膜 损 轻;(电荷屏障受损) 伤程度 组分
治疗反应
非选择性蛋白尿
重;(孔径屏障受 损) 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小 尿蛋白可呈现出血 量小分子量蛋白,尿中 循环中蛋白的成分 :有大分子量的蛋 无大分子量蛋白 白; 好 不好
预后

不良
27
肾小球性蛋白尿
【临床意义】 见于各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与继发 性肾小球疾病。
4
尿液检查
血尿病因
约98%由泌尿系本身疾病引起,仅2%由 全身或泌尿系邻近器官病变所致。内科 主要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遗传 性肾炎、薄基底膜肾病、泌尿系感染、 结核及多囊肾等;外科主要为泌尿系结 石、肿瘤及创伤。全身出血性疾病也常 伴发血尿。 剧烈运动也能致血尿发生。
5
尿液检查
血尿诊断
一、询问病史 确定是否为真性血尿 血尿与排尿关系 血尿与疼痛部位关系 血尿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血尿与全身性疾病的关系
45
临床常用GFR测定方法
二、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原理】肌酐是肌酸的代谢产物,由肾排出。 如在严格控制饮食条件和肌肉活动相对稳定的 情况,血肌酐变化主要受内源性肌酐的影响, 而且肌酐分子量小,大部分从肾小球滤过,不 被肾小管重吸收,故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 升血液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为内生 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
11
血尿诊断
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检查
静脉血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
非小球性血尿 细胞数量
混合性血尿
红细胞容积 小球性血尿
12
血尿诊断
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及相差显微镜检查 血尿的对比。
自动分析仪不能特异地识别红细胞,对 其他颗粒也进行计数,特别是在血细胞数 较少时,其影响更加明显。
肉眼血尿时诊断正确率前者大于后者, 但轻度镜下血尿反之,因此这两项检查应 相互配合、相辅相承。
23
蛋白尿
尿蛋白定义 :
尿蛋白大于150mg/24尿,定性试验:阳性。
蛋白尿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肾小球性蛋白尿; 按发生机制分类 肾小管性蛋白尿; 溢出性蛋白尿; 组织性蛋白尿。
24
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glomerular roteinuria)
25
肾小球性蛋白尿
机制: 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代 谢等因素损伤后静电屏障作用减弱和(或) 滤过膜孔径增大,甚至断裂,使血浆蛋白 特别是清蛋白滤过,超过近端肾小管重吸 收能力而出现于终尿中,是最常见的一种蛋 白尿。 特征:定量常>2g/24h尿。根据病变滤过膜 损伤程度及蛋白尿的组分又分为2种 选择性蛋白尿 与非选择性蛋白尿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