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行业市场分析一、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社会环境人口增长、人口寿命的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普遍被认为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动力。
中国一向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
2007年底,中国的总人口约达13.2亿。
由2002年至2007年,人口出生率由12.86‰下跌至12.1‰,而死亡率则维持稳定,介于6‰及7‰之间。
根据于1990年、2000年、2005年、2007年进行的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字,我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
于1990年,5.57%人口属于65岁或以上,于2000年,老化人口的百分比上升至5.57%。
于2005年统计,中国60岁以上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
到2007年底, 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提升到14%。
自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一直有所上升。
根据卫生部于2003年发出的统计数字,在1949年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35岁。
2000年,平均寿命延长至71.4岁,2008年,平均寿命到73岁,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国民经济总体依然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95年约60794亿元增至2006年约21087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达12%。
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5年约5046元增至2006年约16084元,复合年增长率约达11.1%。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2002年增长65.5%,年均增长10.6%,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
2007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2456美元。
随着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及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全年纯收入也持续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由1995年约4283元,增至2006年约11759.5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9.6%,而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全年纯收入亦由1995年约1577.7元,增至2006年约3587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7.8%。
中国家庭收入增加,令生活开支有所上升。
由1995年至2002年,中国城市及农村家庭的人均生活开支由1995年分别约3538元及1310元增加至2002年分别约6030元及1908元,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7.91%及5.52%。
相比过去,我国在卫生相关产品及服务的消费增加已成为趋势。
于1995年,城市家庭的人均每年药物及医疗服务开支为110元,于2002年,则增加至约人民币430元,相当于期内有21.5%复合年增长率。
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政策环境(一)主要国家政策1.国务院颁布,自2000年4月1日生效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对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使用过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并作记录。
2.食品药品管理局颁布,自2000年4月10日生效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3.食品药品管理局颁布,自2000年4月20日生效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及《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督管理办法》。
4.食品药品管理局颁布,自2000年7月1日生效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考核办法》。
5.食品药品管理局颁布,自2000年10月13日生效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暂行)》。
目录规定:一次性使用输液器,产品标准:GB8368-1998 ,类别:第三类。
(二)政策环境1. 新医疗改革对医疗器械行业产生正面影响,从新农村合作医疗的目标和取得的效果来看:2010年新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目标为超过80%,然而2005年覆盖率仅为23.5%。
可见农村医疗市场潜力非常大。
2. 我国的医疗改革正在逐步推进,以健全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为目标的医疗体系正逐步完善。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的整体装备水平依然很低,随着政府投入的加大,这些中小医院的落后设备面临着更新换代,医用耗材的使用量也将有逐步释放的过程。
因此,未来几年,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仍将保持一个快速增长的趋势,发展空间十分巨大。
三、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情况200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世界第三大市场,2005年医疗器械年销售额达到352.5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2000-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4%,销售收入每年递增20.9%。
2006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容量为2900亿美元,连年增长率为6%-9%,中国占全球市场的7%。
随着国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世界各国对医疗器械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国内医疗器械产值(以不变价计算)年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
据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2006年国内医疗器械产值已达到560余亿元。
到2010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上的份额将占到5%,到2050年这一份额将达到25%。
可见,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需求将持续增长。
四、中国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市场概况一次性医疗器械,就是一个单独病人于一次治疗过程中使用后即弃的医疗器械。
部分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是以预先消毒产品在市场出售,常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包括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等。
在某些情况下,一次性使用器械较可重复使用器械更受欢迎,可防止血液传染及传播的病原体如HIV及肝炎。
现在国家开始推广使用的自毁式注射器,就是为了杜绝一次性注射器被重复使用造成交叉感染,从而从源头上解决不安全注射的问题。
我国是全球消耗最多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国家之一。
权威报告预测,一次性使用医疗商品的增长率将达每年20%,以下可视为中国一次性医疗器械市场增长的原动力:预期县级以下的医院数目将急速增长,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在国际市场上,对于病人之间交叉感染的关注将导致越来越多传统非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由一次性医疗器械取代。
五、中国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行业分析(一)总体概况一次性输液器由瓶塞穿刺器、软管、滴斗、流量调节器、药液(空气)过滤器、保护套、配套输液针、药液注射件以及连接件组成。
它主要用于伤病患者静脉输送药液用。
输液器是临床治疗最为重要的基本手段之一。
国内20世纪70年代中期,所使用的静脉输液器主要是消毒后重复使用的玻璃注射器和乳胶输液皮管,以及金属注射针。
由于静脉输液给药直接进入人体血液、肌肉或皮下等组织,因此必须严格保证其洁净无菌,且整体完好。
由于在实际清洗和消毒过程中,其管腔很难完全清洗干净,尤其是中空的针头内部和细长的管路内壁,加上重复使用的损耗导致针头钝化、管路老化,难以保证其整体的可靠性。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推广发展一次性输液器,减少了清洗、消毒、磨针头等使用后处理的麻烦,更重要的是保证了使用质量。
至今,一次性输液器按用途需要,开发生产了蠕动输液泵用输液器、可中途加药的输液器、避光管路输液器、输血专用输液器。
根据临床使用效果,不断探索改进产品结构,如配臵不同的单针输液器和双针输液器、钢针输液器和塑针输液器等。
目前,国家监管部门将一次性输液器列为三类医疗器械加以管理,即认为是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因此,医院在引进使用中,也特别重视。
在选择产品时,必须选择具有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认证产品,并索取查验生产企业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和经销企业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对进入医院的产品进行严格的验收制度,核对标签标识,逐批登记。
(二)市场规模输液器是一种用量大、使用面广的一次性医用器具,全国每年用量达50多亿支,用量可观,通用型市场趋于饱和, 利润微薄,产品出口非州、东南亚。
2006年,一次性输液器市场销售规模为22亿元,2007年达到26.6亿元,同比增长20.9%。
根据近年来国内医疗产业的发展及需求来看,我国一次性输液器市场一直保持平稳的速度发展,总体销售规模的速度在27%左右,一次性输液器市场前景看好。
(三)存在的问题1.劣质产品据了解,在国内很多地方的器械批发市场上一次性输液器的价格低得惊人,以5ML注射器为例,按推算,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生产,成本不应该低于0.18元/支,但现在市场上有的注射器只有0.13元/支;成本不应该低于0.42元/支,在市场上出现售价0.36元/支。
生产这些低价产品的企业主要在成本上有“猫腻”。
以主要原材料为例,PVC的价格就差异很大,正规企业使用的医用级PVC出厂价格大约每吨是9500元,而一些没有等级要求的企业的产品所使用的PVC材料每吨只需6000元。
另一原因是生产过程中正规企业为了保证10万级的净化一般都要开空调送风系统,行业内净化面积为4000-5000平方米的中等企业一年需50多万元的送风费用,而这些小企业却省去了这笔费用。
一次性输液器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工艺比较透明,所以一旦企业在原材料和生产过程中降低标准就能迅速拉低成本。
如果目前整个行业存在巨大差异的价格体系长期存在,最终将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果,一些原本按照正常标准生产的企业,为了生存很有可能也会偷工减料,降低生产条件,这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危机整个行业的信誉。
2.加大产品监管虽然一次性输液器一直都有行业的国家标准,但是,因为各地药监部门监督检查情况的有所不同,实际上造成了各地监管状况的不同。
由于地域及企业发展程度的差异,企业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执行有差距,加之各地药监部门实际执法水平和力度存在地域之间的不平衡,造成产品质量水平层次有高有低。
但是,为了改变这种一次性输液器市场的混乱状况,国家药监局已下发同志,在检查和监管中,如果发现有达不到国家标准的企业,首先是限期整改,如果还不能达到要求则要取消生产资格。
3.价格竞争激烈一次性输液产品的价格战正反映出这个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因为一次性医疗器械生产的技术含量不高,企业生产所需投资不大,因此,不是很高的市场进入门槛造成了大批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
目前市场容量仅20多亿元的一次性输液器市场却容纳了400多家企业,而且基本上都以中小企业为主,市场集中度极低。
早在1997年,当时的国家经贸委就发文指出,普通一次性注射器企业已经饱和,今后将不再接受新企业的报批。
但随后,由于审批权下放到各省,又出现了很多生产一次性输液产品的企业。
企业的毛利由原来的40%-50%下滑到负值。
除了产能的饱和以外,目前全国各地实行的一次性医用耗材招标存在着招标与采购脱节、收费不合理、操作不透明、不规范等。
而且,各地招标委员会在评标过程中标准不同意,基本上按照低价中标的原则,这也是造成价格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七)制造商1. 威海威高集团有限公司公司介绍:威高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8年,现有总资产15亿元。
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及销售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六大类别,其中多种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包括:一次性使用无菌输液器、一次性使用无菌输血耗材、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一次性使用无菌齿科器材、一次性使用无菌麻醉耗材、其它各种一次性的医疗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