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作文教案

高三作文教案

高三作文教案作文天地12-04 2213高三作文教案太子头上的博客高三作文教案(1)文脉要清通一、设计说明在考场作文中,“思路不清,结构混乱,缺少过渡,板块不均”是很常见的毛病。

究其原因就是缺少一种能力,缺少安排清晰思路、合理脉络的能力,缺少明确的文脉意识,从而造成思路不清,结构混乱。

无论何种体裁的文章,都需要一个贯串始终的脉络,我们把它叫做“文脉”。

古人也称之为“筋脉”、“命脉”,它是思路在行文中的体现,它把结构文章的零散材料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就像人体的血脉、经络贯穿全身,文章的脉络也贯通全篇文章。

清代文学家林纾在《文微》中说:“命脉之所在曰枢纽,文中有此,虽千波百折,必能自成调理。

”《文心雕龙·附会》专门阐述文脉的重要,文章有清晰的脉络,则“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

从高考作文基础发展等级看,由于思路不清,结构混乱,作文只能在45分左右徘徊;而要想冲破50分瓶颈,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二、训练方案板块一:问题呈现【病文举例】例文1:习惯之后今天一大早,老爸开车载着我们一家四口回老家。

窗外的高楼大厦渐渐变成俨然的屋舍,高速公路渐渐变成泥泞的小径,机动车变为了自行车……刚从车上下来,就被眼前之景所吸引,一口古老的井,一个长满青苔的池塘,还有满眼的棉花树。

对这一切感到新奇的我,喊了声外公外婆后,便跑到院子里“参观”了,也不管老爸老妈和外公外婆谈论着什么。

“哇!”我大叫一声,原来在厕所旁边还有一个猪圈,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我都不忍靠近。

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之后,便回到爸妈身边,想要跟他们说从车上拿点东西吃的。

无意中听到,外婆说:“我们已经住习惯了,无所谓了。

人老了,住哪儿都一样,何必这么麻烦,再说,你们还有两个小孩。

怎么忙得过来。

”原来爸妈是想要将外婆外公接到城里啊!到了傍晚,蚊虫越来越多,我越发地受不了,不停地用手打自己,以防受到他们的袭击。

我跟妈妈抱怨说:“我们什么时候回去啦,这里好热哦,又有好多蚊子!”妈妈便说:“你习惯住在城里,就不习惯这里啊,真应该让你在这多住几天。

”我鼓着嘴,暗暗生气。

妈妈边安慰道:“你早晨还挺喜欢这儿的,怎么现在又变卦了呢?”的确,习惯真是害死我了,习惯之后,让我无法适应这里的生活。

第二天一大早,在我和妹妹的吵闹下,爸妈决定早点儿出发,临走前,也不忘问外婆外公,说:“你们要是想去那边玩玩儿,随时打电话给我们啊,我们走了!”“没事,没事,我们过的好得很,你们不用担心,你们忙你们的,我们要去一定打电话给你们。

”看着外婆外公微笑的脸庞,我不禁思考着,他们真的不喜欢城里的生活吗?他们每天早晨五点多钟起来,从井里打水烧,再去喂喂在臭烘烘的猪圈里的猪,然后去棉花地里采棉花,放在稻场上,用耙子打,接着,还要去田里,打着赤脚踩在稀稀烂烂的泥里插秧……日复一日的生活,他们不累吗?也许他们对城市生活的不喜欢,就像我习惯城市生活之后,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不理解一样,是一种不习惯吧!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也许习惯之后真的很难养成另一种习惯来代替他。

窗外温馨的小屋变成了耸入云霄的大楼,一条条幽径变成直板板的水泥路,可爱的马自达也变成了一辆辆会吹虚的汽车……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分析讨论】以满分70计,这篇文章只能在42—45之间。

这篇文章的取材本来还是很有个性的,文章比较富有生活的气息。

但这篇文章有着明显的毛病,一是中心不够明确。

比如住在大都市中的自己回乡下看望外公外婆,叙写这个故事到底想表达什么?可以表现外公外婆习惯了农村恬淡闲适的生活后,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从而歌颂外公外婆勤劳朴实的性格。

也可以通过城乡对比,表现农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反观城市快节奏生活中传统文化的缺失;还可以表现农村依然落后,生活比较艰辛,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渴望。

二是结构简单,脉络不清,体现的是线性的思维。

至于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存在问题,是立意不明确,脉络不清晰而连带产生的。

立意和脉络,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立意不清,脉络当然就不会清晰;相反,即使有明确的中心,如果没有清晰的思路,文章中心的表达也会收到严重影响。

所以脉络问题,不光是技巧问题,更主要是思想内容问题。

这篇文章的脉络思路可以这样安排:出发——外婆家的外部环境(写农村田园风光)——外婆的居住情况(房舍、树木、牲畜等)——描写外婆——插叙幼小时的一件事——对比城市生活——议论抒情。

例文2:主动①一千多年前,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毛遂挺身自荐,脱颖而出。

他以卓越的胆识、出色的辩才、可敬的勇气震慑楚王,终于使赵“合纵于楚”。

这就是传为千古佳话的“毛遂自荐”的故事。

②或许有人会不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谦虚,这种主动的自我推销真的值得人人尊敬和效仿吗?答案是肯定的。

要知道,仅中国就有超过13亿的人口,人海茫茫有才者更是不计其数,如果只是沉默着等待伯乐的赏识,恐怕超过半数的才子也只能像孟浩然、王子安一样空谈怀才不遇了。

然而即使有幸遇到平原君这种“多者千人,寡者数百”的伯乐,自以为不失天下士,却也会屡屡漏掉人才。

所以,人只有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出动推销才会成为对社会真正有贡献的千里马。

③毛遂自荐的灵魂在于主动,这种主动的自我推荐精神便是毛遂的可敬之处了。

④ “演讲与口才”是当代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主动自荐时这一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主动自荐并不是盲目的自我夸耀,要真实地说出自己的优势,在求职竞争中的环节中容易出现虚假文凭的现象,我想,这种风气便是主动自荐的方式没有掌握变成了盲目的自我夸耀。

⑤但是,可以坚信的是,这些造假者最终会在实践中露出马脚,那时便是那些被落选的真正有才之士们主动自荐的好时机。

还有,自荐过程中要有自己的主观见解,要勇于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这样才能让用人者更加理解你,加强对你的赏识度。

同时,也有利于你的自我信心的树立。

这里有个例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作为初中生指出大数学家苏家驹的解题错误,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我想,这时华罗庚大师来说也一定是他人生中宝贵的主动自荐的经历吧!(此处要多做分析——编者注)⑥最后,说一说主动自荐和谦虚,这是一对看似矛盾的品质。

孔子曾曰:“当仁不让于师。

”就着华罗庚的例子说吧,他那种敢于主动推荐自己想法的做法便是应了这句话,所以可见,主动自荐也并不是那种令人讨厌的自夸了。

那么谦虚呢,不用多说,谦虚过分就会让人感到虚伪,同样令人厌恶。

⑦所以,敢于主动自我肯定,自我推荐,并不是永远都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做得好,便成了“我优秀所以我自荐” 了。

⑧未来的竞争,让我们主动的自荐吧。

【分析讨论】这篇考场作文近900字,内容还算充实,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但得分不会超过50分。

最突出的问题是思路不够清晰,文脉有些混乱。

第①节用毛遂自荐的故事引入议论的话题,是可行的。

但与第②节衔接不上,如果把第③节移到①与②节之间,就好多了。

另外,文章的主体部分,第④节和第⑤节内部脉络混乱,读起来很吃力,严重影响了论述的力量。

第④节和第⑤节可以打乱重新组合,按照三个层次来论述,先说“主动自荐需要有好的口才和能力”,然后说“主动自荐不是自我夸耀”,最后说“主动自荐与谦虚的品德不矛盾”。

第⑧节结束得太生硬,缺少力度,可以回应到开头的毛遂自荐故事,升华这个故事的当代意义。

这篇作文的语言还有不少瑕疵,需要认真推敲。

这几个方面如果都有改进,则本文可以得56—58分。

【其他问题】高考作文行文思路和脉络结构方面的失误还有:1.有头无尾(或者没有合理的开头)。

写记叙文,没有将故事叙述完整就草草收场;写议论文,没有对全文议论的问题进行有力的总结就匆匆结束。

2.段落不完整。

写记叙文,没有在一段中叙写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或描写一个相对完整的场面;写议论文,在一段中只述一个论据,没有相应的“引语”和“证明”等。

3.结构不合理,头重脚轻,或简单生硬或平铺直叙,缺少跳脱和灵动。

表现在:写记叙文,叙事不讲条理,不分主次,缺少虚实;写议论文,逻辑不严密,论据排列混乱,不善于逐层深入地进行议论等等。

【自我反思】板块二:问题解决【讲解点拨】一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的高考优秀作文应该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①完整性。

文章要有头有尾,各种要素齐备。

记叙文要有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论证;写某种应用文要遵守其形式要求。

②条理性。

文章要有清晰的思路,文章合理地划分为若干层次。

③严密性。

行文之中前有交代后有照应,布局周密,上下连贯,主次分明。

除了按照以上三个方面的特征来写作外,关键还是掌握各类文体的内在特征,严格按照文体结构特色来行文。

记叙文最常规的行文模式是按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安排材料,顺着“起因—经过—结果”的思路写下去。

这种结构最容易安排,但也最不容易出彩。

高考考场写作记叙文要注意脉络思路的多彩多姿,突破常规来结构文章。

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穿插回放,制造波澜;画面组合要注意选择恰当的点,让文章多姿多彩;欲扬先抑,让读者豁然开朗。

议论文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横式”。

以“横式”结构为主的有“总论——分论——总论”“总论——分论”“分论——总论”三种。

以“纵式”结构为主的主要是层层深入式。

具体有以下几种:层进式结构,即在论证时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一环扣一环,显示出清晰周密的逻辑关系。

论述时,由现象到本质,由事到理,这是层进;提出“是什么”,再分析“为什么”“怎么样”是层进;讲道理层层深入也是层进。

运用层进式结构时要注意内容之间的前后逻辑关系,顺序不可随意颠倒。

【经典例文】对视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坐飞机,过安检前,你把行李箱和登机牌交给我,突然沉默了。

我问:“这里你就不能进去了?”你点点头。

办完手续,我回头看身后的你,挥挥手,四目相对的那一刻,尽管有些远,我却分明能感受到你目光中的不舍,或许,还有点失落。

在机场大厅的映衬下,你显得那么小,那么无助,矮矮的,微胖,与我小时候心目中那个顶天立地的形象多么地不符。

但这真的是你,我亲爱的爸爸。

记忆中有许多这样的时刻。

最初有印象的是,我从梦中醒来,满不情愿地张开眼睛,便看见了你的眼睛,带着笑,还有些顽皮。

想到大眼珠对小眼珠,我就哈哈地笑精神了,快活地爬起床。

那时的对视,满是温情。

上学后,考试考得好,我便看不起学校的考试,成天疯玩。

你只是默默地看着我,无论是妈妈批评我的时候,还是奶奶袒护我的时候。

下一次又考砸了,妈妈要打我,你就把我拉到一边,让我看着你的眼睛。

你的目光仍然是慈爱的,我却觉得脸上发烫,说:“我会好好学习。

”也犯过错误。

小孩子大多都撒过谎,我也不例外。

那时的谎言多么幼稚,没多久就被揭穿。

我垂着脑袋,像蔫了的小草般站在你面前。

你叹着气,还是让我看你的眼睛。

对视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让我觉得自己的一切错误都被你看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