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科学学报文献格式

环境科学学报文献格式

1、投稿时务请填写投稿者详细准确邮政地址,邮编,手机,固定电话,电子邮箱。

关于稿件的重要信息除作者可在网站查询外,我刊还将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作者。

2、本系统不接受作者、文题完全重复的投稿。

如果退稿后重投,请在投稿界面的稿件类型中选择“退后重投稿”,并及时电话通知我刊。

3、特别提示:鉴于我刊来稿量较大,请作者投稿前仔细修改文章。

并由通讯作者把关确认文章格式与我刊规定相符;全文学术观点和文字表达无误;数据及图表正确无误;名词术语规范;统计学处理正确;法定计量单位正确;参考文献与原文逐一核对并按本刊的规范编排准确无误。

对格式与我刊不符的来稿,我刊将直接退稿,作者需重新修改文章格式直至完全符合后再投稿(往复修改会耽误文章审稿和发表时间,请确认已经完全符合投稿要求,格式与我刊发表文章完全一致再投稿。

请仔细阅读以下《环境科学》稿件写作要求,确认已完全理解并遵照执行。

)4、投稿文件超过2M的作者必读《环境科学》稿件写作要求《环境科学》稿件各部分的排列顺序为:中文题名,中文作者及单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作者及单位,英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一般包括引言,1材料与方法,2结果与分析,3讨论,4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请在中文摘要及关键词下给出以下内容: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题名论文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内容,为方便检索系统收录,一般不超过20个字;题名中应包含关键词,少用或不用副标题;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作者姓名与单位文章的署名人及单位应是对文章全部或部分内容做出主要贡献并能对文章内容负责的人和单位。

多作者署名的文章应注明通讯联系人。

通讯联系人用“*”号标注。

如第一作者为通讯联系人则不用“*”号标注。

作者姓名与单位应中英文对照,分别排在中英文文题之下。

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

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

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

作者的工作单位,均应包括单位标准全称、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

多作者的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序号,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分隔。

作者工作单位的英译文还应在邮编之后加“,China”。

示例:王志刚1,陈向东2,诸葛英3(1.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北京 100084;2. 西安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西安 710049; 3. 上海交通大学能源工程系,上海 200030 )WANG Zhi-gang1, CHEN Xiang-dong2, ZHUGE Ying3(1. Department of Therma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Institute of Solar Energ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3. Department of Power & Energy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 China )摘要摘要须准确反映论文的实质性内容。

摘要应写成报道性文摘,应以第3人称写,只包含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阐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或研究方法、结果(包括主要数据)和最终结论(四要素缺一不可),其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摘要中应避免对论文的内容作诠释和评价,避免对论文文题的简单重复,避免使用“本文”、“作者”、“文章”等词汇做主语。

英文摘要应与中文对应,无语言表达错误,符合英文语言习惯。

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一般3~8个;应尽量使用主题词;应避免将词组作为关键词。

脚注在文章首页以脚注形式给出以下信息:收稿日期、修订日期、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

示例如下:收稿日期:2006-09-07;修订日期:2007-02-2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378026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3AA60112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4CB71970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JCX2-SW-206);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30213036);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42180765)作者简介:孙文(1973~),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生物技术,E-mail:sunwen@*通讯联系人,E-mail:wangfan@说明:收稿日期、修订日期采用完全表示法的扩展格式表示,示例:YYYY-MM-DD,此处可由编辑部填写。

基金项目应按照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基金项目间以“;”隔开。

作者简介只介绍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电子邮箱,电话等。

通讯联系人用“*”号标注(第一作者为通讯联系人时不必标注);如第一作者不是通讯联系人,则应在通讯联系人处用“*”号标注并给出通讯联系人电子邮箱。

正文正文一般包括引言,1材料与方法,2结果与分析,3讨论,4结论引言:引言部分不单列标题,引言应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本研究的创新和特色。

引言应重点突出本研究的创新性,一般科普知识,不必赘述。

材料与方法:应明确阐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或资料收集与统计、处理方法,以便于评审专家和读者审核;明确交待所用实验方法与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和实验条件;正确表述所得结果,以便于同行进行检验。

结果与分析:应正确分析与表述所得实验结果,以便于同行进行检验。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应集中讨论与本结果有关的问题,突出本研究的创新及重要性,并与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

结论:作者应根据实验或分析结果,得出明确结论。

结论必须是基于实验结果得出的,不能出现没有实验支持的结论,或引述文献结论。

结论应明确、完整、精炼且具有条理性,如果结论较多最好分条叙述。

在写作过程中量和单位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遵照GB 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1-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的要求执行。

请注意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和符号、国家正式公布的简化字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术语。

在正文中首次出现的缩写词,应先写出中文名词,再在括号内写出英文或拉丁文全称和缩写词。

①文中物理量及计量单位一律用法定符号表示。

②量和单位应使用量和单位符号,如:反应时间20min,试剂浓度30mg/L 等,非物理量的单位(例如个、次、件、人等)可用汉字。

③物理量一般排为斜体如:时间t,浓度c(个别物理量除外,如pH)。

单位符号用正体,通常小写,如g,min,d等(升采用大写L,毫升采用mL);来源于人名的单位如Pa、Gy、Hz等的首字母大写。

以量符号或代表变动性数字作下标时为斜体;以单位符号、化学符号、科技名词字头或缩写作下标时为正体;以人名首字母作下标时为大写正体。

④单位不能修饰,如“33%(V/V)”、“33%(W/V)”、“15(m/m)”、“26ng/g(Fw)”、“26ng/g(湿重)”、“26ng/g(dw)”、“26ng/g (干重)”、“μg/kg(土)”、“350mgFe/L”等均是错误的。

⑤不能使用非法定的量和单位,如ppm、ppb、rpm、M、N等。

1 M硫酸应写成1 mol/ L硫酸,1 N硫酸应写成0.5 mol/ L硫酸。

应注意数字与单位符号的正确书写,如35~50℅应写成35℅~50%,40±5℃应写成40℃±5℃或(40±5)℃,2×3×4cm应写成2cm×3cm×4cm。

数字使用应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的要求,凡计量单位前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其它场合凡可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又很得体时,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

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

引文著录、行文注释、表格和插图中的日期和时刻按GB/T 7408-94规定的扩展格式表示,如2005年3月6日,采用半字线分隔形式:2005-03-06;数值范围用“~”表示。

例如40℃~45℃或40~45℃,50 mg/L ~60 mg/L 或50~60mg/L,分析方法见参考文献[2~5],某某研究指出[2~5]。

文中外文字母、符号应注意其大小写,正斜体,上下标(可用铅笔标注说明)。

生物的拉丁学名为斜体。

缩略语首次出现时应给出中文全称,括号内给出英文全称和缩略语。

图表①图表要有顺序编号和中英文对照图题表题。

②图注应放在图和图题之间。

在正文中叙述图时应明确图号。

③横、纵坐标要有说明文字及单位的国际符号。

图中用符号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在量符号(斜体)与单位(正体)之间用斜线隔开,例如:时间及其单位写为:“t/min”,其中t为斜体,min为正体;浓度及其单位为:c/mg·L-1其中c为斜体,mg·L-1为正体。

④中文图题表题为六号黑体,英文图题表题为六号Times New Roman。

图表中所有字母、文字字号大小应一致(一般用六号)。

⑤图表随正文,先见文字后见图表。

⑥图例应采用易区分的标识,图中有多条曲线时请依次使用下列图例,如“□、△”等。

避免采用粗细线之别或灰度差之别。

尽量不用虚线作图例。

应避免采用灰度差来表示区别(在计算机中是彩色能够进行区分,打印或印刷后是黑白灰度差,无法很好区分),可用左斜右斜等图例进行区分。

⑦照相图要求图像清晰,层次分明,反差适中,电子显微镜和电镜照片应标明照片实际放大倍数或长度标尺。

⑧凡属我国全国政区图,务请给出包括台湾,南海诸岛在内的全图;对地图国界的绘制要特别慎重。

特殊地图需经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地图审核后才能出版⑨表格使用三线表(不用竖线),直接放在正文中适当的位置。

表格应配有表序号、表题和详尽的表文、表注,使表格具有自明性。

表格按照在正文中提到的先后顺序排序并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序号。

表序号、表题需中英文对照.表序号与表题在表格上方,表注在表格下方。

在量符号(斜体)与单位(正体)之间用斜线隔开,例如:时间及其单位写为:“t/min”,其中t为斜体,min为正体;浓度及其单位为:c/mg·L-1其中c为斜体,mg·L-1为正体。

参考文献引用文献应遵循“最新、关键、必要和亲自阅读过”的原则;应在正文中顺次引述(按在正文中被提及的先后来排列各篇参考文献的序号,所有参考文献均应在正文中提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