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二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二章

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想保持心理健康,三个部分必须始终是和 谐的。否则就会出现变态的人格。
案例:
一个九岁的女孩在她最爱去的商店里看到一个玩具,很喜欢,但钱
不够,她的本我,在快乐原则的驱使下,想得到这个玩具。于是,自我
诱导她把玩具藏在衣服里,尽可能地离开商店。同时,自我也鼓励她看
看四周是否有人,特别是那些“好管闲事”的店员。她准备采取行动,
2、强调环境对行为塑造的影响 3、强调刺激—反应模式,即古典条件反射式学习模式,行为的发 生公式是刺激(S)—反应(R)。 4、反对阶段论,主张连续性。人类成长不像弗洛伊德所讲的阶段性, 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5、在方法上,采用观察法、测验法、条件反射法等。 古典条件反射学习 例子:在实验室中,一个孩子看着一只小白鼠(一种刺激),同时播放 一个很大的令人生畏的声音(另一种刺激)。通过重复联想,这个孩子 学会了把白鼠和骇人的声音联系在一起。不久,在他前面仅仅放只白鼠 就会出现恐惧反应。 例子:一位三年级学生,在学生不按次序说话时就会狠抽他们的手心, 由于这一刺激——打手,学生们害怕老师。通过将这个老师与手心挨打 联系在一起,最后学生变得即使当他不打他们的时候,也还怕这个老 师。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婴儿后期 自主行动VS 学习独立行动 (1-3岁) 羞怯怀疑
父母
内容发展
学前期 自动自发VS (3-6岁) 退缩愧疚
试着做一些并非 自己力所能及的 事情,以获得主 动感。
父母及 家人
恋母恋父情 结虽有,都 被感觉不现 实,被转移
学龄期 (6-12 岁)
勤奋进取VS 努力学习,以获 教师和
自贬自卑 得勤奋感
第二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基础 人类行为的研究成果受益于跨学科的研究和借鉴,与人类行为相关 的学科主要有生物学、物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以及医学、教育学 等等。为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这门学科奠定理论基础的主要学说有弗洛 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 论、认知发展理论、道德发展理论等。 第一节 精神分析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5.6-1939.9.23),犹太 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 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 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 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可参考 附录讲解名言) 1、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 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意识层 次包括意识、下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 在,故又称为精神层次。(可拿冰山来解释) (1)意识(conscious)即自觉,凡是自己能察觉的心理活动是意 识,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 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 (2)前意识(preconscious)又称下意识,是调节意识和无意识的 中介机制。前意识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到清醒意识中的 潜意识,因此,它既联系着意识,又联系着潜意识,使潜意识向意识转 化成为可能。但是,它的作用更体现在阻止潜意识进入意识,它起 着“检查”作用,绝大部分充满本能冲动的潜意识被它控制,不可能变成 前意识,更不可能进入意识。 (3) 潜意识(unconscious)又称无意识,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 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隐秘、 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潜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它包 括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主要是性本能)以及同本能有关的各种欲 望。由于潜意识具有原始性、动物性和野蛮性,不见容于社会理性,所 以被压抑在意识阈下,但并未被消灭。它无时不在暗中活动,要求直接
延续障碍
口腔器
通过咀嚼、吸吮或咬东西。 强迫性吃东
(0-1岁)

性本能是通过口腔而满足的 西、说话、吸 烟、喝酒
肛门期 肛门 随意大小便是婴儿性本能的 固执、冲动、
(1-3岁)
最主要的满足方式
占有
儿童自3岁即开始性生活, 性器期 性器官 即恋父情结、恋母情结。 (3-6岁)
同性恋、自 恋、自大、对 成人角色的自 恋
务,直到所有部分都发生,近而形成一个有功能的整体。埃里克森根据
这一原则将同一性渐成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发展阶段 心理社会危 主要任务 机
重要社 会代理 人
与弗氏的区 别
婴儿前期 信赖VS不信 学习相信别人满 母亲或
(0-1岁) 赖
足自己生理上的 照顾者
需要
与弗氏相 比,更注重 照顾者对婴 儿的回应
相对于埃氏理论,他强调人类是有理性的、能适应的个体。但是, 他的理论也受到批评,主要在于他没有说清楚心理社会发展的原因,如 他没有说清楚为什么信赖感会影响到自主行动、自动自发或勤奋进取的 发展等。这也和埃里克森所作的访谈和观察使非标准化相关的。 第二节 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也被称为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对行为的无意识的动机 不感兴趣,基本观点是人类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在其中环境的影响被 强调得异常突出。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 生平简介:
本我(Id),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 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 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 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 不被个体所觉察。
自我(Ego),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本我的表层部分,是自己 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 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 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华生(1878~1958)Watson,John Broadus。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建人,它的行为主义被称作 为“S-R”心理学,即刺激-反应心理学。在华生看来,心理学应该成 为“一门纯粹客观的自然科学”,
1878年华生出生于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还是在孩提时代,他 就显示出了日后成名立业所需具备的两个特点:喜欢攻击,又富有建设 性。他曾坦言,在上小学时他最喜欢的活动就是和同学打架,“直到一 个人流血为止”。另一方面,12岁时他就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木匠了。在 他成名之后,他甚至为自己盖了一幢有十几个房间的别墅。华生是个很 有个性的人。据他自己说,上小学时“很懒,有些反叛,考试从未及格 过”,“大学生活对我几乎没有吸引力......我不擅长社交,没有几个知心 朋友”。但就是这样一个似乎缺乏热情的人,日后改写了心理学的方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 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 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 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 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潜伏期 (6-12 岁)
被转移 无
两性器 (12岁以
后)
生殖器
恋父恋母情结转为异性。青 少年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 摆脱的束缚,并尝试建立自 己独立的生活方式,如对异 性爱慕、结婚成家等,满足 性本能。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它是 最重要的生命本能。当然,这里的“性”是泛性,包括能直接或间接引起 有机体快感的一切活动,如父母爱、子女爱、一般人的爱以及对具体对
或间接的满足。正是这些东西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成为 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
2、人格结构:本我、自我与超我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
30、没有口误这回事;所有的口误都是潜意识的真识的流露;当 你瞧不起一个人的时候这种轻视一定能够感觉得到那他/她就会做出某 些事情来自卫
弗洛伊德在精神层次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人格结构,即本我、自 我和超我。
同伴
许多人将来 的学习习惯 和工作态度 都来自于本 阶段的勤奋 感
青少年期 自我统合VS 建立起基本的社 同伴
(12-20 角色混淆 会及职业认同,
岁)
避免角色混淆
受前四个阶 段的影响
青年期 (20-40 岁)
友爱亲密VS 孤独疏离
和他人建立良好 的友谊关系、爱 及伴侣的感觉, 否则,就会产生 孤独感和鼓励 感。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他开始研究美国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棘 手问题,把精神分析与生态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哲学、政治科学和 神学结合起来。他的声誉超过美国国界,成为当代自我心理学最杰出的 代表人物。精神分析学说变成弗洛伊德所梦想的一样,是一种对一切有 关人性的东西的关注。
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的主要区别 (1)弗氏强调本我,埃氏强调自我 (2)弗氏强调人的动物性,埃氏注重人的理性 (3)弗氏强调历史的经验,埃氏强调未来 (4)弗氏强调性本能的驱动力,成为“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埃氏 强调文化和社会的重要意义,被成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5)弗氏注重儿童期的发展,埃氏强调终生发展 埃里克森的人类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论 埃里克森把个体从出生到临终的一生称为生命周期,同一性的形 成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在生命周期中个体成长遵循着渐成的原则,即任 何生长的东西都有一个基本方案,各个部分从这个方案中发生,每一部 分在某一时间各具有其特殊优势,每一部分都有特定的心理社会发展任
象和抽象观念的忠诚等。弗洛伊德按年龄顺序,讲人格发展氛围五个时 期。
评价: 一方面:对潜意识等的探察,为理解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 路; 另一方面:其研究缺乏明确充实的实验证据,缺少有效地研究方 法。显得抽象而神秘。对超我等具体如何发生发展的缺乏阐述,以及泛 性论等。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配偶、 情人以 及一些 比较亲 近的朋 友
独创
中年期 精力充40-65 颓废迟滞 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