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水环境综合治理行业深度分析报告目录1.为什么要关注水环境综合治理市场 (4)1.1 困境一:中国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 (4)1.2 困境二:水资源污染严重亟待治理 (6)1.3 水环境综合治理≠污水处理 (8)2. 政策驱动+需求升级,市场空间将逾千亿 (10)2.1 “水十条”吹起治理号角,各省市积极落实治理细则 (10)2.2 新商态:PPP模式带起社会投资热潮 (13)2.3 水源地修复+黑臭水体治理市场空间将逾1200亿 (15)3. 借鉴+总结,水生态修复树立行业标准 (16)3.1 他山之石:借鉴国外成熟的治理经验 (16)3.2 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核心:控源+生态修复 (18)4.投资逻辑及重点公司 (20)4.1 水治理(831511.OC)---突破区域限制,形成品牌优势 (22)4.2 中科水生(835425.OC)----大水系整体生态修复经验丰富 (24)4.3 资源环保(833968.OC)----背靠大广东市场,资源整合能力强26 5.风险提示 (27)6.相关附件 (28)附件1:“水十条”相关细则 (28)附件2:新三板污水治理相关公司梳理 (30)图表目录图1:世界主要国家人均水资源水平对比 (4)图2:我国人均水资源在中度和轻度缺水徘徊 (4)图3: 我国各地区水资源稀缺程度分布 (4)图4:城市用水主要有四方面的需求 (5)图5:我国用水总量呈现波浪型增加 (6)图6:生活污水排放量增长迅速,工业废水排放略有下降但仍居高水平 (6)图7:每年仍有200亿吨未处理的污水排入自然界 (6)图8:被检测的主要河流中24%不符合生活饮用水要求 (7)图9:被检测的主要湖泊中68%不符合生活饮用水要求 (7)表1:地表水域分类标准 (7)图10: 我国各省份废污水排放分布情况 (8)图11:污水处理主要流程 (8)图12:生态修复主要流程 (8)图13: 利用生物方法改善修复景观湖、湿地、河道等水体的生态环境 (9)图14: “水十条”的主要方向和手段 (10)表2:主要省市水污染治理目标和要求 (11)表3:PPP的付费模式 (13)图15: PPP模式与传统模式对比 (14)表4:财政部三批PPP示范项目中水环境治理项目总投入超过1000亿 (14)图16:68%的水环境治理项目是政府付费模式 (15)图17:水环境治理项目的合作年限以11-20年区间为多 (15)表5:根据“水十条”的要求,到2020年全国水源地水生态恢复投资将达到356亿15表6:根据“水十条”的要求,到2020年全国黑臭水体治理投资将达到1205亿16表7:世界各国在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的主要措施 (16)图18:琵琶湖流域大型污水处理厂及农业集落污水处理设施分布 (17)图19:琵琶湖流域净化中心的污水超高度处理技术 (17)图20: 琵琶湖水质改善和下水道普及率的关系 (18)表8:水环境综合治理措施汇总 (18)表9:水治理的三种通用方法 (19)图21: 水生态修复的规划体系 (19)图22: 水生态修复是一个系统的规划 (20)图23: 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三重升级 (20)图24: 水环境综合治理的产业链 (21)表10:新三板涉及水生态修复的公司列表 (22)表11:公司多个专利项目已经在各个项目中得到实践,运行良好 (22)图25:人工水草技术 (24)图26:人工湿地技术 (24)图27: 丹河流域示意图 (24)图28:丹河流域治理前实拍图 (25)图29:丹河流域治理后实拍图 (25)图30: 公司拥有一整套完整的水环境治理的技术链 (26)表12:新三板污水处理相关公司汇总 (30)水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
在本篇报告中,我们从为什么要关注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市场的发展契机、如何来做水环境综合治理等角度来探讨和研究,并给出现阶段新三板中值得关注的相关标的。
1.为什么要关注水环境综合治理市场1.1 困境一:中国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我国目前水资源总量为27962.6亿立方米,为全球水资源的6%。
但是除以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水资源只有约2000立方米/人,仅为全世界人均水资源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范围内排在105位。
虽达到人均最低需求量1000立方米,但对比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人均8800立方米,瑞典人均17000立方米,差距十分明显。
图1:世界主要国家人均水资源水平对比图2:我国人均水资源在中度和轻度缺水徘徊资料来源:世界银行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同时,我国水资源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占了全国81%的水资源,但是土地面积却只占全国不到40%,长江流域以北地区63.5%的土地却只有不到20%的水资源。
各省份面临的稀缺程度也因人口数而异。
根据不同地区供用水量,北京,河北,河南,辽宁,宁夏,山东,山西,上海,天津属于极度缺水,而福建,广西,贵州,青海,西藏,云南水资源丰富,人均量为前者的6倍以上。
同时还需要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西部等地球的地下水,我国可实现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剩11000亿立方米。
若按照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人均水平,中国属于严重缺水状态。
图3: 我国各地区水资源稀缺程度分布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根据水利部官方统计,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常年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级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95%的城市长期受缺水困扰,不仅是干净的可饮用水,还包括灌溉、景观、消防等各类水源。
从水的需求端来说,主要有两大方面的短缺。
一方面是符合标准的水来满足城市的四项基本用水需求,包括生产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城市水源地以及主要水资源流域。
另一方面是保证城市良好水环境的景观类生态水,不仅需要对城市整体水环境进行自净调节,更对地下水和外来水等有很好的平衡作用。
图4:城市用水主要有四方面的需求资料来源:申万宏源研究1.2 困境二:水资源污染严重亟待治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社会用水量也在不断上升,农业用水比重较大但基本平稳,生活生态用水量及生产用水量在逐渐增加。
分析GDP的不同产业来源,第三产业增长迅速,一二产业平稳增长。
总体来看,随着GDP的增加,用水总量也呈波浪型增加。
图5:我国用水总量呈现波浪型增加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工业加工产生的废水以及人们生活产生的污水排放量已不容小视,其中生活污水排放一直以较高速增长,工业废水近年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到2015年的数据,2015年排放的废水污水加起来达到715亿吨,比黄河一年总流量还多。
未经处理的污水对江河湖海会造成巨大的污染,不仅携带着有毒化学物质,还会破坏水生态系统,甚至成为“臭黑水”。
污水废水排放增多,对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尽管城镇污水处理率在缓慢上升,但仍有大量未处理污水直接排入自然界。
虽然污水处理率已经逐步提高到70%以上,每年没有经过处理的污废水仍超过200亿吨。
图6:生活污水排放量增长迅速,工业废水排放略有下降但仍居高水平图7:每年仍有200亿吨未处理的污水排入自然界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我国的地表水执行的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3),根据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分为5类。
根据国家水利部公布的《201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披露的数据,2014年对全国21.6万km的河流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
全年Ⅰ类水河长占评价河长的5.9%,Ⅱ类水河长占43.5%,Ⅲ类水河长占23.4%,Ⅳ类水河长占10.8%,Ⅴ类水河长占4.7%,劣Ⅴ类水河长占11.7%,其中东部地区的水质相对较差。
而湖泊的测评结果也不乐观,全国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和面积较大的121个主要湖泊共2.9万km2水面中,全年总体水质为Ⅰ~Ⅲ类的湖泊有39个,Ⅳ~Ⅴ类湖泊57个,劣Ⅴ类湖泊25个,分别占评价湖泊总数的32.2%、47.1%和20.7%。
对上述湖泊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大部分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
处于中营养状态的湖泊有28个,占评价湖泊总数的23.1%;处于富营养状态的湖泊有93个,占评价湖泊总数的76.9%。
图8:被检测的主要河流中24%不符合生活饮用水要求图9:被检测的主要湖泊中68%不符合生活饮用水要求资料来源:《201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资料来源:《201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到、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申万宏源研究图10: 我国各省份废污水排放分布情况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申万宏源研究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以外,我国本就稀缺的水资源还存在农业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且包含了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分散在土壤深层的地下水。
水资源短缺和污染不可忽视,水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1.3 水环境综合治理≠污水处理过去的水环境治理的概念多局限于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是指将污水通过物理、化学或者生物的方法处理后以达到市政污水排放的标准,污水处理率的提升成为各地政府的考核标准,也催生了大量的污水处理公司。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现行市政污水排放标准与地表水标准差距较大,致使处理后排出的水质无法达到功能区域的水质要求,也就是说污水处理率上升只会减缓环境恶化,但并不能改善。
图11:污水处理主要流程图12:生态修复主要流程资料来源:申万宏源研究资料来源:申万宏源研究从污水处理到水生态修复的升级是必要的。
水体不同于水,水体是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
过去单纯的污水处理可以在短期达到污染物清理达标、水质标准上升等目的,但因为水体的生态系统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在封闭环境内,一段时间后水体还会回到治理前的状态。
而过去的水体恢复处理工程的一些方案,如利用水葫芦吸收水中污染物,表面上解决了污染问题,其实是有害于水生态系统的,因为引进新的物种是比污染更加严重的状况。
只有在多层的生态修复技术的调控下,才能重新建立起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以污水处理作为第一步,水生态修复的完整过程能起到“治标更治本”的作用。
图13: 利用生物方法改善修复景观湖、湿地、河道等水体的生态环境资料来源:水治理公司公开资料,申万宏源研究2. 政策驱动+需求升级,市场空间将逾千亿2.1 “水十条”吹起治理号角,各省市积极落实治理细则水环境综合治理行业的最大助力来自国家及地方政府的重视,这也反映在近几年密集出台的法规政策中。
从2015年二季度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十三五规划,再到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水环境是最关心的话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