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监控抗干扰方式内容题要:基于对电梯视频监控干扰产生原理的研究成果,对干扰形成和抗干扰技术合理分析取得了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成果,提供了电梯监控系统设计与施工中更为实用的一些抗干扰技术措施。
本文只涉及电梯监控工程中同轴视频传输的抗干扰技术,供设计和施工参考。
在闭路监控工程中,电梯监控视频干扰问题,一直是最常见、最难对付、也是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阐明:只要掌握了干扰产生原理,电梯抗干扰工程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一、掌握常用同轴电缆类型及特点1. 考虑传输衰减:当楼层很高,距离监控中心又较远的情况下,应慎重考虑传输衰减问题。
选择电缆时,大家都知道粗缆优于细缆,但还应了解SYW V物理发泡电缆优于实心SYV电缆,高编电缆优于低编电缆,铜芯缆优于"铜包钢"缆,铜编网优于铝镁合金编网;2. 关注高频衰减:低频成分的亮度/对比度衰减容易发现和解决,电缆最重要的传输特性就是频率越高衰减越大,高频衰减主要影响清晰度和分辨率,要特别注意总结图像质量的观察方法。
这方面电缆特点和规律是:粗缆优于细缆,发泡优于实心,但同型号的"高编和低编高频衰减一样";3. 考虑电缆寿命:软性电缆优于普通电缆,细缆优于粗缆;还有一个最易被忽视的问题:电缆各层间的粘合力,即当电缆各层之间纵向相反方向受力时,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高层电梯缆长可达100米垂直布线,电缆外护套固定在随行电缆上,这是一种"软固定",固定时不允许电缆变形(破坏同轴性),这样一来,在电梯反复运动中电缆内部层,在重力作用下,会逐渐"下滑",慢慢拉断编织网或芯线,表现为信号逐步减弱,干扰越来越大;目前还没有这项电缆技术标准,简单检查方法是取一米电缆,在一头剥开各层,一人用手握住电缆两端,另一人用钳子拉电缆的内层:依次拉芯线,绝缘层,编织网,体验粘合力的大小,做出合理估计,粘合力差、易滑动的尽量不选用。
这项性能很多电缆并不好,应慎重选择。
二、干扰产生原理简介1. 电梯井内通常布置了动力、照明、风扇、控制、通信等线缆,各种电缆都会产生电磁辐射。
与天线接收原理相同,同轴电缆也会"接收"这些干扰,即干扰电磁场在电缆上产生干扰感应电流,这个干扰感应电流也就会在电缆外导体(编织网)纵向电阻上产生干扰感应电压(电动势),这个干扰感应电压刚好串联在视频信号传输回路"长长的地线"中,形成干扰;2. 更重要的是这些随行电缆都是与视频电缆并行,且近距离捆扎在一起。
这就形成了接近"最佳最有效的"干扰耦合关系。
在一般工程中可以采用穿金属管或走金属槽的屏蔽干扰办法,但在电梯随动的环境中,这种方法无能为力。
所以电梯环境下的抗干扰难度很大,只能选择较好的设计和施工方法;3. 了解干扰产生基本原理,对完善抗干扰设计和施工十分重要。
三、常用铜轴电缆传输方案的抗干扰措施1. 常用铜轴电缆:不管是多层高编铜编网电缆、"铝箔-编网"的双屏蔽电缆、还是"铝箔-编网--铝箔-编网"的四屏蔽电缆,电气上都属于一个屏蔽层。
干扰感应电压,都是直接串联在视频信号传输回路中。
只是多层高编电缆的外导体电阻小,形成的干扰感应电压也相对较低一些。
这对抗低频电源干扰、电机电火花干扰等有一定效果(几十kHz以下的干扰)。
但对高频干扰,由于"趋肤效应",高频阻抗与低编电缆相同,抗干扰效果也基本一样;所以应该清醒看到:高编电缆只有适当降低低频干扰的作用,防强干扰和高频干扰还是无能为力;2. 电梯布线方式的抗干扰措施:①视频电缆走出电梯井的位置选择:理想的选择应在井的中部,因为这时井内随行视频电缆长度,大约只有井深的一半多一点,最短,自然引入的干扰也最小;但工程上这种出线要求,只能看情况争取,实际工程不一定允许。
②过去,在不明白原理的情况下,多数出线位置都是和其他随行电缆一起走,从电缆井的顶部或底部走出。
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只有一半电缆是随行运动的,另一半只是固定延伸连接,不运动,我们把这部分叫着"不动电缆";这就提供了一种可能:那一半随行运动电缆只能与其他随行电缆一起捆绑走线;而另一半不动电缆可以选择远离随行电缆单独走线的方法,在电梯井内把视频线紧贴井璧垂直走线,并把这部分电缆穿金属管或走金属槽,以屏蔽干扰对这部分电缆的影响,比较有效。
③随行运动部分的视频电缆与其他随行电缆捆扎时,设计者应充分了解其他随行电缆的结构和分布情况,捆扎时视频电缆应尽量远离电流大、频率高的电缆,靠近电流小频率低的电缆捆扎;这里,哪怕有1厘米的选择可能也要争取,因为干扰影响大小至少与距离平方成反比;④摄像机金属外壳、NC头的外壳、同轴电缆的外导体等视频信号的"地",和电梯轿厢、导轨等要绝缘,这在安装摄像机时要特别注意。
⑤摄像机供电应优选集中直流供电方式,其次是选择轿厢照明电,不能用动力电。
⑥供电、控制等监控用电缆,尽量选用带屏蔽的电缆,防止干扰信号向外泄露。
⑦从电梯井出口到控制中心的视频电缆,应走金属管或走金属槽,以屏蔽沿途环境干扰对这部分电缆的影响,并注意这部分屏蔽与电梯井内的屏蔽,应做好电气连接。
四、应用抗干扰同轴电缆1. 抗干扰同轴电缆是一种"双绝缘双屏蔽的同轴电缆",其里面的芯线、绝缘层、屏蔽层仍然是标准的75欧姆电缆,没有区别。
不同的是,在原来屏蔽层外,又增加了第二绝缘层和第二屏蔽层,外面再加上护套。
从上面干扰产生原理分析已经知道,干扰在传统同轴电缆外层上产生的感应电压,串联在视频信号传输回路"长长的地线"中,从而形成干扰的。
但采用抗干扰同轴电缆后,情况有了质的变化:干扰感应电压只能形成在"第二屏蔽层"上,并由里面的"第二绝缘层"把它与视频信号传输回路"长长的地线"绝缘隔离开,把干扰排除在视频信号传输回路之外,达到抗干扰的目的。
2. 这种抗干扰电缆的特性,对于电梯环境下的超强低频动力电源干扰,电机电火花干扰,变频电机干扰,控制信号干扰等几十千赫以下的干扰,抗干扰性能十分突出。
3. 在传输线路较长的工程设计中,采用"双绝缘双屏蔽的同轴电缆"后,传统工程上的一些抗干扰措施也可以大大化简,并能有效降低工程总造价。
4. 我们公开介绍抗干扰电缆的核心技术诀窍是为了使这项拥有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早日在安防工程中发挥作用。
请广大朋友帮忙关注,发现侵权行为,能够及时通知我们。
电视监控传输系统中低频干扰及其抑制法[转]电视监控传输系统中低频干扰及其抑制法同轴电缆是使用最广泛的视频传输介质,一般用于中短距离的视频信号的传输。
同轴电缆的电气特征使得它非常适合传送摄像机到监视器的全视频信号(CCTV 视频信号是由分布很广的低频信号和高频信号组成的)。
传送低频信号(20赫兹到几千赫兹)时可以使用几乎任何种类的导线。
在实际应用中,几乎所有导线都可以用作电话线。
但要传送频率范围在20赫兹到6兆赫之间的视频信号,同时不希望有任何衰减时,就需要使用同轴电缆。
在电视监控系统中采用视频基带传输是最常用的传输方式。
所谓基带传输是指不需经过频率变换等任何处理而直接传送全电视信号的方式。
这种传输方式的优点是传输系统简单;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失真小;附加噪声低(系统信噪比高);不必增加诸如调制器、解调器等附加设备。
缺点是传输距离不能太远;一根视频同轴电缆只能传送一路电视信号等。
由于这种传输方式具有工作稳定可靠及设备简单等优点,因而在实际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视频信号频带很宽,并且起始频率又很低,所以在电缆中传输时,其振幅及相位在低频段与高频段的差别就会很大。
特别是在相位失真太大时,是难以用简单的电路进行补偿的。
由于这个原因使它的传输距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下面仅介绍基带传输中的低频干扰及其抑制法。
二.基带传输中的低频干扰基带传输中的低频干扰的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1、广播干扰。
由于实际应用的需要,而必须将电缆在空中架设时、这时电缆本身就相当于一根很长的天线。
由于天线效应的结果,电缆中会产生相当大的广播干扰电压,其频率约在几百千赫到1500千赫之间。
这种干扰产生的原因如图1所示。
由于电缆中电位差(eA-eB)的存在,便会在电缆外皮上产生干扰电流。
这一电流通过电缆两端接地点与地构成回路,于是在终端负载上就会产生广播干扰信号的电压,使干扰信号混入视频信号中。
这种干扰信号在图像上表现为,较密的斜形网纹,严重时甚至会淹没图象。
如果将电缆埋在地下,或采用铅皮电缆、平衡对称电缆等都能较好地克服这种干扰。
2、低频干扰电缆屏蔽层对于频率越低的信号其屏蔽效果越差。
图2是把两根长度为1公里的SYV-75-1电缆并在一起时在始端给其中一根电缆加入某一频率的干扰信号电压,在另一根电缆上测量所感应的电压,绘出如图中的曲线。
由该曲线可以看出,当频率越低时,电缆对它的屏蔽作用越差。
由于这种原因而引入的干扰信号有载波电话,电台的信号等。
它们在图像上造成水平条纹的干扰。
3、50Hz电源干扰当系统需要始端与末端同时接地时,由于地电阻及电缆外皮电阻的存在,在两地之间电力系统中各相负载不平衡或接地方式不同时会引起50Hz的地电位差,从而产生干扰信号电压。
50H z干扰混入的原因见图3。
图中R2、R3分别为地电阻及电缆外皮的电阻。
当地电流流过地电阻R3时,便在其上产生如图所示的电压降。
这时地电流分为两路,一路经电缆外皮在R2上产生干扰电压,另一路则通过视频信号源进入电缆芯线。
于是在终端芯线与外皮之间便会产生干扰信号的电位。
由图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当视频信号从R1加入后,在终端负载电阻R4上便同时产生了视频信号与干扰信号,这种干扰使正常图像上出现很宽的横暗带。
据以上分析可知,对于三种较低频率的干扰一旦混入视频电路,被叠加在视频信号上时,要完全消除它是比较困难的。
这些干扰从原则上讲是基带传输方式所不能避免的。
但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措施,仍然可以将以上几种干扰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三.克服低频干扰的方法要从根本上克服这些干扰只有将基带传输方式改为避开这些干扰频率的低射频传输方式。
这种方式是采用两次调制和解调的办法将基带信号搬迁到低射频的频段上。
由于其低频部分被移到干扰频率之外,所以可以从根本上消除以上各种低频干扰的影响。
不仅如此,在频率作了这样的搬迁之后,由于其相对带宽比大大减小,因此使均衡比较容易实现。
但此法由于需要两次调制及解调,使设备过于复杂,因此一般只适用于远距离的传输系统。
在基带传输中要抑制以上几种干扰还可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高电平传输采用高电平传输,对抑制广播干扰及较低频率的各种干扰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