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变速箱钻孔组合机床后多轴箱设计开题报告

汽车变速箱钻孔组合机床后多轴箱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汽车变速箱钻孔组合机床后多轴箱设计
用多位主轴箱、可换主轴箱、编码随行夹具和刀具的自动更换,配以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数字控制(NQ等,能任意改变工作循环控制和驱动系统,并能灵活适应多种加工的可调可变的组合机床。

另外,近年来组合机床加工中心、数控组合机床、机床辅机等在组合机床行业中所占份额也越来越大。

由于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是一种技术综合性很高的高技术专用产品,是根据用户特殊要求而设计的,它涉及到加工工艺、刀具、测量、控制、诊断监控、清洗、装配和试漏等技术。

我国组合机床及其组合机床自动线总体技术水平比发达国家相对落后,国内所需的一些高水平组合机床及自动线几乎都从国外进口。

工艺装备的大量进口势必导致投资规模的扩大,并使产品生产成本提高。

因此,市场要求我们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研制新产品,由过去的“刚性”机床结构,向“柔性”化方向发展,满足用户需要,真正成为刚柔兼备的自动化装备。

80年代以来,国外组合机床技术在满足精度和效率要求的基础上,正朝着综合成套和具备柔性的方向发展。

组合机床的加工精度、多品种加工的柔性以及机床配置的灵活多样方面均有新的突破性进展,实现了机床工作程序软件化、工序高度集中、高效短节拍和多功能知道监控。

组合机床技术的发展趋势是:
(1)广泛应用数控技术
国外主要的组合机床生产厂家都有自己的系列化完整的数控组合机床通用部件,在组合机床上不仅一般动力部件应用数控技术,而且夹具的转位或转角、换箱装置的自动分度与定位也都应用数控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组合机床的工作可
靠性和加工精度。

广州标致汽车公司由法国雷诺公司购置的缸盖加工生产线,就是由三台自动换箱组合机床组成的,其全部动作均为数控,包括自动上下料的交换工作台、环形主轴箱库、动力部件和夹具的运动,其节拍时间为58秒。

(2)发展柔性技术
80年代以来,国外对中大批量生产,多品种加工装备采取了一系列的可调、可
变、可换措施,使加工装备具有了一定的柔性。

如先后发展了转塔动力头、可换主轴箱等组成的组合机床;同时根据加工中心的发展,开发了二坐标、三坐标模块化的加工单元,并以此为基础组成了柔性加工自动线(FTL)。

这种结构的变化,既可以实现多品种加工要求的调整变化快速灵敏,又可以使机床配置更加灵活多样。

(3)进一步提高工序集中程度
国外为了减少机床数量,节省占地面积,对组合机床这种工序集中程度高的产品,继续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提高工序集中程度。

如采用十字滑台、多坐标通用部件、移动主轴箱、双头镗孔车端面头等组成机床或在夹具部位设置刀库,通过换刀加工实现工序集中,从而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效能,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2.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注:1.正文:宋体小四号字,行距20磅。

2.开题报告由各系集中归档保存。

参考文献
[1] 徐旭东,周菊琪•现代组合机床技术及其发展[J] •中国机械工程,1995,(6):12-13.
[2] 谢家瀛.组合机床设计简明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1-89.
[3] 孙恒,陈作模、葛文杰.机械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88.
[4] 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2-63
⑸钱云峰,殷锐.互换性与技术测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35-49
⑹卢秉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00-120.
[7] 彭得利.变速器箱体专用钻床主轴箱的设计[J].装备制造技术,2011,(3):23-26.
[8] 云继夏,陆文欣,韩遂太.曲拐传动多轴箱的设计[J].组合机床通讯,1978,(4):27-47.
[9] 刘文信.组合机床多轴箱齿轮强度的验算[J].组合机床,1983,(10):1-3.
[10] 许玉改.钻、扩、铰孔共用一个主轴箱的组合机床设计[J].科技信息,2012,(27):111-112.
[11] 张亚慧.钻攻复合主轴箱的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1,(10):49-51.
[12] 李运保,郭动针,冯云峰.钻孔、攻螺纹主轴的共箱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
技,2000,(1):15-16.
[13] 费叶琦, 刘英, 黄秀玲. 钻孔组合机床主轴箱体的设计计算[J].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2,40(8):37-40.
[14] John D ,Ramboz.Machinable Rogowski Coil, Design, and Cal ibration [J]. IEEE Instrument and
Measurement,1996,45(2):511-515.
[15] Xingguo Han,Binwu wang.Research on Distributed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for NC Machine
Tools[J]. Proceedings of the 3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Manufacturing &
Automation,2012,(8):200-213.
[16] SCHMITZ Tony. Receptance Coupling for Tool Point Dynamics Prediction on Machine Tools[J].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1,(5):130-13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