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一单元测试题一、(20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分)A.挚.友(zhì)殷.红(y ī n)卓.越(zhuó)鲜.为人知(xi ǎn)B.小楷.(kǎ i )调羹.(gēng)澎湃.(pài )深恶.痛绝(wù)C.咳嗽.(sòu)校.对(ji ào)漂.白(pi ǎ o)慷慨.淋漓(gǎi )D.草率.(shu ài)开拓.(tu ò)阖.眼(hé)燕.然勒功(y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4分)A.深霄宰割奠基人妇儒皆知B.昆仑元勋大无畏历尽心血C.秩绪薪金绞肉机心不在嫣D.谣言迭起留声机鞠躬尽瘁3.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4 分)A.《精卫填海》中,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人们敬佩。
B.在一年一度的表彰大会上,20 位教师锋.芒.毕.露.,获得先进称号。
C.西郊公园环境破坏严重、污水横流,因此许多市民经过此处都目不窥园....。
D.在为我国“两弹”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中,邓稼先可谓首当其冲....。
4.下列各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 分)A. 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B. 疫情面前,请广大市民注意防护,不要恐慌,切忌不要造谣传谣。
C. 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D. 组织学习先进人物的精神、了解他们的事迹,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A .邓稼先,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B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C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D .萧红,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共9 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A. 卿今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当权。
B. 但当涉.猎.涉猎:粗略地阅读。
C. 卿今者才.略.才略:才干和谋略。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见到事情。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 蒙辞以.军中多务投以.骨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为.人谋而不忠乎C.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宋之.丁氏D. 结友而.别学而.时习之8. 下面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 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C. 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 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四)根据原文默写14. 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语句。
(共8 分,每空1 分)(1), 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2)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晚春》)(3)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4),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5),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6)《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诗人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引起思乡之情的句子(7)是,。
二、(32分)(一12 分))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16-18 题。
(共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节选)臧克家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 或“做了也不一定说” 了。
现在,他“说” 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 年10 月12 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 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6、选文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4 分)17. 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中的画线句。
(4 分)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18. 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这前后的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4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 题。
(共20分)寒夜里的那束灯光王桂秀①于小菲走进教室,发现今天的课堂出奇的安静。
她放下课本,转身在黑板上写这节课的课题,却见黑板上密密麻麻画满了图案: 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鱼儿。
②“小飞鱼!”不知谁低低地喊了一句,整个教室就像听到口令似的,响起潮水般的哄笑声。
面对这阵阵潮声,于小菲这条小鱼却像被搁浅在沙滩上,呼呼地喘着粗气。
③于小菲是开学初新来的实习老师,高挑,白净,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于小菲打扮入时,性格却温柔得有些绵软,那些调皮的男生早就练就了火眼金睛,几堂课下来,就把年轻的于老师揣摩得透透的。
他们就喜欢在课堂上制造出一些小意外,看到年轻的于老师小脸通红,窘迫得长长的睫毛扑闪闪无处安放的样子,就莫名地高兴。
④“小飞鱼”这个绰号无伤大雅,于小菲也早就听同事说了,但她没想到他们竟公然在课堂上“展示” 。
年轻的于小菲很生气,拿着粉笔的手有些抖,她才刚刚走上讲台没几天,还没有从学生身份真正过渡到教师这一角色。
此刻,面对一片哄笑声,她不想在学生们面前暴露自己的软弱,可她又拿不出老教师的力度给予他们痛击。
于小菲咬住嘴唇,扭头看向窗外,竭力让委屈的眼泪转回眼眶。
⑤孩子们的笑声戛然而止,班长小心翼翼地走上讲台,轻轻地擦起了黑板。
于小菲轻声说了句“谢谢”,她没有追究黑板上是谁的“杰作”。
这堂课上得很安静,除了于小菲的讲课声,就是孩子们刷刷记笔记的声音。
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投进窗口,于小菲感觉自己此时还真像一尾小鱼,一尾急于游出去的小鱼。
⑥早春的天很短,日子似乎还没真正从寒冬里挣脱,放学后不久,天色就迅速暗了下来。
风依然很凉,暮色四合的村庄静静的,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
于小菲独自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年久失修的路坑坑洼洼,她只好放慢单车的速度,在夜色中摸索前行。
突然后面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几束灯光胡乱闪过,笑闹声中传来“小飞鱼”的轻呼。
⑦“又是这群孩子。
”于小菲心中一紧,不由加快了车速。
这时,几束灯光整齐地投到她前行的路上,她快,光束跟着快,她慢,光束也跟着慢。
于小菲不动声色,循着灯光暗暗加速。
还好前方路口她就要转弯了,要拐进一条更僻静的小路,她下意.识..地握紧车把,极力睁大眼睛辨识前方的路。
⑧于小菲蹬车的脚突然顿住了,她分明感受到那几束灯光停驻在路口,齐刷刷地照向小路的尽头。
桔黄色的光线铺就一条温暖的路,穿透夜的黑暗,驱散夜的寒冷。
于小菲鼻子发酸,心里软软的,她没有回头,就在这片暖意中稳稳前行。
⑨第二天,于小菲走进教室,郑重地自我介绍,就像第一次见到同学们一样:“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于小菲,”她停顿了一下,脸色有些红,激动地说,“我想做一条小飞鱼。
”孩子们惊奇地看着她,眼里满是惶惑。
“我想做一条会飞的鱼!”于小菲兴奋得眼睛亮晶晶的,她大声说:“我要带着你们一起飞!”教室里沉默了片刻,不知谁鼓起了掌,紧接着掌声越来越热烈,又夹杂着“小飞鱼万岁”的欢呼声⋯⋯⑩于小菲真正像融入水中的鱼儿一样了,她知道,那晚的灯光才是真正让她飞起来的翅膀。
此时,她的双翼满载着孩子们的爱和追随,在暖暖的灯光中,稳稳飞翔。
(选自《精短小说》)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梳理文章内容。
(分)20.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共6 分)(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3 分)“小飞鱼!”不知谁低低地喊了一句,整个教室就像听到口令似的,响起潮水般的哄笑声。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
( 3 分)她下.意.识.地握紧车把,极力睁大眼睛辨识前方的路。
21. 请联.系.上.下.文.,谈谈第③段的作用。
(4分)22.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的理解。
(4分)同学们语文最重要的就是要积累了,积累好词好句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比如这样一句话: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人民日报》仿写:什么是英雄?在我看来,英雄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坛人物,而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
在战争时代,英勇无畏、流血牺牲的是英雄。
而在和平年代,每一位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平凡人都是英雄。
如何运用到你的作文里呢?去分析这段话的结构①什么是英雄?(引出你的写作对象来)在我看来,英雄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坛人物,而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伟大的心具体指的是无私奉献的心)。
(一个句式:不是。
而是。
)②在战争时代,英勇无畏、流血牺牲的是英雄。
而在和平年代,每一位坚守岗位、默默付出的平凡人都是英雄。
(将战争年代的英雄与和平年代的英雄作对比)接下来就要写平凡人的英雄事迹了。
把这两个句子整理到读写一体本上。
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进行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