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必修4李清照词两首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4李清照词两首课程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二首》导学设计
第一课时《醉花阴》
学习目标:
1、结合《导与练》及资料书了解李清照词作的写作背景。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3、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词作中所抒发的情感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位女子,少女时期无忧无虑,略带娇羞,轻吟“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初为人妻,爱情甜蜜,娴静温婉,低唱“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剪梅》);再后来啊,国破家亡,丈夫死去,背井离乡,悲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岁月的刻痕在她身上沉淀出的是才华横溢的辞章。

斯人已去,却留给了我们挥不去,抹不掉的回忆。

想必大家已经知道她是谁了,对,她就是李清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清照的两首词《醉花阴》和《声声慢》
二、检测预习:
1、闺怨诗的鉴赏方法
2、作者李清照
3、写作背景
4、用散文化的语言阐述每句诗的意思
三、明确学生能力发展目标
四、学生活动过程预设
五、鉴赏《醉花阴》
【活动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体会词作上片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活动步骤:
1、抽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纠正读错的字音及节奏并做好标注。

2、个人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词中描写的意向以及情感。

3、小组交流展示,其余同学补充纠正。

4、教师点拨。

驱动性问题一:我们在平时练习诗歌鉴赏的时候,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特点,理解诗词有两个重要的地方,一是情感,另一个就是意象。

那么,刚刚读了这首词之后,大家认为这首词表现的是什么情感基调呢?从哪句词里告诉我们的?——愁
——薄雾浓云愁永昼
驱动性问题二:为了表达“愁”情,词人在上片里借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的?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薄雾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愁情情景交融重阳佳节点明时令,表明心情不好的原因“每逢佳节倍思亲”孤寂愁情秋夜凄凉身体之凉,内心之凉,独处之悲
活动二、在词的下片中,词人又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呢?怎么表现的?
活动步骤:学生独立完成,划出具体诗句,小组交流、展示,展示的小组解答,其他学生的补充。

明确:酒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饮酒赏菊的习俗,所以词人照例“东篱把酒黄
昏后”,菊的幽香盛满衣袖,此时的她触景生情,菊花再香再美,也无法与丈夫共赏;佳酿再醇再浓,也无法与丈夫举杯共饮,所以这种用盛景来抒发悲情的写法叫做什么呢?(以乐景衬哀情)
西风萧索,渲染词人所处的环境的清冷
黄花就是菊花,菊花外形清秀,菊瓣纤长,与词人“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体态相似,引发了“人比黄花瘦”的感慨,寄予了词人厚重的相思离愁。

六、小结:在这首《醉花阴》中,李清照借“薄雾浓云”“酒”“西风”“黄花”等意象,抒发了她对宦游在外的丈夫的相思与离愁别绪。

七、作业布置
完成《导与练》学生用书42页课内阅读《醉花阴》相应练习
第二课时《声声慢》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2、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联想、想象,抓住关键词语,应用诗歌鉴赏的步骤,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展示,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手法,并多角度分析诗歌的情感,固化阅读此类诗歌的方法。

二、导入
三、检测预习:
1、用散文化的语言阐述每句诗的意思
2、用散文化语言翻译诗歌
四、学习《声声慢》
活动一:词写了什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抒发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活动步骤:
1、抽一生朗读其他纠正字音。

2、齐读,边读边划出最能表达作者心绪的那句话。

3、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解决下列问题。

驱动性问题一:读完这首词,大家发现,这首词在情感上与《醉花阴》有什么共同点?
——都在写“愁”
驱动性问题二:哪一句说明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一句用反问句直抒胸臆,这一切,用一愁字怎么说得尽呢?那么“这次第”具体是指哪些情形呢?或者说是从哪些意象里表现出来的呢?
三杯两盏淡酒——酒并非酒淡,而是愁浓
晚来风急——秋风凄泠,渲染心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过雁旧时相识是伤心的由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雁不正是以前常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群雁吗?可惜的是,物是人非,如今那个收信的人早已不在人世,未亡人只能空悲伤。

满地花堆积——黄花憔悴的不仅是黄花,还有自己,晚年孤苦飘零的她,再也无法有往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趣了。

梧桐更兼细雨——梧桐、雨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愁苦的一种代表,再加上连绵的秋雨,滴在耳边,更滴在心间。

4、这些意象在铺开写愁,那么愁情又是由哪一句引发出来的呢?用了什么手法?如何表现诗人感情?
词人在不停的寻觅,然而不仅没有寻回失去的美好,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悲痛,反在冷清的环境中增添了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在这一句中,词人连用七组叠词,将内心的愁情展现得绵长悠远。

接下来,她借“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秋雨”等意象来表现这种凄凉、惨淡、悲戚的情感,结尾用“怎一个愁字了得?”作结,层层相扣,首尾相应,让人不由自主地为“愁”而悲,为“愁”而愁。

活动二、对比鉴赏:这两首词都在写愁,那么这两者的愁是一样的吗?
活动步骤:学生独立完成,划出具体诗句,小组交流、展示,展示的小组解答,其他学生的补充。

——不一样,《醉花阴》中的愁是离愁,是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声声慢》中的愁是无尽的悲愁,是欲语还休,一言难尽的痛楚。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联系到李清照的人生经历
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

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

两人情趣相投,夫唱妇随,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

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北宋灭亡。

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

先是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其夫赵明诚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清照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

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

所以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而人生经历也对李清照词的内容和风格有极大影响,她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因此,今后大家在做诗词鉴赏题时,如果有作者的身世经历介绍,请一定要留心。

五、课堂总结:1、在诗词中,意象是表情达意的重要媒介,总结这两首词中的意象。

酒愁的象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秋风渲染愁情“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菊花代表高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过雁象征离愁“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梧桐喻指忧愁“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雨聚集愁怨“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总结手法
借景抒情:借意象将愁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运用叠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也把词人的愁表现得连绵悠远
六、布置作业
完成《导与练》剩余所有练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