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测量学习题共16页

工程测量学习题共16页

第一章绪论1.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和。

其目的是防止_____ ___和保证_______ ____。

2.地面点沿至的距离称为点的绝对高程,而至的铅垂距离称为它的相对高程。

3.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

4.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___________。

5.地面点定位的基本定位元素有、和。

6.高斯直角平面坐标系是以为坐标纵轴X,以为坐标横轴Y。

7.测量工作的实质是。

8.水准面9.大地水准面10.高差11.测量学12.下面关于铅垂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铅垂线总是垂直于大地水准面B.铅垂线总是指向地球中心C.铅垂线总是互相平行D.铅垂线就是椭球的法线13.以下不属于基本测量工作范畴的一项是()。

A.高差测量B.距离测量C.导线测量D.角度测量14.大地水准面有()个。

A.1 B.无数 C.2 D.515.在小范围进行测量工作时,可用()坐标表示点的位置。

A.平面直角坐标 B.地理坐标 C.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D.其它坐标16.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由()确定的。

A.坐标和高程B.距离和角度C.角度和高程D.距离和角度17.大地水准面的作用是什么?测绘中的点位计算及绘图,能否投影到大地水准面上进行?为什么?18.确定地球表面上一点的平面位置,常用哪几种坐标系?它们是如何定义的?19.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与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0.测设和测定有何区别?21.说明测量工作中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距离和高程)?22.某地假定水准面的绝对高程为67.685m,测得某地面点的相对高程为267.328m,推算该点的绝对高程是多少?23.根据1956年黄海高程系算得A点的高程为213.464m,若改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请重新计算A点的高程。

24.已知AB=100m,弧BC=1.75m,求弧 BC所对的β角度为多少?第二章水准测量1.水准仪主要由,和三部分组成。

2.水准测量中常用的两种检核方法是______ ______和变更仪器高法。

3.设A点为后视点,B点为前视点,H=100m,后视读数为0.983, 前视读A数为= m。

1.149,则A、B两点的高差为 m,HB4.水准仪的圆水准器气泡居中,表明仪器达到,长水准管气泡居中,表明仪器达到。

5.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

6.视准轴是。

7.当物像不清晰时,应旋转()螺旋。

A.目镜螺旋 B.对光螺旋 C.脚螺旋 D.微动螺旋8.测量地面两点高差时,尺垫安置在()上。

A.起点 B.终点 C.中点 D.转点9.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要求尽量使前后视距相等,是为了()A.消除或减弱水准管轴不垂直于仪器旋转轴误差影响B.消除或减弱仪器升沉误差的影响C.消除或减弱标尺分划误差的影响D.消除或减弱仪器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的误差影响10.水准测量时在后视点A上的读数为1.226,在前视点B上的读数为1.737,则A、B两点之间的高差hAB为()。

A.1.226m B.1.737 C.0.511m D.-0.511m11.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理论值为()。

A. 0 B.与路线形状有关C.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 D.由路线中任两点确定12.望远镜的一般对光动作()。

A.转动望远对光螺旋看清目标;转动目镜看清十字丝;注意消除视差。

B.转动目镜看清十字丝;注意消除视差;转动望远对光螺旋看清目标。

C.转动目镜看清十字丝;转动望远对光螺旋看清目标;注意消除视差。

13.水准仪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14.试述水准测量中为什么要使后视与前视的距离相等?15.圆水准器和长水准管的作用有什么不同?符合水准器有什么优点?16.在水准测量中,为什么在瞄准水准尺读数之前必须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17.视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检查它是否存在?怎样消除?18.水准测量作业时,如果用双面水准尺读数,在测站上应作哪些检核?如果用单面水准尺用改变仪器高的方法,为何进行测站上检核?19.水准仪在一个测站的操作步骤?20. 水准仪有哪几条几何轴线?它们之间应满足哪些条件?为什么?21. 何谓高差闭合差及其限差?三种不同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各如何计算?22.若将水准仪立于A 、B 两点之间,在A 点的尺上读数为1.586米,在B 点的尺上读数为0.435米,试计算A ,B 两点的高差AB h ?说明哪点高?若B 点的高程为20.016米,求 A 的高程是多少?并绘图说明。

23.某施工区布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已知水准点为BM0的高程m H 313.440=,观测高差m h BM 224.110=-,m h 363.012-=,mh 714.023-=,m h BM 108.003-=-,测段的测站数101=n ,82=n ,103=n ,94=n ,试计算经改正后三个待定水准点1,2,3的高程。

第三章 角度测量1.经纬仪是 的主要仪器,既能测 又能测 。

2.水平角观测的方法有 和 。

3.光学经纬仪基本结构可大致分为 、和。

4.经纬仪十字丝板上的上丝和下丝主要是在测量______ __时使用。

5.对于DJ6型光学经纬仪,盘左盘右半测回角度之差应不大于_______秒时才能取盘左盘右半测回角值的平均值作为一测回最后结果。

6.对中的目的是___ ____ ________ 。

7.水平角8.测回法9.竖盘指标差10.盘左11.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正倒镜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方向值理论上应相差A.180° B .0 ° C .90° D .270°12.下面测量读数的做法正确的是()A.用经纬仪测水平角,用横丝照准目标读数B.用水准仪测高差,用竖丝切准水准尺读数C.水准测量时,每次读数前都要使水准管气泡居中D.经纬仪测竖直角时,尽量照准目标的底部13.经纬仪在必要辅助工具支持下不能直接用来测量()A.方位角B.水平角C.垂直角D.视距14.用经纬仪测定水平角时,应尽量瞄准目标的()。

A.顶部 B.中部 C.任何地方都可以 D.底部15.用经纬仪测量水平角采用n个测回时,每一测回都要改变起始读数的目的是()A.消除照准部的偏心差 B.克服水平度盘分划误差C.消除水平度盘偏心差 D.消除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误差16.用光学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水平度盘应()A.随经纬仪转动 B.固定不动C.随望远镜转动 D.随照准部转动17.经纬仪对中和整平操作的关系是()。

A.互相影响,应反复进行 B.先对中,后整平,不能反复进行C.相互独立进行,没有影响 D.先整平,后对中,不能反复进行18.观测水平角和竖直角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19.试述垂球对中与光学对点器对中的优缺点。

20.叙述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操作步骤和限差要求?21.经纬仪上有哪些主要轴线?它们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必须满足这些条件?22.经纬仪观测水平角和竖直角时,为什么要用盘左盘右观测?23.DJ6型光学经纬仪上的复测装置(配置钮)起什么作用?24.欲使瞄准目标时的度盘读数为0°02′30″,应如何操作?25.观测竖直角时,竖盘指标水准管的气泡为什么一定要先居中后才能读取竖盘读数?26.整理下列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记录。

27.竖直角观测数据列于下表中,请完成其记录28.如图,A 为测站点,B ,C 为照准点。

在观测水平角∠CAB 时,假设没有瞄准B 点花杆底部,而是瞄准了花杆顶部;而花杆是倾斜的,其顶部投影点B ′ 距离B 点为15mm ,若AB 长150m ,问因目标偏心引起的水平角测量误差有多大(△β)?29.如图,设要测出接近于090的∠ABC ,因仪器对中误差,使仪器中心位于CB 延长线上距B 点10mm 的'B 点,设AB =250m ,试问对观测角CAB '应加多大的改正才能得到正确的角度值?第四章 距离测量1.在精密距离丈量中,一般对丈量结果应加 、 和 改正。

2.距离丈量的精度是用 来衡量的。

3.根据采用标准方向的不同,方位角通常包括 、 和____________ 三种。

4.直线定向常用的标准方向有真子午线方向、_________________和磁子午线方向。

5.由_________方向的_________端起,_______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6.距离测量7.直线定线8.尺长改正9.简述平坦地区的距离丈量的步骤。

10.钢尺量距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1.简述光电测距的原理。

12.钢尺量距时,进行直线定线的目的是什么? 13.视距测量有哪些特点和用途?14.为什么作为高程控制点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时应进行对向观测? 15.丈量AB ,CD 两段距离,AB 往测为126.780米,返测为126.735米;CD往测为357.235米,返测为357.190米,问哪一段丈量精确?为什么?两段距离的丈 量结果各为多少?16.已知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Lt=30m+0.009m+0.0000125×30×(t-200C )m ,设丈量时温度为150C ,在标准拉力下,用该尺沿斜坡的地面由A 量至B 点,量得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75.813米,A 、B 间高差hAB=+0.8米,求实际水平距离。

17.已知某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05102.10025.030t t l t -⨯++=-,用该钢尺量取地面A1长度为29.875m ,测量时温度为C 05.26,地面高差为m 115.0-,求A1的实际长度。

第五章测量误差基本知识1. ,和是引起误差的主要来源,合称为观测条件。

2.对某一角度进行了一组观测,则该角的最或然值为_ ________ __。

3.观测条件4.中误差5.等精度观测6.边长测量往返测差值的绝对值与边长平均值的比值称为()。

A.系统误差B.平均中误差C.偶然误差D.相对误差7.对某一量进行观测后得到一组观测值,则该量的最或然值为这组观测值的A.最大值 B.最小值 C.算术平均值 D.中间值8.已知Z=x-y,x和y的中误差分别为mx=±4,my=±3,则Z的中误差为:()。

A.±5 B.±1 C.±2.64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1.控制网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直线的方位角与该直线的反方位角相差。

3.方位角的角值范围是。

4.地面点的标志,按保存时间长短可分为和。

5.在采用双面尺法进行水准测量时,黑、红面的零点差一般为和。

6.方位角7.坐标正算8.坐标反算9.直线定向10.坐标方位角11.闭合导线12.附合导线13.高程控制测量14.导线计算中所使用的距离应该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