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一、监测指征
1.感染暴发或感染流行时,环境因素在感染传播中有流行病学意义。

2.监测潜在的危险环境状况,证明有危险的病原体存在或证明危险的病原体已被成功清除。

3.当某项感染控制措施改变时,评估其效果;或者根据规范要求,仪器设备或系统启用时监测。

4.目标性监测的需要。

5.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二、空气监测(沉降法)
(一)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

(二)采样高度:距地面垂直高度80~150 cm。

(三)采样点设置
1.非洁净房间:室内面积≤30 ㎡,在对角线上设里、中、外3点。

里、外两点位置各距墙1 m;室内面积>30 ㎡,设东、西、南、北、中5点。

其中东、西、南、北4点均距墙1 m。

9 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 min后送检培养。

2.洁净房间:清洁房间在空态或静态条件下,根据房间的不同清洁级别进行布点,操作按照GB 50333—2002。

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30 min后送检培养。

(四)采样注意事项
1.采样人员做好手部卫生,佩戴口罩、帽子等个人防护装备。

进入清洁房间采样须穿洁服。

2.皿盖打开顺序应先内后外;手臂及头不可越过培养皿上方;行走及放置动作要轻,尽量减少对空气流动状态的影响;皿盖应扣放,以防污染。

3.采样结束后,由外向内合上皿盖。

4.采样完毕的培养皿应在6 h内培养。

(五)实验室检验
1.培养皿在37℃培养48 h后,进行菌落计数和致病菌检验。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配制按照GB/T 4789.28—2003;菌落计数方法按照GB\T 7918.2—1987;致病菌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按照GB/T 4789.11—2003,沙门菌检验按照CB\T 4789.4—2003,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按照GB/T7918.4—198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按照CB\T 7918.5—1987,,
2.计算结果:非洁净房间以100 c㎡的平皿在空气中暴露5 min即相当于10 L 空气中的细菌数,计算公式为:
细菌数(cfu/m3)=1 000÷(A/100×t×10/5)×N=50 000N/At
式中:t——平皿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min);N—一培养后平皿上的菌落数(cfu/平皿);A——所用平皿的面积(c㎡)。

洁净房间直接以“个/(30 min·Φ90)”平皿为单位计算结果。

(六)结果判断:
参照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三、物体表面监测
(一)采样时间:
消毒处理后4 h内。

(二)采样方法
被采样本面积<100 c㎡取全部表面;如采样面积≥100 c㎡,连续采样4个位置(不可有重叠),每个位置采5 cm×5 cm的大小,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 ml无菌生理盐水试管内。

不规则的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面积≥30 c㎡
(三)采样注意事项
1.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 h,若样品保存于4℃,则不得超过24 h。

2.消毒后采样一定要采用中和剂,不同消毒剂所用中和剂不同,可参考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

(四)实验室检验
1.取1 m1倾注培养,平行双份。

37℃培养48 h,进行菌落计数和致病菌检验。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配制按照GB/T 4789.28—2003;菌落计数方法按照(3B/T 7918.2—1987;致病菌检验与空气监测相同。

2.计算公式:细菌总数(cfu/c㎡)=(平板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

)
(五)结果判断:参照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