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珠海市功能区划文本

珠海市功能区划文本

珠海市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区划目的:揭示各个具体海域的自然属性和经济社会需求,将海域划定为不同类型的功能区,为科学、合理地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用海保障。

第二条区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999年12月25日通过,2000年4月1日起实施;(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2001年10月27日通过,2002年1月1日起施行;(三)《省级海洋功能区划成果要求(试行)》,国家海洋局,2002年3月;(四)《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成果要求(试行)》,国家海洋局,2002年3月;(五)《广东省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粤计农[2001]1239号,2001年12月30日;(六)《珠海市海域开发利用总体规划(1998年~2010年)》;(七)《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说明书》。

第三条区划范围:北起金鼎海域向南至万山群岛及其海域,向西到黄茅海东部至湾顶虎跳门口和管辖岛屿及其海域,以及与海洋功能区划有衔接的海岸。

第四条区划原则:(一)按照海域的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等自然属性,科学确定海域功能;(二)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统筹安排各涉海行业用海;(三)保障海上交通和国防的安全,保证军事用海需要;(四)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五)适度超前。

第五条区划目标: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提高海域使用效率,遏制海洋生态系统恶化,改善海洋环境质量。

到2005年逐步调整不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的用海项目,实现海域开发利用活动符合海洋功能区划。

2004年~2010年满足各涉海行业计划用海的需求,划出海洋功能区304个,用海总面积319314.3ha。

2004年~2010年近岸海水达到第三类~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港区、拆船厂、排污口的海水为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陆源污染物入海实行总量控制制度;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入海;入海生活污水处理率到2005年达到60%以上,2010年达到70%以上;海域重点监控入海排污口和船舶排污,珠江口的整治按省的统一要求执行。

第六条区划成果:(一)珠海市海洋功能区划文本;(二)珠海市海洋功能区登记表;(三)珠海市1:2.5万海洋功能区划图一套31张、1:10万挂图1张;(四)珠海市海洋功能区划报告;(五)珠海市海洋功能区划编制说明;(六)珠海市海洋功能区划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章海域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第七条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地理概况: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西岸,濒临南海,东与深圳、香港隔海相望,北与中山接壤,西邻江门,南与澳门陆地相连,海域广阔,包括万山群岛海域,海岸线长共265.3km,见图2—1珠海市海岸线示意图。

陆域面积1630km2。

根据1993年全省海岛调查资料,珠海市有海岛218个,面积共314.3946 km2,岛岸线长共603.94 km,另有干出礁67个;根据本次统计,海岛连陆的17个,岛连岛的11个,故海岛仅190个,其中面积大于500m2的128个,面积共174.3272km2,岛岸线长共498.82km,大、小河流170条,珠江水系入海八大口门中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经珠海入海。

区位条件:珠海市毗邻香港、澳门,位于珠江三角洲前沿,我国南北航线必经之地,面向东南亚,百岛屏障,特殊的区位条件可以发挥内外经济和文化往来的通道作用,与港、澳及东南亚传统联系有着地缘的政治和经济优势;靠近国际海运主要航线和拥有区域内可通内河的地理条件,便于联系远洋市场与内陆腹地;特殊的经济特区政策,可以扩大经济开放,融入国际市场,推动增长方式的全面转变,吸引国内外的人才、技术和资金。

优越的区位条件是提升珠海市在珠江三角洲中地位与作用的有利条件。

但口门多、泥沙淤积量大,深水港需疏浚;海域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破坏;交通网络尚未完全形成,客货集疏运输条件尚差。

第八条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自然条件:海岸为海滩、沙岸、岩岸相间,海域是滩涂、浅海、深槽、外海陆坡,海岛和盆地呈北东向排列和展布,滩涂发育迅速,海岛基岩大量出露,海滩、山丘、海岛是本市最具潜质的三大地貌景观。

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常青,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

海水温度年变化为16.6℃~30.0℃;海水盐度在珠江口内受径流影响明显,丰水期为10以下,枯水期最高可达30,珠江口外丰水期为23左右,在万山列岛北部海域丰水期有时亦出现10左右,枯水期为32左右;潮汐类型属不正规半日潮,平均潮位为1.32m(桂山)~1.60m(九洲),平均潮差为0.86m(洪湾)~1.37m(唐家),实测最高风暴潮位在大万山站为2.29m;海流以潮流为主,性质属不正规半日混合潮流,多为往复流;波向在珠江口外以ESE、SE、SSE、S向为主,频率共占78%,波高在珠江口外平均为1.3m(大万山),最大3.0m以上,珠江口内1.0m以下。

珠江口及近岸海水为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有不同程度超标,贝类体内的石油类和镉含量相对高些。

海洋自然灾害主要是热带气旋、风暴潮和赤潮,登陆市区的热带气旋年平均0.2次,万山群岛受热带气旋影响比较频繁,年平均6.8次。

自然资源:港口资源有珠海港的高栏港区、九洲港区、桂山港区、香洲港区、唐家港区、洪湾港区等6个港区群,高栏和桂山为深水港区。

海域是多种经济鱼、虾、藻类繁育场,在渔业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鱼类在河口区有154种、浅海区有119种,头足类有17种,底栖生物有456种,主要经济鱼类有20多种。

海洋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有东澳南沙湾、三灶金海滩、高栏飞沙滩、荷包大南湾、九洲东沙滩等泳场,东澳、桂山连岛、外伶仃、大万山等游艇区和东澳岛、万山垂钓区,最宜开辟广州—珠海海滨—万山群岛的海上娱乐区、生态区、文化科学区等南亚热带海洋风光旅游网络,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旅游胜地。

海砂资源丰富。

社会经济:2004年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进步。

全年实现GDP54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地方财政收入34.46亿元,增长速度为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46.54元,增长10.5%;全年农业总产值31.5亿元,比上年增长7.01%,其中渔业产值20.07亿元,增长9.65%。

2004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对外经济保持增长,服务业市场升温,交通物流业趋旺,金融财税运行良好,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科技兴市取得新成就,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

200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6.17万人,外来人口47.03万人第九条海域开发利用现状:珠海市海域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类种主要是港口航运、海洋保护、渔业、疏浚倾倒和工程用海、旅游、排污以及海砂开采,至2001年底用海总面积166042.0ha,其中港口航运区用海面积共68722.3ha、占用海总面积的41.39%,海洋保护区用海面积共47177.0ha、占用海总面积的28.41%,渔业用海面积共24434.4ha、占用海总面积的14.72%,倾倒区用海面积共9670.2ha、占用海总面积的5.82%,海底管线区用海面积共2683.1ha、占用海总面积的 1.62%,采砂区用海面积共 10449.9ha、占用海总面积的6.29%,围海造地用海面积共 885.5ha、占用海总面积的0.53%,旅游用海面积共 988.9ha、占用海总面积的0.60%,以及海岸防护工程、跨海桥梁、其它工程、排污区等用海面积共 1030.7ha、占用海总面积的0.62%。

上述产业用海,因有的可兼容,故有少部分重叠计算。

珠海市海域重大项目用海现有珠海港、海洋保护区、养殖区、锚地区,用海面积共122948.8ha,占用海总面积的74.05%。

军事训练区用海84387.0ha和全省性鱼类资源保护区连及本市用海138842.6ha没计入现状用海总面积,因重复利用;海域水深20m 以深为捕捞区,面积也没计入现状用海。

第十条面临形势:珠海市将继续实施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和外向带动战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实业经济,全面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因此对用海需求量将有更大的要求。

在首先保证港口航运用海的原则下,继续保护海洋生态用海,还划出4万多公顷海域作为今后排涝、泄洪和发展临海工业等保留用海区;加强协调,尽可能满足各用海部门用海的需求。

保证军事用海的需求仍然是珠海市义不容辞的责任。

珠海市海域处于珠江水系出海口,珠江口内外污染严重;过去围填海造地对海岸带自然生态造成一定损害,区域性水土流失加剧,必须加强整治、恢复工作。

第三章海洋功能分区第十一条珠海市海洋功能区分为港口航运区、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旅游区、工程用海区、海洋保护区、特殊利用区、保留区7个一级类区、24个二级类区,全市海域划分功能区304个,用海总面积319314.3ha,其中重叠用海面积共34286.8ha。

军事训练区用海84387.0ha和鱼类保护区用海138842.6ha没计入用海总面积,海域水深20m以深为捕捞区,没计入用海总面积。

珠海市领海基线内海域面积约6000km2(准确数据待广东省市、县海域划界后确定),见图3—1珠海市海洋功能区划示意图。

第十二条港口航运区划定111个功能区,用海面积共73411.5ha,占用海总面积的22.99%,居用海面积第二位,在海洋产业仍居第一位。

(一)港口区66个:珠海港属下高栏港区、黄茅海作业区、虫雷蛛作业区、鸡啼门作业区,九洲港区,香洲港区,唐家港区,洪湾港区、珠海保税区码头区,万山港区的桂山港区龙须角油码头区、桂山港区矿石作业区、桂山港区口岸码头区、桂山港区中流作业区、桂山港区客运码头区、桂山港区LPG作业区、桂山港区油一作业区、桂山港区油二作业区,桂山港区油三作业区、桂山港区下边角油码头区、三门列岛油码头区、三角岛码头区、大万山岛客运码头区、东澳岛南沙湾码头区、外伶仃岛石涌湾码头区、外伶仃岛码头区、小万山岛临海工业码头区、南屏门北LPG码头区、直湾岛码头区,其它港区还有金鼎工业码头区、创新工业码头区、九洲岛码头区、湾仔码头区、横琴岛码头区、三灶砂石码头区、珠海矿山电厂码头区,以及内伶仃岛、淇澳岛、唐家、九洲岛、横琴岛北、横琴岛南、三灶白家角、三灶阳光咀、荷包岛、黄茅岛、东澳岛、小万山岛、大万山岛、白沥岛白沥湾、白沥岛狮澳湾、白沥岛拉湾、白沥岛石排湾、白沥岛大岩湾、桂山连岛、大蜘洲、竹洲东湾、隘洲、横岗岛、庙湾岛、北尖岛、外伶仃岛、二洲油柑湾、二洲北槽湾、担杆中、担杆头和香洲船舶专用修船厂31个专用码头区,用海面积共16962.1h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