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律失常基本概念与治疗进展

心律失常基本概念与治疗进展

ECG
房颤临床表现
心排血量减少25%;
症状受原有心脏病和室率的影响,室率慢者可无明显 症状,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者室率>150次/分,可出 现血流动力学紊乱;
体循环栓塞;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和短绌脉。
ECG: P波消失,出现f 波,频率350600次/分
RR间距绝对不规则
QRS波群形态正常或畸形-室内差传
正常、快速的、减慢的 Normal,Fast,Slow
规整的、不规整的 Regular,Irregular
主动性的、被动性的 Passive Escape,Active 干扰与脱节
左右束支 及分支
窦房、房室、室房、 房内、室内阻滞
超常传导、孔隙现象、维登斯基现象
预激综合征
1stdegree 2nddegree 3rddegree
单向传导阻滞
传导速度减慢
折返通路
心律失常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发生部位
冲动形成异常 origination

频率 规则性 发作
Impulse
动 生理性障碍
冲动传导异常 conduction
病理性障碍 意外传导
捷径传导
传导系统及心肌 Atrial,AV Junction,Ventricular
常用辅助检查
传统12导ECG 连续ECG记录
(Holter) 活动平板试验 心内电生理检查
概念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
指心脏冲动的
▪频率 ▪节律 ▪起源部位 ▪传导速度 ▪激动次序
的异常。
▪冲动形成异常
按其发生原理区分为
▪冲动传导异常。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Mechanism (一)冲异常
The normal Sinus Node Rhythm
起源于SN(窦房结) ▪P 波在Ⅰ、Ⅱ、aVF 导联直立 ▪60-100次/分 ▪P-R间期=0.12~0.20s ▪P-P间期变异﹤0.12s
QRS≤0.10s-0.11s
窦性心律失常 Sinus Arrhythmia
窦性心动过缓 Sinus bradycardia
诊断结论
心电图诊断 心脏病因诊断 非心脏病因诊断 发病的诱发因素 心功能评估
心律失常处理原则
诊断与评估:是否为致命性或高危 性? 是否立即终止? 应用哪种方法——药物?非药物? 对采取的治疗措施要评估“得益/ 风险”比!
?窦性心律 Sinus Rhythm
窦房结发放规律的电冲动在特殊传导组织乃至心肌中以固定方式传导
心律失常基本概念与治疗进展
心脏传导系统解剖
Anatomy of the Conducting System
心脏传导系统接受迷走-交感神经支配
心脏的正常功能
窦房 结 房室结
正常心脏及其电系统
各部自律细胞频率正常范围
➢窦房: 40-60bpm
心房
窦房 (SA)
脑供血不足:
–头晕眼花 –眩晕 –黑朦 –近似晕厥 –晕厥 –癫痫样抽搐 –精神错乱 –等
周身供血不足:
➢心悸 ➢胸闷 ➢气短 ➢疲乏 ➢活动耐量降低 ➢心衰 ➢等
病人诊断
病史 体格检查 生活类型评估 发现心律失常:
– 12导ECG; – 动态心电图监测 (Holter);置入式
Holter
辅助检查: 活动平板试验, 电生 理检查, 神经科学检查,食道调 搏,等
f波越纤细,频率越高,也越不易被直流电或药物复律。
ECG
有时f波过于纤细而不清楚,此时房颤诊断的主要依据是
找不到P波和RR间距绝对不齐
房颤治疗——急性房颤
初次发作的房颤,持续时间一般不 超过48h 1、如病人有血流动力学紊乱,首选同步直
流电复律 2、无血流动力学紊乱,治疗目的是减慢心
室率。选用洋地黄制剂、β受体阻滞剂或 钙通道阻滞剂。
SA Node
Atrial muscle
Internodal conducting fibers
AV node (slow)
Purkinje fiber conducting system
Atrial muscle Ventricular muscle
窦性心律特点Character of Sinus Rhythm
➢心室: 20-40bpm

心室
房室 (AV) 结
心动周期以毫秒为单位
1 毫秒 = 1 / 1000 秒
有病的心脏组织会:
1. 窦房结中不产生 冲动
2. 窦房结产生间歇 的、不规则的冲 动
3. 窦房结频率适应 失调
4. 房室传导阻滞 5. 束支传导阻滞 6. 异位早搏 7. 传导途径异常
心律失常常见症状
房颤治疗——预防栓塞并发症
有栓塞病史,严重瓣膜疾病,高血压,糖 尿病,老年患者,左心房大和冠心病为发生栓塞
的危险因素 任何一种情况存在,均应长期抗凝,房颤持续≥2
天,复律前后,应用抗凝剂(华法林或阿斯匹林)3周。
从动形成
(一)冲动形成异常 Origination 自律性异常Autorhythmicity disorder
(自律细胞和心肌细胞) 触发活动=后除极 Triggered activity =after depolarization
(二)传导异常 Conduction
最常见的是:
折返机制Reentry Theory 形成折返机制三个基本条件:
房颤治疗——慢性房颤
阵发性房颤 指能够自行终止的慢性房颤。 急性发作的处理同急性房颤; 预防发作服用胺碘酮或普罗帕酮。
持续性房颤 指能够转复的房颤。用药物(胺碘酮或普 罗帕酮等)或同步直流电转复。影响转复成功与否的因素 包括房颤持续时间、心房大小和年龄等。转复后用上述药 物预防复发。
永久性房颤 指不能复律的房颤或复律后又复发的房颤。 以控制心室率为主,选用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 滞剂。并抗凝治疗。
窦性心动过速 Sinus tachycardia
窦性停搏
Sinus arrest
窦房传导阻滞 Sinoatrial block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ick sinus syndrome
房颤的病因Cause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 脏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缩窄性心包炎、 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肺心病等。 可见于正常人,可在情绪激动、运动、饮酒 或手术后诱发。 老年房颤患者部分是病窦慢-快综合征的表现。 房颤发生在无心脏病变的中青年称孤立性房 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