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热计算教学目标:1. 巩固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2.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比喻、交流、练习。
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上两节课内容。
[导课]在化学科研中,经常要测量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但是某些物质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
在生产中,对燃料的燃烧、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废热的利用,也需要反应热计算,为方便反应热计算,我们来学习盖斯定律。
[板书]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计算一、盖斯定律[讲解]1840年,盖斯(G.H.Hess,俄国化学家)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投影][讲解]根据图示从山山的高度与上山途径无关及能量守衡定律来例证盖斯定律。
(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后讲解)[板书]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讲述]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利用盖斯定律不难间接计算求得。
[板书]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1专心爱心用心.+ O(g)=CO(g)因为C[问题]对于反应:C(s)燃烧时不可能完全生成CO,总有2一部分CO生成,因此这个反应的ΔH无法直接测得,请同学们自己根据盖斯定律设计一个方2案反应的ΔH。
[师生共同分析]我们可以测得C与O反应生成CO以及CO与O反应生成CO的反应热:2222C(s)+O(g)CO(g);ΔH=-393.5 kJ/mol22 =+O(g)=CO(g);ΔH=-283.0 kJ/CO(g)mol22+s)可以很容易求算出C(.g)的ΔH。
根据盖斯定律O(g)=CO(2∵ΔH=ΔH+ΔH∴ΔH=ΔH-ΔH=-393.5kJ/mol-(-283.0kJ/mol)=-110.5 kJ331212/mol+O(g)=CO(g)的ΔC(s)H=-110.5 kJ/mol即:2[练习]1、通过计算求的氢气的燃烧热: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
如上图表:已知:+O(g)=HO(H(g)g);△H=-241.8kJ/mol=HO(l);△H=-44.0kJ/mol 222根据盖斯定律,则1222HO(g)△H=△H+△H=-241.8kJ/mol+(-44.0kJ/mol)=-285.8kJ/mol、实验中不能直接测出由石墨和氢气生成甲烷反应的ΔH,但可测出CH燃烧反应的Δ4H,根据212盖斯定律求ΔH 41-1CH(g)+2O(g)=CO(g)+2HO(l);ΔH=-890.3kJ·mol (1)12422-1C(石墨)+O(g)=CO(g);ΔH=-393·5kJ·mol(2)222-1(3)mol=-285.8kJ);lΔH·(O)(Og(H)+g=H32222专心爱心用心.(4)ΔH)+2H石墨(g)=CH(g);C(424可以通过已知反应经过简单的代数运算得到所求反应,以此来解析:利用盖斯定律时,也可以设计一个途径,使反应物经过一些中间步骤最后回复到产物:算得所求反应的热效应。
和(4)之间有以下关系:因为反应式(1),(2),(3)2-(1)=(4)(2)+(3)×-1-1-1·molkJ+2(-285.8) kJ·mol-(-890.3) H+2ΔH-ΔH=-393.5 kJ·mol所以ΔH=Δ1234-1·mol=-74.8kJ H。
O 生成 CO 的△[板书]可间接计算求得某些无法直接测得的反应热,如 C 与2二、反应热计算,18.87kJ热量,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将[例1]25℃、101Kpa,1.0g 钠与足量氯气反应?1moL氯化钠的反应热求生成乙醇充分燃烧放出多℃、101Kpa,1kg=-1366.8kJ/mol,在25[例2]乙醇的燃烧热: △H?少热量: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3][例870.3kJ/mol =-(l);;△H)+2O=2CO(g)+2HO(1)CHCOOH(l13222mol /393.5 kJ(g);ΔH=-C(2)(s)+O(g)CO22 =2285.8kJ/mol);△H=-g)=HO()(3)H(gl+O(3222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H=?COOH(l);Δg(s)+2H(g)+O() CH2C3 =22 ]略[小结][课堂练习 1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g)?O()HO(lH(g①=-285.8kJ/mol ;△H22221)O(g))?O(gH(Hg②241.8kJ/mol ;△H=-22221C(s)?O(g)CO(g)③.5kJ/mol H;△=-11022④;△H=-393.5kJ/mol )g)gCO(O(Cs)?(22回答下列各问:(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
(2) H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燃烧10g H生成液体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23专心爱心用心.为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热化(4)CO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CO(g(s)?3CO(g)????2FeOFe(s)?325kJ/mol;△H=-①232)(g(s)?CO(g)????2FeO3FeO(s)?CO47kJ/mol H②=-;△23243)(g(s)?CO(g)????3FeOFeO(s)?CO+19kJ/molH③=;△234写出FeO(s)与CO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生成Fe(s)和的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所放出的热量,如二氧化碳气体1 mol3、物质的生成热可定义为由稳定单质生成的反应热.已知下列几种物质的生成热:的生成热就是)gCO(gC(s)?O()????225kJ/mol.:285.8kJ/mol CO:393葡萄糖(CHO):1259kJ/mol HO (1)226612试计算1kg葡萄糖在人体内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最多可提供的能量..资料N和液态HO4、某次发射卫星火箭用NH(肼)作燃料, NO作助燃剂,反应生成22242显示:)2NO(ggN()?2O(g)+67.2kJ/mol ①;△H=222NH(g)?O(g)N(g)?2HO(l);△H=-534kJ/mol ②22224则火箭燃烧1molNH时所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42参考答案:1、(1)①②③④(2)-285.8kJ/mol;-393.5kJ/mol(3)1429kJ1;△H=-283kJ/mol (4)-283kJ/mol;CO(g)COO(g)(g)?22211kJ/mol2、=-;△H)((s)?COg)FeO(s?CO(g)????Fe23、先求出1 mol 氧化时放出的热量.即:OCH6126;△H=?)6HO(1????6CO(g)?HCO(s)?6O(g)2612226根据已知条件得知CHO(s)????6C(s)?3O(g)?6H(g)?H??1259kJ/mol2122666H(g)?3O(g)????6HO(1)?H??1714.8kJ/mol222?) 6C(s)?6O(g)????6CO(g)?H??2361kJ/mol22C HO(s)?6O(g)????6CO(g)?6HO(1)?H??2816.8kJ/mol26212261000g?2816.8kJ/mol?15649kJ180g/mol4、将方程②×2-①,消去O,再移项可得22NH(g)?2NO(g)3N(g)?4HO(l)224222?H??534?2kJ/mol?67.2kJ/mol△H=-567.6kJ/mol[作业]p 1、2、3、4、5、6、7、8、9、10 13[板书计划] 一、盖斯定律4专心爱心用心.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可间接计算求得某些无法直接测得的反应热,如 C 与O2 生成 CO 的△H。
二、反应热计算[例1][例2][例3]5专心爱心用心.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学习方式。
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学和学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以新一轮要工作主、教研组建设方面:一施课改实践。
、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践。
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以七年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好“五关”。
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理念。
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备课关。
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
()上课关。
改上狠下工夫()作业关。
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的评价环境。
()考试关。
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关。
()质量、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教学方面:二、常规。
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树教研氛围。
特别要把起始年级新教材的教研加强教研组建设。
兴教研之风握重点突破难点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定开课教学。
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