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祛痘净白配方及其设备制作方法与设计方案

祛痘净白配方及其设备制作方法与设计方案

本技术介绍了一种祛痘净白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包括A相保湿、B相润肤、C相乳化等成分,将A相加入水相中,搅拌升温至85℃完全溶解;将B相加入油相中,搅匀升温至80℃;将水相物料抽入真空均质乳化锅中搅匀,再将油相锅物料抽入,搅匀;加入C相搅匀,均质乳化8分钟,充分搅匀,加入D相原料,充分搅拌均匀;降温出料,静置。

本技术通过去火凉血,杀虫杀菌,消炎消肿,软坚散节,抗氧化消除毛孔栓塞;既能彻底清除面部油脂、杀灭痤疮表面之棒状杆菌,又能激活皮肤细胞再生,具有活血生肌、美白养颜、祛痘坑、痘印,提高皮肤的抗敏感性,修复皮肤的组份,增加皮肤弹性,从而达到标本同治,具有疗效好、效果持久、不反弹且无任何副作用等特点。

技术要求
1.一种祛痘净白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
A相:保湿组分
水62.57份、甘油7份、丁二醇3份、烟酰胺3份、海藻糖2份、尿囊素0.2份、羟苯甲酯0.2份、黄原胶0.1份、透明质酸钠0.05份、EDTA二钠0.03份;
B相:润肤组分
氢化聚异丁烯5份、辛酸/癸酸甘油三酯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3份、鲸蜡硬脂醇橄榄油酸酯1.2份、牛油果树果脂0.5份、山梨坦橄榄油酸酯0.4份、鲸蜡硬脂醇0.7份、植物甾醇异硬
脂酸酯0.5份、鲸蜡硬脂基葡糖苷0.3份、生育酚乙酸酯0.3份、羟苯丙酯0.1份;
C相:乳化剂组分
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0.5份、异十六烷0.4份、聚山梨醇酯-600.4份、山梨坦异硬脂酸酯0.4份;
D相:其他组分
桑根提取物1份、凝血酸0.5份、香精0.15份、水杨酸0.1份、吡哆素0.1份、金盏花提取物0.5份、苯氧乙醇0.3份、茶叶提取物0.1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祛痘净白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S1:将A相原料加入水相锅中,搅拌升温至85℃直至完全溶解均匀,保温备用;
S2:将B相原料加入油相锅中,搅拌升温至80℃,充分搅拌均匀,保温备用;
S3:将水相锅物料先抽入真空均质乳化锅中,中速搅拌至均匀,再将油相锅物料抽入,充分搅拌均匀;
S4:加入C相原料,搅拌均匀,均质乳化8分钟,充分搅拌均匀,恒温30分钟;
S5:降温至45℃时,加入D相原料,充分搅拌均匀;
S6:降温至38℃,出料,静置;
S7:检验合格后,灌装,包装,喷码;
S8:抽检合格后,入库。

技术说明书
一种祛痘净白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化妆品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祛痘净白配方及其配方。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因为熬夜或者上火,皮肤上总会不经意间出来几个痘,现如今祛痘主要是运用医学技术或方法消除痘的,但是在消除痘的过程中往往会造成二次损伤,在皮肤上留下斑印,很影响美观。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不仅可以祛痘,而且可以净白的配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内容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仅可以祛痘,而且可以净白的祛痘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
A相:保湿组分
水62.57份、甘油7份、丁二醇3份、烟酰胺3份、海藻糖2份、尿囊素0.2份、羟苯甲酯0.2份、黄原胶0.1份、透明质酸钠0.05份、EDTA二钠0.03份。

B相:润肤组分
氢化聚异丁烯5份、辛酸/癸酸甘油三酯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3份、鲸蜡硬脂醇橄榄油酸酯1.2份、牛油果树果脂0.5份、山梨坦橄榄油酸酯0.4份、鲸蜡硬脂醇0.7份、植物甾醇异硬脂酸酯0.5份、鲸蜡硬脂基葡糖苷0.3份、生育酚乙酸酯0.3份、羟苯丙酯0.1份。

C相:乳化剂组分
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0.5份、异十六烷0.4份、聚山梨醇酯-600.4份、山梨坦异硬脂酸酯0.4份。

D相:其他组分
桑根提取物1份、凝血酸0.5份、香精0.15份、水杨酸0.1份、吡哆素0.1份、金盏花提取物0.5份、苯氧乙醇0.3份、茶叶提取物0.1份。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祛痘净白配方及其制备方法中,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S1:将A相原料加入水相锅中,搅拌升温至85℃直至完全溶解均匀,保温备用;
S2:将B相原料加入油相锅中,搅拌升温至80℃,充分搅拌均匀,保温备用;
S3:将水相锅物料先抽入真空均质乳化锅中,中速搅拌至均匀,再将油相锅物料抽入,充分搅拌均匀;
S4:加入C相原料,搅拌均匀,均质乳化8分钟,充分搅拌均匀,恒温30分钟;
S5:降温至45℃时,加入D相原料,充分搅拌均匀;
S6:降温至38℃,出料,静置;
S7:检验合格后,灌装,包装,喷码;
S8:抽检合格后,入库。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配方无副作用;能够调节皮脂分泌,起到杀菌消炎,收敛毛孔的作用,同时有效去除粉刺,痤疮,青春痘,促进受伤肌肤新生,改善肤质的作用;
(2)针对座疮形成机理,使用多种有机酸以及盐类,既能有效的溶解过度角质化形成的角质,又能做到温和不刺激;效果持久、不反弹、无任何
(3)通过合理配伍,疏通收细毛孔、溶脂祛垢、调节及平衡油脂分泌、恢复正常角质代谢,同时具有抗菌、抑菌作用;
(4)既能彻底清除面部油脂、杀灭痤疮表面之棒状杆菌,又能激活皮肤细胞再生,起到美容增白的功效,从而达到标本同治。

疗效好、效果持久、不反弹且无任何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祛痘净白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
A相:保湿组分
水62.57份、甘油7份、丁二醇3份、烟酰胺3份、海藻糖2份、尿囊素0.2份、羟苯甲酯0.2份、黄原胶0.1份、透明质酸钠0.05份、EDTA二钠0.03份。

B相:润肤组分
氢化聚异丁烯5份、辛酸/癸酸甘油三酯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3份、鲸蜡硬脂醇橄榄油酸酯1.2份、牛油果树果脂0.5份、山梨坦橄榄油酸酯0.4份、鲸蜡硬脂醇0.7份、植物甾醇异硬脂酸酯0.5份、鲸蜡硬脂基葡糖苷0.3份、生育酚乙酸酯0.3份、羟苯丙酯0.1份。

C相:乳化剂组分
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钠共聚物0.5份、异十六烷0.4份、聚山梨醇酯-600.4份、山梨坦异硬脂酸酯0.4份。

D相:其他组分
桑根提取物1份、凝血酸0.5份、香精0.15份、水杨酸0.1份、吡哆素0.1份、金盏花提取物0.5份、苯氧乙醇0.3份、茶叶提取物0.1份。

1、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S1:将A相原料加入水相锅中,搅拌升温至85℃直至完全溶解均匀,保温备用;
S2:将B相原料加入油相锅中,搅拌升温至80℃,充分搅拌均匀,保温备用;
S3:将水相锅物料先抽入真空均质乳化锅中,中速搅拌至均匀,再将油相锅物料抽入,充分搅拌均匀;
S4:加入C相原料,搅拌均匀,均质乳化8分钟,充分搅拌均匀,恒温30分钟;
S5:降温至45℃时,加入D相原料,充分搅拌均匀;
S6:降温至38℃,出料,静置;
S7:检验合格后,灌装,包装,喷码;
S8:抽检合格后,入库。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取适量本品于掌心,均匀涂抹于面部,轻轻按摩至完全吸收。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

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

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