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62(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6,分数:32.00)1.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差异被称作(分数:2.00)A.认知差异B.情绪差异C.意志差异D.个性√解析:解析: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性,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
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差异或心理特性,叫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因此本题选D。
2.“植物人”受损的部位是(分数:2.00)A.下行网状结构B.上行网状结构√C.边缘系统D.大脑解析:解析:上行网状结构也叫上行激活系统,它控制着机体的觉醒或意识状态,与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维持注意状态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上行网状结构受到破坏,人将会陷入持续的昏迷状态,不能对刺激作出反应,成为“植物人”。
因此本题选B。
3.大脑半球的表面覆盖的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被称作(分数:2.00)A.灰质√B.白质C.脑回D.脑裂解析:解析:大脑半球的表面由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覆盖着,呈灰色,叫灰质,也就是大脑皮层,它的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
脑回和脑裂是大脑半球表面的外观结构。
因此本题选A。
4.布劳恩(Braun,1998)采用PET技术,发现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分数:2.00)A.边缘系统被激活,前额皮层被激活B.边缘系统和前额皮层都没有被激活C.边缘系统被激活,前额皮层没有被激活√D.边缘系统没有被激活,前额皮层被激活解析:解析:布劳恩(Braun,1998)采用PET技术,考察了个体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皮层激活情况,发现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视觉皮层与边缘系统之间的通路被激活,而前额皮层没有被激活。
边缘系统与,隋绪、动机等认知功能有关,而前额皮层主要负责监控。
这能够解释梦的某些特征,如高度情感化、非逻辑性、荒诞性等。
因此本题选C。
5.在水里放15克糖,要使水的甜味尝起来刚好有差异,需要增加3克糖。
根据韦伯定律,如果最初放20克糖,要使水的甜味刚好有变化,则需要加糖(分数:2.00)A.4克√B.5克C.6克D.9克解析:解析:韦伯公式是K=△I/I,其中,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差别感觉阈限。
K为一个常数即韦伯分数。
因此本题选A。
6.听觉发生能量转换的部位是(分数:2.00)A.外耳B.中耳C.内耳√D.听神经解析:解析:内耳基底膜的运动导致毛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实现能量的转换。
因此,本题选C。
7.(分数:2.00)A.潘佐错觉B.佐尔拉错觉C.冯特错觉D.多尔波也夫错觉√解析:解析:潘佐错觉,也叫铁轨错觉。
在两条辐合线的两头有两条等长的线段,结果上面的一条线段看上去比下面一条线段长些(图a)。
佐尔拉错觉是指一些平行线由于一些附加线段的影响而看成不平行的(图b)。
冯特错觉是指两条原本平行的线条被一组菱形分割后,两条平行线看上去不再平行,似乎向内弯曲(图c)。
多尔波也夫错觉是指两个面积相等的圆形,在大圆的包围中的看上去比在小圆中的小。
因此本题选D。
8.斯伯林(Sperling)使用局部报告法得以证明存在的记忆类型是(分数:2.00)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工作记忆D.语义记忆解析:解析:斯伯林通过局部报告法发现被试报告呈现时间50ms的字母的数量平均为9个,认为存在感觉记忆,它有相当大的容量,但是保持时间十分短暂。
故本题选A。
9.下列思维的过程相反的一组是(分数:2.00)A.分析与综合√B.抽象与概括C.分析与比较D.分析与概括解析:解析: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分析与综合是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同一思维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因此本题选A。
10.老师问:“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张东不假思索地回答:“三个角,”老师又问:“还有其他答案吗?”张东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这说明张东在解决问题时受到的影响因素是(分数:2.00)A.功能固着B.原型启发C.心理定势√D.垂直迁移解析:11.某患者患有接受性失语症,其病变可能发生在(分数:2.00)A.威尔尼克区√B.布洛卡区C.潘菲尔德D.角回解析:解析:威尔尼克区损伤引起接收性失语症,这是一种语言失认症(agnosia)。
病人说话时,语音与语法均正常,但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
因此本题选A。
12.“眉开眼笑”、“怒目而视”等词汇涉及的是(分数:2.00)A.面部表情√B.身体表情C.手势表情D.语调表情解析:解析: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面部表情是所有面部肌肉变化所组成的模式,如高兴时额眉平展、面颊上提、嘴角上翘。
姿态表情是指面部表情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的表情动作,包括手势、身体姿势等。
语调表情是通过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变化来表达的,如高兴时语调高昂,语速快;痛苦时语调低沉,语速慢。
因此本题选A。
13.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分数:2.00)A.诱因B.需要√C.目标D.信念解析:解析: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目标,另外个人的认知会对动机起到调节作用。
因此本题选B。
14.提出能力的二因素说的心理学家是(分数:2.00)A.桑代克B.斯皮尔曼√C.卡特尔D.瑟斯顿解析:解析:桑代克提出的理论是独立因素说,认为人的能力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能力构成。
斯皮尔曼提出的理论是二因素说,认为能力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构成。
斯皮尔曼的学生卡特尔将斯皮尔曼提出的一般因素分为晶体能力和液体能力(流体能力)。
瑟斯顿提出的理论是群因素论,认为智力包括七个因素。
因此本题选B。
15.阿德勒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分数:2.00)A.克服自卑,追求卓越√B.自我实现C.无意识D.解决心理危机解析:解析:阿德勒最有代表性的概念是“自卑情结”。
阿德勒强调克服自卑、寻求卓越是人格发展的基本动机。
因此本题选A。
16.斯腾伯格(R.J.Stemberg)认为,爱情的基本成分包括亲密、激情与承诺。
在他看来,亲密与激情的组合构成(分数:2.00)A.喜欢B.迷恋C.浪漫的爱√D.友谊式的爱解析:解析:斯腾伯格认为有七种不同类型的爱情:喜欢——只有亲密;迷恋——只有激情;空洞的爱——只有承诺;浪漫的爱——亲密与激情的组合;友谊式的爱情——亲密与承诺的组合;昏庸的爱——激情与承诺的组合;完美的爱——亲密、激情与承诺的组合。
因此本题选C。
二、多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7.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是(分数:2.00)A.行为√B.无意识√C.社会心理√D.人格√解析:解析: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
从心理现象是存在于个体内还是个体之间的角度进行划分,可以将心理现象划分为个体心理和团体心理(或称为社会心理)。
个体心理包括认知、动机、情绪、能力、人格等方面。
团体心理包括团体需要、团体规范、团体舆论、团体意志、团体目的等方面。
从心理现象能否被觉察及自觉调节和控制的角度进行划分,可以将心理现象划分为意识与无意识。
另外,由于心理和行为具有密切的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从行为可以预测心理,因此心理学除了研究心理之外,也要研究行为。
因此,本题应该选ABCD。
18.从结构上看,突触包括(分数:2.00)A.突触前成分√B.突触后成分√C.突触间隙√D.突触内核解析:解析:突触具有特殊的细微结构。
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以看到突触包含三个部分,即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
突触前成分指轴突末梢的球形小体,其中包含许多突触小泡,它是神经递质的存储场所。
球形小体前方的质膜叫突触前膜,而神经递质就是通过它释放出去的。
突触间隙即狭义的突触,其间隔约200埃(1埃=10 -8厘米)。
突触后成分位于邻近神经元的树突末梢或胞体内一定部位,它通过突触后膜与外界发生关系。
突触后成分含有特殊的分子受体。
突触的这种结构保证了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与它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
19.人在注意时会选择一些信息、忽略另外一些信息,与之有关的神经结构和神经机制包括(分数:2.00)A.脑干网状结构B.边缘系统√C.大脑皮层√D.朝向反射解析:解析:朝向反射是由情境的新异性引起的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反射,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
网状结构的激活作用使脑处于觉醒状态。
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在注意方面的功能是选择信息。
因此,本题选BC。
20.下面属于似动现象的是(分数:2.00)A.动景运动√B.诱发运动√C.自主运动√D.运动后效√解析:21.巴德利和希契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认为工作记忆的成分包括(分数:2.00)A.中央执行系统√B.语音回路√C.视空间模板√D.短时记忆系统解析:解析:巴德利和希契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认为,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不同,它不是由单一成分构成的系统,而是一个由三个独立的成分组成的复杂系统。
这三个成分是中央执行系统、语音回路和视空间模板。
故本题选ABC。
22.创造想象活动中包含的思维形态有(分数:2.00)A.原型启发√B.典型抽取√C.灵感升华√D.浮想联翩解析:解析:创造想象活动中包含着原型启发、典型抽取和灵感升华三种思维的特殊形态。
(1)原型启发是创造想象产生的契机。
原型启发是在复杂的创造想象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加工方式。
根据任务的需要,创造者思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这时,某些事物或表象对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启示的作用,这样的事物或表象就成为创造发明的原型。
原型的启发作用在于:原型的特征与要创造的东西有相似之处,原型的特征在创造者的头脑中揭示了要解决的问题的症结所在,原型促进了发明者的积极思考。
(2)典型抽取是创造想象过程的主要环节。
创造想象过程是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新的创造物都是一个典型,典型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创新性。
新形象或新物件的创造过程的主要环节,就是典型的抽取过程。
(3)灵感升华是创造想象活动接近突破阶段时出现的顿悟。
创造想象活动中,新形象或新物件的产生往往带有突然性。
这种突然出现的新意念状态,称为灵感。
灵感是创造者经过长期的努力,付出巨大的思想劳动,有时还伴有艰苦的实践,经过反复的酝酿和构思才出现的。
因此本题选ABC。
23.影响语篇理解的因素包括(分数:2.00)A.推理√B.语境√C.图式√D.理解监控√解析:解析:语篇理解是言语理解的最高级水平,个人拥有的先前知识、文本图式知识、推理能力、阅读理解监控能力以及语境都会影响语篇理解。
因此本题选ABCD。
24.属于社会性动机的是(分数:2.00)A.权力动机√B.交往动机√C.成就动机√D.认识性动机√解析:解析: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