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携手共育“新苗”——新时期家校沟通的新形式作者:陆龙勤单位:平湖市曹桥中心小学邮编:314214内容提要:一个孩子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昭示着祖国的未来,把孩子教育好是父母、教师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和期盼。
随着时代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希望教师能改变以往的传统沟通模式,能采用新型的、实用的、方便的沟通形式。
新时期,我们尝试在家校联系,家长会,家访等方面采用一些新形式,来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沟通,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在家庭和学校之间架起一座座美丽而畅通的立交桥!关键词:新形式家校联系家长会家访框架:一、家校联系新手段1、利用新型的通讯工具——手机2、利用互联网3、利用“家校联系簿”二、家长会新开法1、新视觉——形式丰富多彩2、新途径——面貌焕然一新3、新话题——大家各抒己见4、新模式——扩大互动空间三、家访“新花样”1、偶然撞见法2、借故探访法3、联合行动法一个孩子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千万个孩子昭示着祖国的未来,把孩子教育好是父母、教师和社会共同的责任和期盼。
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家长对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老师也希望学校教育能够延伸到家庭。
实践证明,学校教育只有得到家庭教育的支持、配和、强化,才有可能受到最好的效果。
教育部有关文件也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联系学生家长,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让教育走近家庭,服务家庭”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形式,也是家庭、社会、学校三方合力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直以来,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方式仅限于传统的家长会、期中期末家访等,这在以前可能是有效的。
对与当今社会来说,这样的沟通联系形式似乎比较呆板,内容贫乏单调,甚至有许多家长找各种理由拒绝和学校教师联系。
何况现在农村孩子的家长普遍是双职工,家长会很难及时参加,家访又见不到面。
造成家校联系的严重脱节。
其次,随着时代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希望教师能改变以往的传统沟通模式,能采用新型的、实用的、方便的沟通形式。
我们在这一学年与家长沟通的实践中,尝试了以下一些新型模式的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家校联系新手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学校和家庭之间需要沟通。
所谓沟通是一种互相渗透性活动。
从行为与目的来看,沟通行为是教师与家长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中采取补的协调行为,使得彼此能共同创造互利的结果。
基于以上认识,我充分认识到贤达社会要教育好孩子,提高教育效果,必须树立依靠家长,争取家长配合的思想,要重视开发家长的教育资源,舍得花时间化精力去和家长沟通,交流,努力和家长达成共识,步调一致。
因此,我们平时与家长沟通联系的新模式有:1、利用新型的通讯工具——手机随着通讯事业的发展、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与学生家长利用手机联系,事实上已成为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的主要形式之一。
(1)开通“热线电话”:开学初,我们就开通了“热线电话”,学生家长可随时拨打班主任、任科老师的电话,交流、了解孩子的表现情况。
不少学生在学习上有什么疑问,也可以给老师打电话。
一部小小的电话让学生和老师,家长和老师有了零距离的交流和沟通。
“爱心热线”的开通,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交流的方便,架起了心灵的桥梁,深受学生家长的欢迎。
如在一次单元检测以后,一位学生取得的成绩不太理想,晚上该孩子的家长就打来电话,告诉我刚才为了孩子成绩差,打了孩子一顿,接着还询问我他孩子的学习情况。
我先很婉转地告诉这位家长打孩子的行为是错误的,然后介绍了该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并要求该家长不要用成绩来衡量自己的孩子,用正确的眼光来看自己的孩子。
经过短短的几分钟的交流,该家长也认识到自己的棍棒教育行为的错误。
该活动通过便捷的沟通方式,拉近了家长、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教师针对交流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从而使教育教学工作在一个良性循环中有条不紊地进行。
(2)发送手机短信:这是针对有些不善于用口头来表达的家长,或者有的话很难当面和老师说的时候,那么就可以编辑手机短信和老师取得联系。
记得有家长给我发来这么一条短信:“老师,我儿子在体检时发现心脏不是很好,医生说不能参加剧烈运动,希望您能多帮助我们照顾。
”还有一位家长给我发来:“老师,我和老婆离婚了,孩子没有妈妈的照顾,希望你能多给他于关心和爱护,谢谢。
”有时我们老师碰到特殊情况也可以给家长发短信,如:“你的孩子最近在家学习怎么样?在学校表现有点松懈,请在家多多督促,谢谢配合。
”还如:“您的孩子比赛得了一等奖!祝贺您”等等。
虽然是短短的几句话,但却牵动着我们和家长之间的心灵。
家长看到老师发的短信,必定会认真拜读,还会深深地去体会其中的意思,有效地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使老师和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利用互联网计算机网络已经悄悄地遍及全球,在中国突飞猛起,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千家万户都已经和网络接轨。
利用网络和家长沟通也算是一桩新鲜事。
最近在报纸上看到消息,用E-mail的形式与学生家长联系,告知孩子近期的种种表现,而学生家长也用同样的方式和老师进行“电子”互动。
我班有位家长,我知道他平时经常利用电脑工作的,他很希望能和孩子的老师沟通,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但苦于工作繁忙没有机会。
有一天我向他要了E-mail地址,并马上给他发了一封“伊妹儿”,以后他一直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和我们老师保持联系。
除了用E-mail沟通,还可以在QQ里和家长视频聊天,互相沟通,这些形式为我们老师和家长沟通拓宽了新渠道。
因此借助网络这一信息化手段进行高效的沟通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
3、利用“家校联系簿”为了便于老师、家长、学生间相互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我在班级中设置了“家校联系簿”这个栏目。
在这一栏目里,开设了“自己的话”、“同学的话”、“家长的话”、“老师的话”这四个项目。
四个项目相互交叉,相互沟通,形成了师生对话、师长对话、生生对话、亲子对话的格局。
“自己的话”:主要是让学生写写自己心中的想法、愿望、理想、要求、烦恼等等。
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口头表达,或者由于羞却、胆小,不敢跟老师作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自己的话”这一栏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说说自己想说而平时不敢说的话。
老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愿望、需求的等等。
“同学的话”:同班同学,朝夕相处,彼此了解地最多,因此这一栏目主要是让班中其他同学来谈谈对自己的看法,努力挖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老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到有关信息,便于班级管理。
“家长的话”:主要是让学生家长谈谈子女的在家表现,包括完成作业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作息规律、劳动习惯等等,也可以谈谈对学校、对老师的要求、想法;还可以通过这一栏目谈谈对子女的期望、要求等等。
“老师的话”:主要是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谈谈对该学生的在校表现及努力方向,如学习情况、课堂表现、人际关系、就餐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兴趣爱好发展情况等等,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亮点”。
实践证明,家校联系簿运用得当,可成为学生喜爱、家长欢迎、教师受益、对学生起促进作用的纽带。
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使教师的工作动机有职业需要上升为职责需要,使家长主动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掌握了沟通,你就掌握了世界。
”有生命就有沟通,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也离不开沟通。
人与人之间有了沟通,消除了隔膜,增进了了解,也就成了朋友。
教师与家长作为儿童成长的“启航者”,两者之间的沟通更显得尤为重要。
二、家长会新开法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教师,也可以说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孩子入学后,家长对其教育和影响仍不容忽视。
召开班级家长会是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一种有效途径。
以往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大多数流于形式,其教育内容空洞、形式死板、教育功能弱化。
采用新形式召开班级家长会,家长能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发展情况,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情况,家长会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气氛非常活跃。
笔者在最近几次家长会试着采用了以下几种新的模式:1、新视觉——形式丰富多彩(1)拍摄录像来欣赏。
我用自己的摄像机有选择地把学生一日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如:运动会、学校大队活动、社交活动等);把这些放到家长会时向家长播放,让家长了解孩子们在校的全日学习情况与学校生活情况,这样有利于学校的日常管理,有利于家长更进一步了解学校的教育发展情况。
(2)教师上课来汇报。
通过有计划地安排任课教师上汇报课,让家长了解教师的业务素质,了解孩子在课堂中的表现,特别是发现孩子平常不易显现的学校隐性情况,从而协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学习指导。
(3)学生成果来展示〈1〉活动展示。
我们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下,让孩子充分展示自我。
如开展诗歌朗诵,讲故事、现场制作、歌曲、舞蹈、书法美术现场展示等能体现学生个性,有意义的活动。
通过展示让家长发现孩子除学习之外的优势,从而悟出孩子的特长、发展方向,努力挖掘孩子的特长潜力,为培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人才作准备,并且还能上家长从自己孩子的优秀表演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培养的信心。
〈2〉作品展览。
内容主要包括:美术作品、学生活动照片、学生优秀作文以及各类作业、作品等。
传统的家长会,家长们除了能看到自己孩子的作业之外,很少有机会了解其他孩子的学习情况,这样家长无法进行横向比较,了解的情况也就带有片面性。
而采用展览学生学习情况的形式,家长能了解班级的整体水平,并能找出自己孩子在班级中的位置(优点与差距),这样对孩子进行辅导和督促就更加有的放矢了。
2、新途径——面貌焕然一新以前的家长会,都是整个班级的家长一起开的,教师要面向全体家长,顾及不到一些特殊学生的家长。
那么,现代社会的家长会可以针对不同的孩子分类来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有的学生成绩优秀,在有些方面还有特长,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好,成绩差,有的学生攻击性行为较强,有的学生胆子小等等,那么我们可以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来召开儿童的小型家长会,这样一来家长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探讨,有共同语言。
有利于引导家长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培养,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
3、新话题——大家各抒己见传统的家长会一般都是由班主任围绕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校表现情况来展开话题的。
而新时期的家长会,充分利用班级的多媒体,围绕一些大家赶感兴趣的跟家庭学校有关系的热门话题,如:《对于新课程改革你有什么看法》、《怎样让我们的孩子喜欢学习》、《家长如何帮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