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装192班家校携手,共育新苗

服装192班家校携手,共育新苗

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很是心痛,身为教师,我要通过我的努力,给这个孩 子不一样的人生。
来到班级后,他依然我行我素,我观察了很久,也没有找到突破口,我失望 极了,我真的也会像其他学校的老师把他推出门外吗?我在等待。
案例一
终于有一次课间他主动拾起了教室地上一个空的矿泉水瓶,把瓶放到垃圾桶里, 我心想绝不能放过这个机会。我在学生面前大声表扬他,他用眼睛的余光看看我, 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从此以后,他渐渐的开始接受我的教育,先是发型,接着 是着装,改变最大的是他的眼神,可以直视别人了。我又和孩子的亲生母亲取得 了联系,告诉她平时要多给孩子打打电话,多关心、多鼓励孩子,我的教育工作 需要她的帮助,他的妈妈也欣然接受。
问题学生的家庭分析
有研究报告指出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 现状分析,大至可以分为四类家庭结构、三类教 育方式。 四类家庭结构是:隔代抚养型家庭、单亲家庭、 重组家庭、父母都下岗家庭。 三类教育方式是:专制型、放任型、溺爱型。
03
案例分析
案例一
今年暑期开学后不久,我们班来了这样的一个学生,他的双手总是插在兜里, 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从来不看对方的眼睛,脖子也总是歪在一边,衣服奇形怪状, 头发高高耸起形状如鸡冠。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学
生是人,学生是未成年人,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学生是有 潜能的人,学生是终究要长大的人。所以尊重每一位学生, 努力让他们都能抬起头来做人,看到他们因我而有一个不 一样的人生,我感到幸福,所以我的毕生追求是爱学生, 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
如今家长和老师除了关心考试成绩,什么都成了虚的, 学生心灵的空虚,价值感的失落,已经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3.当初进入学校学习的决定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家长 而非自愿,所以二人很少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有深入的思 考,教师和家长管得紧就学一阵,教师和家长稍有放松她 们就开始懈怠,完全是被动学习,自觉性极差。结果这两 位女生的学习成绩一直没有改善提高,始终排在班级的后 面,甚至落后于很多平时调皮捣蛋的男生。
讨论
1、是什么 原因造成她 们这样的性 格?
2、我们 应该怎样 帮助这样 的孩子?
3、你或者 家人有没有 溺爱自己孩 子的现象?
分析造成这种性格的原因:
1.她们在家里是最小的,长期娇生惯养,被家庭成员 溺爱,凡事随心所欲,过于放纵,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 都是得过且过,生活上的事情依赖家长,特别是父母工作 比较忙,由爷爷奶奶带大,宠爱有余而管教不足,认为不 管在什么场合,其他人都应该以我为中心,稍有不满就会 情绪激动,难以平复。
2.认为家庭的优越条件是和自己密切联系的,认为自 己条件好就意味着一切都好,在日常学习中,如果知识较 简单、容易学会则问题不大,一旦遇到难以掌握的内容, 稍受挫折就退缩,同时自我感觉良好的认知也使她们很难 放下面子去向同学请教,长期累积在学业中的问题不能有 效解决,自信心逐渐降低,意志力也慢慢消磨。
在今年感恩节当天的语文课上,我布置给学生的任务是给自己的父母发一条 感恩的短信息,我看到他迟迟没有写,就把他叫到身边,告诉他人必须要学会热 爱,教他写短信先发给奶奶,那是最爱他的人,接着就又让他发了一条短信给他 的爸爸妈妈。他为了完成作业也就发了。
没想到,他的爸爸第二天就来了,来感谢老师对他儿子的教育和不放弃,他 真切地感受到了孩子的改变。看到他父亲含着泪水的双眼,看到父子之间可以正 常的交流,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
趁着他去交钱的空当,我和领着他来的人了解了一下情况,这孩子父母离异, 双方又都重新组建了新的家庭,把幼小的他放在了奶奶家,奶奶很溺爱他,父亲 总不回家,偶尔回家看到不听话的他非打即骂。久而久之,他就越来越不听话。 最终,他的父亲托朋友把他送到职业技术学校。
这就是一个在压力、批评、遣责多于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家长不会教育 孩子的一个突出的例子。家庭的压力,父亲的责骂,学校的不认可,已经把这个 孩子折磨得像刺猬一样。
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说:
01 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
学习上
• 不积极动脑思考、易满足现状 • 预习功课欠认真、主动 • 学习方法不佳
心理上
• 易浮躁 • 逆反 • 易怒
作工整
生活习惯上
• 个别学生挑食
02 问题学生的家庭分析
所以我要大声呼吁:成长比成绩重要,我们不是为教 育而生命,我们必须是为生命而教育!
爱孩子,不抛弃,不放弃!
案例二
李姓和吴姓两名女生,年龄均为16岁。 出现的问题和具体表现: 两位女生性格都比较倔强要强,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优于其他同学;但同 时又对学业缺乏足够重视,理论课、实验课以及早操等学校规定必须按时参加的 教学教育活动中经常出现迟到、早退甚至无故缺席的情况;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时,两位同学都不能客观面对自己的问题,反而是情绪激动、不冷静,和老师对 抗,逆反心理严重。 相关资料调查 李某和吴某的家庭都在市里,都是住校生,李某有一个姐姐,吴某有一个哥 哥,二人家庭都比较富裕,平常生活中出手大方,有一些哥们儿义气。深入了解 后,发现她们来上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长的逼迫,因而学习上缺乏自觉性,对 于遇到的困难,没有心思和毅力去克服,而是放任自流,导致学习成绩长期处于 下游。在课堂学习和集体生活中如出现问题、明显责任在自己时,还要在言语上 顶撞老师,不能直面自己所犯的错误,更不要说悔改了。
问题学生的家庭分析
我国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失 败者,他们不仅文化基础相对较低,而且有“三多 三少”的特点,“三多”是“单亲家庭多、父母下岗多、 不良行为习惯多”;“三少”即在初中德育总评达优 秀等级的少、当过学生干部的少、受到肯定得到 奖励获得成功体验的少。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加强中职学校问题学 生家庭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019均安职业技术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讲座
家校携手 共育新苗
服装19-2班
2019年10月25日
热烈欢迎
家长们莅临学校参加家校共育活动
01 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 问题学生的家庭分析 02
03 案例分析 家校携手,共育新苗 04
名言
“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 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 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一原则出发,无论在教 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 歧”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