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工艺美术史 试题五

中国工艺美术史 试题五

中国工艺美术史试题五一、判断题1. 中国的彩陶主要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2. 商代玉器以器皿居多。

(错,兵器、工具、欣赏品)3. 北方地区使用带钩早于中原。

4. 丁缓是汉代著名工匠。

5. 木画是一种在木器上镶嵌图案的装饰方法。

6. 汝窑瓷器多带有精美的装饰。

(错,早期素瓷无纹,晚期印花刻花)7. 铁画即以铁为呈色剂的一种瓷器装饰方法。

(错装饰画)8. 朱碧山是元代著名银匠。

错,元代金银器雕刻铸造工艺家9. 窦师纶是初唐丝绸纹样设计家。

二、单项选择题1.何朝宗是明代___德化__ 窑的瓷塑名家。

A. 宜兴B.德化C.景德镇D.龙泉2.张成是元代__________ 工匠。

A.雕漆A.雕漆B.金银C.玉器D.陶瓷3.古人沿佩玉是由于看重玉被赋予的______ 的意义。

B.道德A. 经济B.道德C.宗教D.爱情4.青铜豆有____ 足。

A.高A.高B.矮C.大D. 小5.拨镂是_____器的装饰方法。

A.象牙A.象牙B.金银C.漆器D. 陶瓷6.唐三彩是D. 铅釉陶器。

A.彩绘瓷 B.彩绘陶C.铅釉瓷 D. 铅釉陶7.宋代的景德镇窑以烧造瓷著称。

D. 青白A.白B.黑C.青D. 青白8.黑陶的装饰常采用 C.镂空的手法。

A.彩绘 B.镶嵌 C.镂空 D. 模压三、多项选择题(有两个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每小题2分,共16分)1. 紫砂陶(c d)A.产于浙江宜兴B.器物多施釉C.常以造型取胜D.产品以茶壶居多2. 殷墟妇好墓(b c d)A.发现在河南郑州B.时代属商晚期C.出土了大批玉器D.出土了司母戊鼎3. 春秋战国青铜器(b )A.主要为王室铸造B.已转向适用C.装饰仍多有浓郁的神秘色彩D.采用了许多新的装饰技法4. 中国铜鼓()A.不仅见于汉代 B.流行于西南地区C.常带金银错装饰 D.云气纹是其主要装饰题材5.秘色瓷(ac ) A.是贡瓷 B.常以贵金属装饰 C.釉色粉青 D.造型多硕大雄浑6.钧窑()A.窑址在今河南钧县B.以窑变为特征C.鼎盛于北宋D.釉层透明7.纳石失()A.是波斯语的译音B.指一种织金锦C.做法是在丝绸上以金线绣花D.明代中国曾大量织造8.釉里红()A.元代中国开始烧造B.以铜做呈色剂C.图案绘于釉上D.图案多呈白地红花效果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已知最早的玉龙出土在____红山__文化的遗址,这个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南部和辽宁省的___西北__部。

2.饕餮纹又称____兽面__ 纹,它是______ 代青铜器的代表性纹样。

3.邢窑的窑址在今___河北___省___内邱___ 县。

4.青花瓷以钴料为呈色剂,效果一般为白地蓝花。

青花瓷一般指的是由钴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作画,然后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呈白地蓝花的釉下彩瓷。

5.磁州窑鼎盛于__宋辽_时代,常见的装饰手法有__白釉_地黑花等。

6.大禹治水图玉山制作于__宋__代隋唐时期。

7.秘色瓷烧造于__晚唐五____代著名______漆器工匠。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 青铜器青铜器是由青铜(红铜和锡的合金)制成的各种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的青铜时代。

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

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

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

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

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

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

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

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

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

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2. 瓷器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是在东汉时期(公元23-220年)。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南方青瓷的生产,如浙江越窑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在绍兴、余杭、吴兴等地也都设有窑场,形成独自的窑系,浙江是中国最早形成窑系的地区.越窑生产青瓷与黑瓷,到西晋晚期也生产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点彩,以打破青瓷的单色格调。

越窑生产青瓷与黑瓷,到西晋晚期也生产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点彩,以打破青瓷的单色格调。

唐代(公元618-917年)南方的青瓷、北方的白瓷、三彩瓷;以及湖南长沙窑的复彩瓷均有较大的发展。

宋代(公元960-1279年)在唐代的基础之上,出现了“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窑并称于世的现象。

元代(公元1279-1368年)是中国瓷器生产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和发展。

元代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最为突出的则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

釉里红呈色鲜艳,白地红花引人瞩目,釉里红是用铜红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绘以纹饰,在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的呈釉下红彩的瓷器。

青花瓷一般指的是由钴料作为呈色剂在胎上作画,然后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呈白地蓝花的釉下彩瓷。

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两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最鼎盛时期,瓷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高峰。

景德镇作为“瓷都”的确立,使景德镇窑统治明清两代瓷坛长达数百年,直至今日。

当时,各种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是景德镇制瓷水平的突出代表。

3. 金银错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

装饰手法主要有二种镶嵌法和涂画法;镶嵌的装饰方法,又叫镂金装饰法。

4. 唐三彩有一种低温釉陶器,常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装饰器皿,称为“唐三彩”。

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

唐三彩的色釉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的效果。

在色彩的相互辉映中,显出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

唐三彩用于随葬,做为明器,因为它的胎质松脆,防水性能差,实用性远不如当时已经出现的青瓷和白瓷。

六、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每小题答案宜在250字以内)1. 原始玉器和新石器的联系。

在生产过程中以“美石为玉”。

玉器和石器不仅有着直接联系,而且玉器是由石器发展演变面来的。

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品种较多,大都是装饰品。

玉的本质是石,玉器是由石器转化而来的;玉器,是指用玉石雕刻成的器物经磨制磨光石斧及装柄方法工序而制成的,具一定形状和功用的石器。

人类使用新石器,对于过去所用的打制的旧石器而言是一个进步。

新石器可一直使用到铜石并用时代及青铜器时代。

不作用的,(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

良渚玉器以体大自居,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尤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特别是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

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型式多样,数量众多,又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

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少见呆板的方形玉器,而以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为特色。

典型器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

红山文化琢玉技艺最大的特点是,玉匠能巧妙地运用玉材,把握住物体的造型特点,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

“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的特色。

红山古玉,不以大取胜,而以精巧见长。

从良渚、红山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时代玉器除祭天祀地,陪葬殓尸等几种用途外,还有辟邪,象征着权力、财富、贵贱等。

中国玉器一开始,就带有神秘的色彩。

)2. 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

1)人的意识的解放,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人们充满自信,采取开放的策略,人的思想意识得以解放,这是唐代工艺美术在装饰意匠上追求清新、自由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

(2)装饰生活的情趣化。

唐代的装饰,一变以前以动物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特点,开始面向自然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摆脱了拘谨、冷静、神秘、威严的气氛,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

(3)装饰技法的应用。

陶瓷工艺出现了多种釉色,运用洒釉、流釉等色釉技法;染织工艺有蜡缬、拓印等印染法;从造型看多运用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

从色彩看,多运用色彩退晕的方法表现深浅层次色阶,有富丽华美的艺术效果。

从装饰纹样看,植物纹中多以牡丹为主题,早期清秀、工整,受传统图案影响,中期(盛唐)富丽、丰满,表现手法有色称和对比,有撇丝晚期则比较洗练、简朴。

卷草是唐代装饰纹样中应用最广的一种。

总之,唐代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具有博大清新华丽丰满的特点可用“满”字形容,由于它富于情趣化,也可用“清”字形容。

七、论述题(15分。

答案宜在600字以内)以作品为例,分析明代工艺美术的风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