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教案

教师例出秦的暴政的四个方面: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秦二世更残暴。
师:如此残暴的统治,老百姓苦不堪言。秦朝的统治得不到农民的支持,所以必然导致农民起来反抗,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大 规模的农民起义。
二、秦末农民起义
1、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1)课件展示《 大泽乡起义》“ 揭竿而起”片段。
(2)提问: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地点,任务,经过,结果,意义
刘邦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秦的灭亡和项羽的失败有什么共同之处?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
(3)了解汉朝的建立。
学生浏览书本,学生思考归纳出秦始皇的暴政。
成语“指鹿为马”。
学生讨论起义的历史意义
学生讲述“破釜沉舟”的故事。
学生从书中找出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2、后期:项羽、刘邦继续反抗秦朝直到推翻秦朝。
(1)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
(穿插历史故事“破釜沉舟”课后)
(2)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灭亡。
此时,教师指出秦朝灭亡后,被另一个朝代所取代。刘邦、项羽都想登上皇帝的宝座,而“一山不容二虎”,怎么办呢?
3、楚汉之争及汉朝的建立
(1)展示鸿门宴的图片。
(2)比较刘邦与项羽的行为,思考:
教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
意图
一.




通过一首农谣,使学生思考其中反映出的秦朝暴政的体现
在沉重的徭役和严酷的刑法下,秦朝社会民不聊生。最终残酷的暴政导致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并且推翻了秦朝的通知
阅读农谣与课本前言,概括归纳相关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准备
二.



3.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能力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
教学难点:秦灭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归纳法,图片分析法
学法:自主学习、阅读法
教学准备
1.学生进行课本预习,阅读课本内容,寻找秦朝暴政体现及陈胜吴广起义知识
2.教师设计教学问题及多媒体课件
201-201学年度年第学期
七年级历史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备课日期
年月日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知识目标)。
2.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楚汉之争中项败刘胜的原因分析,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
2.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楚汉之争中项败刘胜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3.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分析
阅读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内容




【自主学习】
一、秦的暴政
出示阿房宫、秦始皇兵马俑、长城有关图片,组织学生思考归纳出秦始皇的暴政。
师: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加残暴 ,残杀兄长大臣,与赵高狼狈为奸。
让学生主动参与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同时也培养学生演绎历史 的能力,使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利用地图培养学生掌握战争经过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精神。
四.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小结
【小结提升】
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所创建的一套专制主义集权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秦过激过暴的统治,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倡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统治,为争夺新的统治权,刘邦和项羽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汉王朝。历史上称之为"西汉"。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西汉的历史。
学生从不同角度讨论自己的学习的感受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概括总结能力





课后活动
材料研读
真题解析










一 、秦的暴政
(逐项列举)
二、农民起义
1、起义的原因及过程
2、楚汉相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