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制图

地质制图


如 :城市、杉树、黄绵土等
定名量表可用于形象的、几何的和 组合的点状符号
定性关系 定名量表 无定量关系
2.顺序量表 按某种标志将制图物体或现象排序, 表现为一种相对的等级,称为顺序量表。
如 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等
分级定性:大小、主次、新旧等
顺序量表
有等级,无数量 排序标志:(1)单因素或多因素: 河流长、宽 (2)定性:长年河、时令河 (3)某种数量关系:港口吞吐量大小
如:高程、河流长度等
将加工后数据表示于地图上
如:平均气温、人口密度等
(二)加工方法 1.平均值 (1)算术平均值:广泛使用
如:粮食亩产、人均收入、 人均占有耕地、多年平均气温等
x X n
i
(2)加权平均值:
如:用各乡平均亩产计算全县的平均亩产 等问题
a x X a
i i
i
其中:X: 平均值 xi:各乡平均亩产 ai: 各乡面积
2.比率: 指两个数之比。派生的定量数据。 (1)比率:两类物体或现象的数值之比。
如:牲猪的出栏头数和存栏头数之比
n x n
a
(同量纲的值)
b
(2)比例:某类物体或现象的数值与其总数 之比。
如:全年降水天数同全年天数之比
n x N
a
(3)百分比:将上述比例换算成百分率的形式 即为百分比。 3.密度:一种特殊的比率形式,通常指单位面 积内的平均值,反映离散现象的密集程 度。
§3.3
地图数据的加工
一、数据加工的类型 (一)加工类型 1. 把来源不同的数据换算为可比的数据
制图数据的预处理,将有差异的数据统一到同 一标准中,具有可比性。
2. 将统计数据加工成为派生的制图数据 根据地图上数据的性质,制图数据分为 实测数据 派生数据
实测数据直接表示于地图上
实测数据地图
派生数据地图
如: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河网密度: 千米/平方千米
推广:每千人拥有的医生数、病床数;
城市居民拥有的住房面积、绿地面积等
N D A
4.位能: 任何点的位能值都与相邻各点的数量 成正比,与其位置间的距离成反比.
多用于经济要素和人文要素制图
x p x D
i i
j
ij
其中: xij:每点上包含的X值 Dij: i和j两点间的距离 公式说明:任何一点的位能值是所有其他各点对该 点的影响之和.
第三讲 地图数据
§3.1 地理变量与制图数据
一、地理变量的基本类型 (一)基本概念
(1)地理变量: 地理现象的定性或定量描述即构成地理 变量。 (2)制图数据 : 当地理变量用于制图时,这些变量就转化 成了制图数据。
制图:
地理变量
分类、分级处理
制图数据
符号化
地图符号
制图实质:研究表达各ຫໍສະໝຸດ 地理数据的符号例: 城市: A B C D E 货币量: 30 25 70 63 52(亿元) 距离: AB(80),AC(60),AD(120),AE(200)(KM) 则; Pa=32.26(亿元)
二、制图数据的分级 1. 分级数量确定 (1) 符号法分级 艺术符号: 3级 几何符号: 5-7级 线状符号: 3级 (2) 颜色分级 单色版: 5级 多色版: 7-8级
3.全国性指标图
如:山系图、河网密度图、居民地密度图等
4.国界(系列)图
如:系列国界标准样图
二、影象资料:大比例尺地图和更新地图的依据 1. 卫星像片 2. 航空像片:影象地图 3. 地面摄影像片
三、统计资料
年鉴
四、文字资料 1. 地理考察资料 2. 各种区划资料 3. 政府文告、报刊消息 4. 各种地理学文献
四种量表的精度顺序:
定名量表〈顺序量表〈间隔量表〈比率量表
四种量表数据的转化:
比率量表 间隔量表 顺序量表 比率量表
定性信息的面状制图
§3.2 数据源
一、地图资料 1.地形图
大比例尺地形图
研究制图区域的地理情况 鉴别其它地图质量 编图时的地理地图
2.各种专题地图
如:地质图、土壤图等
和图形在地 图上的位置。 (二)基本类型 1.按性质分为:
空间数据:构成地理事物的空间形状、
确定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
属性数据:定性或定量的描述地理事物
的性质和特征。
2. 作为制图数据分 ①点位数据:以单独的位置存在的事物,在 地图上以点(坐标)来描述,称为点位数据
具体概念:
三角点、河流交叉点 抽象概念: 定位图表、居民地等
3.间隔量表: 给顺序量表赋予一定的量的概念,即利 用某种单位对顺序增加距离信息,就成了间隔 量表。 间隔量表:顺序量表+距离(量的差别)
如:表示城市人口的顺序量表大、中、小 间隔量表为: 100万人以下 [100--200)万人 [200--300)万人 300万人以上
4.比率量表 一种完整的定量化方法,可描述客体的 绝对量。
2.标定分级界限的方法 左闭右开 右闭左开 3.分级系统的种类 (1)等间隔分级 (2)有系统地向量表高端变大或变小的间隔 分级 (3)按某种变量系统确定分级间隔
§3.4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
一、图形数据: 1.基本概念: 用来表示地理物体的位置、形状、大 小和分布特征诸方面的信息.又称空间数据 2.作用: -空间定位:确定位置 -空间量度:长度、面积、体积等 -空间结构: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空间聚合:空间数据与专题数据的结合
3.基本形式 -栅格数据 -矢量数据
二、属性数据 基本概念 主要包括专题属性和质量描述等数据, 表示地理物体的本质特性.又称非空间数 据.
特点:定义地图要素. 如:河流的名称、性质等
形式:特征码--数字编码
三、地图数据的存储方式 1.全栅格矩阵式 2.行程格式 3.矢量格式
客观实体:
土石方、降水量等 抽象概念: 城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
二、地理变量的量表系统
将地理变量描述在地图上时,首先必须:
(1)确定位置
空间属性和序列
空间数据
(2)特征分类
将数据进一步划分
属性数据
1. 基本概念 按数据的不同精度程度将它们分成有序 排列的四种量表,称为量表系统。 (1)定名量表 在研究事物时只使用定性关系,这种类 型的关系称为定名量表数据。
②线性数据:以线状存在的事物,用坐标串来 描述,具有一维特征,称为线性数据。
客观实体: 道路、河流等
抽象概念
磁力线、风速、境界等
③面积数据:描述区域范围的数据,用封闭的 线性数据描述,具有二维特征。
客观实体: 湖泊、水库、森林等 视觉感受: 几何形、自由等
④体积数据:在面积数据的基础上加上第三 维的值,有三维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