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制度史
•尚书 省
•收发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门下 省
•审阅
•中书
•中枢政务会议
省
及
•草诏
•顾政府 •诸使
•中书 • 门下
•枢密院
•中枢政务会 议
•中书 • 门下
•皇帝 •裁 决
•银台司 • 审阅
•皇帝 •下诏
•两制 •草诏
•三司 院
•诸学 士等 顾问 咨询 人员
•皇帝
•枢密 院
•中枢政务会议及顾问 咨询机构
中国行政制度史
元朝中枢政务体制
•御史台
•路省政 府
•诸科 •九房 •两司
•六部
•两大 部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枢密院
•中书省 •群相集 议
•皇 •帝
•中枢政务 会议
•
•翰林国 史院草 诏
•中书省 封驳或颁 下实施
中国行政制度史
•蒙古翰林 院译写
中国行政制度史
宋代最高行政权
•皇权
•中书门下(民政)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枢密院(兵政)
•三司(财政)
•度支使、 •户部使、 •盐铁转运使
中国行政制度史
元丰改制
•路政府
•诸曹 司
•诸部 司
•尚书 省
•尚书 省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书 •门下
•中书 省
•门下 省
•中书
•门下 •中 •门 书省 下省
•乡、亭、里等
中国行政制度史
隋唐中央行政体制
•皇权
•尚书省-尚书令•中书省-中书令 •门下省-侍中 •使职
•(仆射)
•(内史 )
•(纳言 ) •(六部寺监)
•六部(尚书、侍郎) •二十四司(头司 •\司郎官 )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行政制度史
中书门下体制
•皇权
•尚书都省 •(勾检文案、 •收发文书)
明朝中枢政务示意图
•六部 •诸司寺监
•
•中枢政务会 议
•
•皇 •帝
•都察院
•内阁或司 礼监票拟
•六科给事中 •审阅封驳签发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行政制度史
•清朝政务示意图
•皇帝 •总督
•巡抚
•左右 参政、 左右参 议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布政使
•诸司所
•左右布政使、左
•知府
右参政、左右参议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行政制度史
• 君相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走向一体化 • 三省在中国政务裁决和执行中互相配合
、互相制衡的关系 ,形成了一种分层决策 机制
• 完成向国家政权机关的转化,三省之间 形成真正的分权
• 形成一种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集体权 力,对皇权制约有所加强。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书省 •(政事堂) •起草诏令
•
•门下省 •审查诏令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吏房\枢机房\ •礼房\户房\刑房
•使职、部司、 •寺监和州县
中国行政制度史
隋唐地方政府机构
•地方政府
•州(刺史、长史、
•司马、录事参军事、 •道(节度使、观察使)
•府
•功曹、户曹参军)
•郡(太守、承、尉)
•(内陆府:京兆府、 •河南府、太原府)
中国行政制度史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3月5日星期五
三皇五帝
•三皇
•燧人氏
•有巢氏
•五帝
•神农氏
•黄帝
•颛顼
•帝喾 •帝尧
中国行政制度史
•帝舜
三王家天下
•王
•“内服”
•宰、卿事、多尹、御事、 •事、巫、卜、臣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外服”
•列国(邦伯)
中国行政制度史
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诸
或
•知州
•同知、通判、判
•诸曹
•道 •知县
官
•诸曹
•保甲
•县丞、主薄
中国行政制度史
•边疆府(都护府)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县(令、长)
中国行政制度史
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枢政务
•二十四司 •九寺五监 •郡(州道 )政府 •诸使
•中书门 下监督实 施
•枢密 使
•进呈
•中书门 下代为进 呈省
•枢密 使
•宣诏
•皇帝
•
•皇 帝
•
•枢密 使
•进呈
•枢密 使
•宣诏
•中书门 下群相集 议
•皇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诸卿(奉常\郎中令 •\卫尉\太仆\廷尉\ •典客\宗正\治粟内史\
•少府\中尉)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行政制度史
郡县制和编户制
•郡县制
•郡守(治中、别驾、 •诸部从事及主薄、功曹等 )
•县(县丞、尉、 •功曹、主薄及诸曹)
•刺史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