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扇形统计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的教
学内容。
在小学一至五年级教材中已分别安排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也认识了百分数,有了这些知识作为本节课的铺垫,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这个内容的教学主要目的是向学生渗透一种统计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课标中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基于这样的理念,我注重让学生与已学过的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在对比中理解和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通过对比学生还会进一步理解每种统计图独特的作用。
本节课设计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景
通过调查本班级学生喜欢每项运动项目(篮球、乒乓球、踢毽、
跳绳等)的实际情况,我课前将数据整理成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课中多媒体先出示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信息。
这样的情境创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调动他
们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学生在探究分析条形统计图之时,更多的是想了解自己本班同学对运动项目的热衷情况,从而淡化了数学课的枯燥以及知识的硬邦邦。
二、难点转化
在条形统计图中设疑:如果想知道喜欢每类运动项目学生人数占
全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如乒乓球),该怎么求?(小组讨论)。
这种问题的答案不能直观地从图中获取,学生的求知欲瞬间被激起,同时通过语言的交流碰撞,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千辛万苦得来的结果却在教师顺势导出的扇形统计图中产生巨大的撞击:原来条形统计图具有的局限性反而变成了即将要学习的扇形统计图的鲜明
特征。
自然而然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更加深刻。
三、层层推进
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我设计了五个不同类
型的小问题,同时语言表述本节课吸引来了一位嘉宾(聪明的一休),这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再次高度集中,为解决扇形统计图所遇到的问题
做好一切准备。
问题的呈现是以具体的数字表示扇形或是整个圆之间
知与未知关系,让学生通过前面学过百分数的知识进行求解,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不经意地感受到了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
最后进行小结: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四、巩固提升
在巩固提升这个环节中,我设计的练习都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的例子,这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很好地为实际生活服务。
如教材做一做这道题目:分别求出一袋牛奶中的不同成分。
我
将这道题设计成全体学生先求出水分,再任选一种成分计算。
这样体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新课标理念。
又如在练习设计中不忘了给学
生提供纸笔操练机会,这道题目综合性相当强,几乎涵盖了扇形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