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4 水生生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

04 水生生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


1. 分布和数量
多为世界性分布— 多为世界性分布—休眠卵传播 休眠卵萌发的雌体繁殖力特别旺盛— 休眠卵萌发的雌体繁殖力特别旺盛—休眠卵形成、萌
发机理研究,轮虫商品化生产
湖泊、水库、池塘等水体中多,esp水草丰茂的沿岸带 esp水草丰茂的沿岸带 一般50-1000/L,与水体营养程度及其他动物(鱼 一般50-1000/L,与水体营养程度及其他动物(鱼 类、桡足类等)的摄食压力密切相关 e.g. 富营养的
四、桡足类 Copepoda
分类地位: 形态特征: 生活史特征:
– 雌雄异体 – 变态发育—6个无节幼体期、5-6个桡足幼 变态发育— 个无节幼体期、5 体期 – 卵胎生,或具有卵囊
1. 分布和数量
主要分布在海洋,淡水种少 猛水蚤多营底栖生活,哲水蚤浮游,剑水蚤 兼营 各类水体中都有不同种类的分布 湖泊、池塘等静水水体esp富营养型养殖水体 湖泊、池塘等静水水体esp富营养型养殖水体 中数量丰富,10-100个/L,甚至1000个 中数量丰富,10-100个/L,甚至1000个/L 以上 e.g. 养鳗池 桡足幼体、成体休眠— 桡足幼体、成体休眠—形成包囊,或直接钻 入淤泥中— 入淤泥中—鱼池注水后很快出现成熟个体
夏秋季种类和数量较高
2. 原生动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连接超微饵料生物和高营养等级生物之间 的桥梁
– 大量摄食细菌、微藻、碎屑等,周转快,作 为其他水产动物的饵料
加快营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 通过分泌有机磷和摄食细菌提高磷的转化速 率,在有原生动物摄食时,细菌对磷的吸收 和分泌增加
水体营养状况和水质指标的指示生物 病原生物
非维管束植物 e.g. 大型藻类和苔藓类植物 低级维管束植物 e.g. 蕨类和蕨类同源(Fern ally) 蕨类和蕨类同源(Fern 植物 维管束植物——种子植物 维管束植物——种子植物
主要是维管束植物,其中被子植物占绝大多数, 主要是维管束植物,其中被子植物占绝大多数,典 型的多为单子叶纲植物
大型水生植物主要类别 生活型( 生活型(1ife form):长期生长在相似环境条 form):长期生长在相似环境条 件而在外貌上产生适应趋同的类型 植物生活型与其分类位置无关, 植物生活型与其分类位置无关 , 是环境饰变 的结果 大型水生植物, 大型水生植物, 按其对水环境的不同适应程 度和生活型,可分为4 度和生活型,可分为4类
高级水生生物学
第三讲 水生生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3 浮游动物
Zooplankton 生态学名词 组成复杂:
无脊椎动物大部分门类都有永久性浮游性代表种 许多底栖动物、自泳动物的浮游性幼虫
重要类群
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
一、原生动物
原生动物的生态研究比较薄弱 在很多湖泊和池塘水体中占优势,esp纤毛 在很多湖泊和池塘水体中占优势,esp纤毛 虫 在水体食物网和能流中有重要作用
三、枝角类 Cladocera
水溞、红虫 分类地位: 形态特征: 生活史特征:
– 世代交替 – 卵胎生 – 除薄皮溞外直接发育(无变态) – 休眠卵(冬卵)有滞育期
1. 分布和数量
主要分布在淡水,海洋及咸水水体种类少 流水水体中少—悬浮无机颗粒影响滤食<0.1个 流水水体中少—悬浮无机颗粒影响滤食<0.1个/L 湖泊、水库、池塘等水体中多,1-10个/L,甚至 湖泊、水库、池塘等水体中多,1 10个/L,甚至 100个/L, 100个/L,esp. 水草丰茂的沿岸带,种类丰富;敞水区
1. 分布和数量
许多种类为世界性分布—易传播许多种类为世界性分布—易传播-小、孢囊、
抗干燥,鸟、昆虫、风、其他动物携带
所有水体中都存在— 所有水体中都存在—繁殖快、周期短 数量波动大,一般几千个/L,与水体营养程 数量波动大,一般几千个/L,与水体营养程 度、其他动物的竞争及摄食压力密切相关
e.g. 东湖 60年代~5000/L,80年代1万/L,90 60年代~5000/L,80年代1 /L, 年代10万/L乃至50万 年代10万/L乃至50万
某些种类是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3.4 水生植物
生理上依附于水环境、 生理上依附于水环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 中或水表面的植物类群 大型水生植物(aquatic macrophyte):除小型藻 大型水生植物(aquatic macrophyte):除小型藻 类以外所有水生植物类群 生态学范畴,由多个植物门类组成, 生态学范畴,由多个植物门类组成,包括:
种类少但数量可能很大
湖泊营养状态变化、鱼类摄食压力等→ 湖泊营养状态变化、鱼类摄食压力等→种类组成和 数量—e.g. 东湖,1950’’s盘肠溞科13属24种(水草多, 东湖,1950 盘肠溞科13属24种(水草多,
渔产两地),占枝角类总数44%;1980’ 中期<10种,以 渔产两地),占枝角类总数44%;1980’s中期<10种,以 透明溞和隆线溞一亚种为主;之后这两种也减少,短尾秀体 溞、微型裸腹溞明显增加
湖泊、池塘中,可达几万-几十万,竞争—e.g.东湖透明溞 湖泊、池塘中,可达几万-几十万,竞争—e.g.东湖透明溞 温带湖泊轮虫数量高峰一般在春夏季(水温20℃ 温带湖泊轮虫数量高峰一般在春夏季(水温20℃以上) 冷水性种类(10℃ 冷水性种类(10℃以下,冬季、早春);广温性种类 (20℃以上出现高峰,常见的许多种类);暖水性种类 20℃ (25℃以上,夏秋季) 25℃
浮叶植物:茎叶浮水、根固着或自由漂浮 的植物,有两类: 根生浮叶植物:
茎叶浮水,叶两面性强 有沉水叶柄或茎与根相连,沉水部分气道发达
自由漂浮植物
根系漂浮退化或成悬锤状 叶或茎海绵组织发达,起漂浮作用 大多数植物花色鲜艳
沉水植物:
大部分生活周期中植株沉水生活 根生底质中 主要为单子叶植物
完全的水生植物,根茎叶因适应水生而退化
e.g. 沉水植物:当矿质营养不缺乏时, 植物体内的氮为 沉水植物:当矿质营养不缺乏时 , 13mg/g;磷为3mg/g以上。以一个面积为30km2的 13mg/g;磷为3mg/g以上。以一个面积为30km 中型湖泊为例:如果植物生物量平均为500gDW/m 中型湖泊为例:如果植物生物量平均为 500gDW/m2 , 那么正常固定的氮为195t;磷为45t 那么正常固定的氮为195t;磷为45t
2. 轮虫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经济水产动物的良好活饵料esp鱼虾蟹幼 经济水产动物的良好活饵料esp鱼虾蟹幼 苗的开口饵料(发塘、商品化轮虫生产) 水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重要环节 控制微藻— 控制微藻—水体富营养化调节 湖泊环境演替研究的资料— 湖泊环境演替研究的资料—休眠卵,底泥中
存活几年到几十年,培养萌发后可了解湖泊过 去几十年中环境演变和轮虫区系组成变化
2.矿质营养的代谢
水体中除水层和底质外第三个重要的矿质营养库, 水体中除水层和底质外第三个重要的矿质营养库, 减缓生态系统物质循环速度: 水生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同化量与其生产力水平、 水生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同化量与其生产力水平、 生长速度和水体营养物水平成正比, 生长速度和水体营养物水平成正比,各生活型 水生植物对营养物的固定能力:挺水植物为最 高,浮叶植物居中,沉水植物最低 浮叶植物居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水生植被的空间结构
植被(vegetation) 植被 (vegetation) :某一地区所有植物群落的总 和 植被类型(vegetation type):具有不同建群种的 植被类型(vegetation type):具有不同建群种的 相同生活型植物群丛的组合 群丛(association):层片结构相似、优势种( 群丛(association):层片结构相似、优势种(建群 种)相似的植物群落组合 层片(layer):群落中相同生活型植物的组合 层片(layer):群落中相同生活型植物的组合 水生植物群落的基本结构是层片, 水生植物群落的基本结构是层片 , 其植被的结构 为群丛和植被类型 较陆生植被简单:各层片基本不重叠, 较陆生植被简单:各层片基本不重叠 , 水生植物 群丛基本为单优势群丛或两种共同优势群丛 植被类型:沉水、浮叶根生、漂浮、挺水4 植被类型:沉水、浮叶根生、漂浮、挺水4类
3.地理分布 隐域性植被, 隐域性植被 , 由于水体对气候温变有巨大的 缓冲作用, 缓冲作用 , 其地理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没有 陆生植物显著, 陆生植物显著 , 水生植物的世界分布种较 普遍, 但也有一些是气候性种, 普遍 , 但也有一些是气候性种 , 地区种和 特有种
三、水生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根和茎中的维管束退化,减弱了根系的吸收功 能 茎中缺乏木质和纤维 叶薄,叶绿体集中于表面;裂叶和异叶现象经 常出现 营养繁殖较为普遍;有性生殖以水媒方式为主
二、水生植物的分布特点 1.植物带分布 自沿岸带向深水区作同心圆式分布:
湿生植物 挺水植物 浮叶植物 沉水植物 各生活型带间是连续的
限制因子:向内分布——深度 限制因子:向内分布——深度 向外分布——竞争 向外分布——竞争
过量吸收元素的能力:即固定超过生长所需的多 过量吸收元素的能力:即固定超过生长所需的多 余营养
2. 枝角类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经济水产动物的良好活饵料 水生态系统中起调控作用e.g.东湖, e.g.东湖,
1980~1985年 1980~1985年2-5月,清澈见底—透明溞大量滤食藻类 月,清澈见底—透明溞
– 滤食:细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碎屑, 不能选择食物种类,一般滤食颗粒为1 17µ 不能选择食物种类,一般滤食颗粒为1-17µm, 峰值为2 峰值为2-5µm;一昼夜可滤食2-7万细菌/ind ;一昼夜可滤食2 万细菌/ind – 捕食:轮虫、原生动物、其他小型枝角类
2. 枝角类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浮游甲壳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幼鱼和许多经济 鱼类的良好饵料 海洋中桡足类的数量波动和分布可作为探索鱼群 和寻找渔场的科学依据 水生态系统中起调控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