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G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0.1、编制依据0.1.1 设计部门提供的施工图纸;0.1.2 业主提供的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情况;0.1.3 该工程的《CFG桩平面布置图》、《工程勘察报告》;0.1.4 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0.1.5 实施的有关标准与法规:本工程执行以下但不限于以下所列规范、标准、文件的最新版本: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94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5.《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 GB/T50269-97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7.《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03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991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33-2001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46-881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50194-9313. 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技术施工验收标准及规范0.2、工程概况新方圆小区住宅楼CFG桩基工程位于河南省新郑市,由河南四方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建。
该工程基础采用CFG桩进行地基处理,桩端持力层为第8层砂层,桩端入持力层不小于0.8米。
要求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320kpa,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470KN,并应通过有关部门检测。
基础平面内共布置素混凝土桩1#楼595根、2#楼686根、3#楼681根,桩距1500mm、1400mm,桩径均为400mm,有效桩长12米,素混凝土等级为C20。
设计桩顶标高为1#楼-6.850、-9.250,2#楼3#楼-6.950、-9.350,施工桩顶标高高出设计桩顶标高500mm。
0.3、服务目标0.3.1 合同履行与业主密切配合,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保证全面履行合同,合同履约率100%。
0.3.2 顾客满意度100%。
0.3.3 顾客投诉处理率,努力实现顾客零投诉目标,如有投诉处理率为100%。
0.4、质量目标0.4.1 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现行国家相关质量验收合格标准。
0.4.2 保证桩身质量符合设计要求,A类桩≥98%、B类桩≤2%、不出现C、D类桩。
0.5、工期目标针对本工程特点,根据我公司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机械设备状况能力,确定本工程工期目标为:35日历天(不含试桩及测桩)。
0.6、安全目标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加强安全管理,做好安全教育、安全防护、劳动保护等各项工作,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采取有效措施,在本工程中杜绝死亡及重伤事故,工伤死亡率为零,轻伤事故率控制在2‰以下,创省级安全标准化工地。
0.7、文明施工确保文明施工,创省级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争创省、市级文明施工样板工程。
0.8、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噪音和环境污染,废浆、废渣、废弃物有组织排放,处理率95%以上。
0.9、设备管理目标0.9.1 设备完好率95%以上。
0.9.2 设备故障频率<2%。
第一章、现场主要施工方法1.1、测量控制1.1.1 平面控制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及基准方向线,按照从总体到局部的控制原则,结合建筑物的平面结构特点,采用全站仪对建筑物进行定位,经复核无误后,采用角度交汇法建立平面坐标控制网,控制网尺寸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1.1.2 高程控制由业主或相关单位提供的国家级水准点引测至施工现场,在该建筑物附近四周选择坚固稳定、通视良好,不易破坏且无振动的位置布置三至四个半永久性水准基点,经复核无误后用红漆标注,形成闭合的场区高程控制系统。
1.2、施工准备1.2.1技术准备1)、组织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及有关资料,进行第一次技术复核,发现问题作好记录,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
2)、由技术人员写出书面技术交底卡,并召开技术交底会。
3)、认真研究工程各轴线及桩位的相对关系,向业主主动索取基准点的资料,制订放线方案和措施,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4)、对测量仪器和钢尺进行复核检查。
5)、做好各工种岗前培训上岗工作,使作业层真正了解其所干工序的操作要求和质量标准,主要工种要求持证上岗。
6)、做好各级、各施工环节安全、文明施工交底工作,真正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1.2.2材料准备该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订购时,在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下,确定材料供应厂家及材料复验的试验单位,原材料到场后及时取样复验。
并制定好材料供应计划。
1.2.3施工现场准备1)、平整施工场地,保证进场道路畅通,场内“四通一平”,确保现场水通、电通、路通、通讯畅通和场地平整。
用电分三级管理,用水可利用现场水源接至施工现场。
水、电均按布置图布设临时用水、用电管线。
2)、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和施工需量计划搭设临建、安装施工机械,设置料、具堆放场地并合理布置。
3)、组织施工机具进场、调试设备、试运转,机械设备安装调试正常后请监理工程师检查,填写进场设备报验单和各种开工前的资料。
1.3、施工工艺及主要施工方法1.3 1定位放样测量人员根据业主提供的规划红线、基准点、等测量标志,按照桩位平面图实地测放桩位,并认真填写测量放线记录,打入地面下30cm 并灌入白灰,插上标记,便于找桩,编写测量放线记录,经业主、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并填写测量复核签证。
1.3.2施工工艺根据本工程特点,为方便施工,降低工程费用,具体施工流程图见附图:编制材料计划 临时设施 设备人员进场图纸会审测量定位 工程材料复验工程材料进场设备安装调试 工程桩施工 竣工交验 提交竣工报告 工程回访服务泥土外运项目总工程师工程质量技术施工工艺、方绘编向全体人有书面交底过程向施工员有书面分施工完成施工过程质量部门进按要求检查过程桩基施工总体部署图1.3.3施工方法根据我公司的施工经验并结合场地地层特点,确定本工程工程桩采用长螺旋钻成孔,混凝土输送泵泵压混凝土成桩的施工工艺,工艺流程图如下:施工工艺、方法流程图螺旋钻机钻进成钻至预定泵送混凝灌注混泥土现场制作1)、桩机就位桩机就位,使钻尖对准桩位中心,钻尖与桩点偏移不得大于1cm,并将钻尖开启阀门关闭,确保活门内不进土。
钻头对准原桩位以后,钻塔上正侧面的铅锤均居中时,说明钻塔垂直,符合要求后,才可指挥钻机操作员下钻。
施工前应交待控制钻机钻入深度及空喷尺寸,并在钻机架子上做出明显标记。
开始钻进时速度要慢,钻进过程中,一般不得反转或提升钻杆,如需提升钻杆或反钻应将钻杆提升地面,对钻尖开启门进行清洗、调试、封口。
2)、成孔a、应根据本场地地质情况,合理选择和调整钻进参数;开始钻进时要用慢速,控制钻杆跳动与机架摇晃,以免造成扩孔及桩的垂直度不够;以下钻进速度控制在3.0—4.0m/min,直至孔底。
b、穿过软硬土层交界处时,应缓慢进尺,保持钻具垂直。
C、钻进中遇蹩车,不进尺或钻进缓慢时,应停机检查,找出原因,采取措施,避免盲目钻进,导致桩孔严重倾斜、垮孔甚至卡钻、折断钻具等恶性孔内事故;d、钻至设计深度后,应等混凝土输送到孔底后方可起钻,防止孔底虚空,影响成桩质量。
提钻速度为3.0m/min左右,以保证桩身质量。
3)、砼泵送钻至设计孔深后才可输送混凝土,中心管内的混凝土利用其冲击力将钻尖活门打开,同时混凝土充满中心管,此时从两个方面观察是否需要提钻a、砼输入泵压力是否为4Mpa。
b、中心管顶部泄气阀是否泄气,若满足这两个条件,则可提升,提升速度控制在2.0—3.0m/min以内,成桩时间一般为10分钟,若无混凝土输入时,后盘应及时提示,停止提升,直至灌注至设计标高,超灌高度控制在1.0 m,以确保凿除桩头后,桩头砼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当泵送过程中出现堵管及其它情况时应及时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拆管或提升钻杆,重新钻取,灌注),确保成桩质量。
5)、质量记录桩位测量放线记录;桩位测量复核签证;螺旋钻成孔灌注桩施工记录表;技术交底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事故报告单;砼配合比报告单;桩基竣工平面图;施工日记。
以上质量记录要求:填写工整、及时、准确,签字手续齐全,随时提交监理。
实行一天一交资料。
质量记录一律用黑墨填写,不准涂改,须修正时采用在错误之处划两横杠,在其上部改正。
6)、施工中执行的技术规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公司ISO9002《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1.3.4、质量标准合格桩率100%,无C、D类桩出现,保证达到优良工程。
1.4、施工顺序及施工流向安排因拟建建筑为半圆扇形,桩位轴线由极坐标轴及法线轴组成,根据场地地质情况及现场施工条件,施工由①轴线开始,施工顺序为沿着极轴线(数字轴)打,施工完极轴线然后按法线轴线(英文字母轴)展开,一直施工至轴线完工。
第二章、项目部人员配置、劳动力计划及主要施工机械计划2.1、项目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配置2.1.1项目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汇总表职位姓名项目经理何俊照总工程师何留记项目副经理秦毅质量管理工程师黄健测量与监测工程师王永生施工管理人员刘建涛安全工程师陈成材料负责人刘君2.2、劳动力组织计划公司将该工程作为重点工程,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建立以公司总工程师为首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为加强该项目施工管理,确保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该项施工任务,公司决定选派管理能力强,技术过硬的骨干人员成立项目经理部,确保工程圆满实施。
施工现场项目部,加强对工程的领导管理,完善目标责任制,公司对项目班子按质量、工期、安全、效益四个指标考核。
人员组织主要分三层,即施工决策层、施工管理层及施工劳务层。
2.2.1施工决策层;项目部为施工决策层;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设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技术负责。
该项目部指派的主要管理人员都有多个项目的施工管理经验且年富力强。
2.2.2施工管理层:工程技术组、工程施工组、质量检查组、材料组、安全组、总务后勤组为施工管理层: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和重要意义决定了决策、管理层人员的配备必须全面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在本工程施工管理上,执行全面责任承包制,在部门设置上配齐从开工至交工所有的职能部门人员,以确保整个工程在施工全过程中具有连贯性,从而为工程的全面管理、全面协调和全面控制创造有利条件。
2.2.3施工劳务层:施工劳务层是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操作人员,是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的最直接的保证者。
选择劳务层操作人员时的原则为: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意识;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