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拓展型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应用上大附中李玉春一、课题的提出(一)选题原因自2006年上海市高中起始年级全面推行新课程已有三年了,高中地理拓展型课程在各校实施情况怎样?效果如何?教师是如何准备的?他们的资料来源?学生有什么要求?学习效果如何?等等。
为了了解基层学校开设、开展高中地理拓展型课程的相关情况,我区地理教研员在区高中地理学科调研时,采用了两份调查问卷。
(“宝山区高中地理教师拓展型课程教师调查问卷”(附1)和“宝山区高中地理拓展型课程学生调查问卷”(附2))调查对象为高中20位地理教师和高一、二年级选修地理拓展课的250名学生。
通过调查问卷(“区高中地理拓展型课程教师调查问卷部分问题情况统计”(附3)和“区高中地理拓展型课程学生调查问卷部分问题情况统计”(附4)),了解到新课改中地理学科拓展型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1.教师实际的教学行为与新课改对教师教学观念的要求有落差。
(1)认识不足。
调查中60%的教师开设地理拓展型课程是为了“应付或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教师的开课积极性不高,影响到学生拓展课知识体系的全面性。
拓展课犹如搭建在基础学科与学生兴趣之间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对基础学科形成教学上的补充。
然而,很多教师还没有认识到拓展课的重要性。
不少地理教师本身对拓展型课程的认识不足,由此产生教育钻研精神的不足。
55%的教师拓展型课程上课材料主要靠网上下载一点,但网上下载的资料质量不高。
所以出现教的人底气不足、信心不足,学的人自然也马马虎虎。
(2)精力有限。
调查显示,高中地理教师每校人数较少,52%的地理教师工作量超负荷,每周正常的课时数为16节以上,个别教师在20节以上,教学任务很重,没有精力深层次研究、开发课程,基本停留在应付的层面。
还有,教师的自身能力的限制,也影响到课程的进一步开发。
对于已经习惯于按照教材的限定进行教学的高中教师来说,开发课程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跨学科、综合式课程。
担任学校拓展课的教师基本上靠自己单打独斗,浅层次开发课程。
(3)形式单一。
学生调查问卷统计显示,仅9.2%的学生认为地理拓展型课程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41.6%认为“一般”;22.4%认为“不能够”;26.8%认为“说不清楚”。
仅8.8%的学生认为地理拓展型课程能够恰当、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活动开展;36.4%认为“一般”;21.2%认为“不能够”;33.6%认为“说不清楚”。
统计数据说明,地理拓展型课程教学过程形式与手段的单一。
主要是由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与习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从事拓展课教学时难免会带有基础型学科教学的色彩。
其中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因为这部分老师对拓展课的教学过程不了解;二是由于他们不愿放弃自己传统的教学模式。
(4)资源缺乏。
课程资源的丰富性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
65%的教课程资源主要来源互联网,5%来自教师培训,15%来自教材的拓展,10%来自同伴互助,5%来自其它途径。
教师开发和获取课程资源的途径相对狭窄,平时又不注意积累与准备,因此,学校要求开设拓展课,教师常感到要用的课程资源找不到,好用的不够用,没用的铺天盖地、不管用,感到无内容可上,无法开展地理教学活动,导致地理拓展型课程内容单调。
2.学生普遍的学习行为与新课改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有落差。
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多还是依赖教师、依赖课本、依赖课堂,是一种依赖性学习。
教师对课程的认识不足及本身钻研程度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地理拓展型课程的兴趣。
又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不高,在学生心目中是一门副科,可有可无,地理教学内容不够生动有趣,缺乏活力。
学习的目的只是应付考试,使得学生花在拓展型课程上的时间更加有限。
在一些普通高中,一部分学生由于选科上选修了地理学科,所以高三年级地理拓展型课程开设情况、学生参加人数明显好于重点中学。
重点中学的大部分优秀学生重理轻文,由此学生考虑到选科,在开始高中地理学习时就呈消极态度。
3.教学内容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有落差。
教师仅把地理教科书当作唯一的教学资源而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学内容的老化、脱节与滞后,影响教学效果,更不被学生认可和接受。
教学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由于精力、经验缺乏,自身知识面的欠缺等因素导致了教学内容空乏。
学生失去了当初的好奇和热情,纷纷要求改换门庭。
很难体现出新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号召力。
4.学生发展性评价操作与教师实际的要求有落差。
我们在设计的过程性评价方案中列了以下各项,如回答、提出问题的次数、讨论、活动的积极程度、学习档案袋等。
教师反映这些评价方式操作难度实在太大,试想每一位地理教师少则也有几十名学生选修地理拓展课,而要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如此的记录要花费多少时间?每堂课40分钟是用来教学还是用来记录?在终结性评价上,采用地理测试(开卷或闭卷)、地理小论文、小制作、漫画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检测,由于给学生一段时间去完成,所以还不能真正全面地检测每一个学生的水平和优势。
5.学校课程资源的准备与新课改的要求有落差。
学校的教学设施没有及时按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来改善和配备,影响了新课改的有效实施。
尽管目前有利于拓展型课程教学的材料可以由相应的出版和教育机构开发,但实际上这些机构开发出来的材料未必能完全满足教师的需要。
地理教师还要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相关的资料,使其课程具体化、微观化,以有利于课程实施。
上述问题导致的必然结果是:1.高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偏差日渐加大;2.中学学生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日渐减弱;3.地理学科在高中学校中的课堂市场日渐失去;4.影响新课改的有效实施。
学生的兴趣爱好如何来引导?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在现有的条件和环境中(学校课程设置、教学设施和设备)去实施课程理念?由谁来开发课程资源呢?什么样的课程资源才能满足教与学的需要?值得我们研究。
(二)研究目的1.课程改革需要开设好地理拓展型课程是对地理基础课的有效补充、延伸、拓展和提高。
而地理拓展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制约着地理课程的改革的深度和效度。
探索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与方法可以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一个有益的思路和启示。
2.学科发展需要长期以来,地理教师仅把地理教科书当作唯一的教学资源,地理教学也被局限在课堂中,从而造成地理课程内容单调、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学生心目中是一门副科,可有可无,地理教学内容不够生动有趣,缺乏活力。
怎么能让地理更接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体验和活动中领会地理学科的多姿多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3.教师发展需要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已不局限于教材,需要深入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教师虽然是课程实施者,但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让学生从“教材是学生的世界”狭小空间转到“世界是学生的教材”社会大课堂上。
课程资源的开发为广大教师创设、提高一个创造、发挥与展示个人发展需要的有利空间和广阔舞台。
4.学生发展需要我校作为寄宿制高中,学生基本上都寄宿在学校内,有利有弊,不利的是学生在学校这样一个小环境时间长,接触社会这个大环境少;有利的是开展实践活动组织起来较方便。
针对利弊,如果在地理拓展型课程上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所取得的效果不亚于基础型课程,开发、挖掘和运用丰富多彩的地理课程资源,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角。
二、研究内容(一)理论基础地理科学的学科性质属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学科性质的科学。
自然地理属于自然科学,人文地理属于社会科学。
地理科学所研究的地球表层的空间结构、各类事务的空间分布以及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都既与自然科学有关,又与社会科学有关。
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由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和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适应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被提上重要位置。
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依据《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地理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超越狭隘的地理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地理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概念界定地理拓展型课程:新课改提出了“三个功能性课程”,即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类课程。
三类课程功能分别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
其中,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满足学生向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以及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要,体现不同的基础。
拓展型课程是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限定拓展和自主拓展两大类,其中自主拓展型课程分别设立分学科、跨学科和综合性的科目。
学科拓展型课程:1.分层拓展课程:与基础型课程领域(学科)相同、内容层次不同的课程。
由国家设置,学生限定选择。
2.分科拓展课程: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不同设置不同类型的课程。
由国家设置,学生限定选择。
3.分项拓展课程:在学科领域设置平行的项目。
根据国家要求和学校实际进行设置,学生限定选择。
4.自主拓展课程:为发现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满足学生兴趣爱好而设置的课程。
由学校设置,学生任意选择。
本课题探讨的地理拓展型课程是属于分学科性质的自主拓展型课程,主要由基础型课程延伸的学科课程内容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其他学习活动组成,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
遵循《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活动。
课程教学资源库:学校地理拓展型课程资源库与地理教学过程密切相关,凡是有利于实现地理课程目标的因素都可以列入地理课程资源的范畴。
地理拓展型课程教学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地理拓展型课程目标的所有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地理拓展型课程教学资源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素材性和条件性资源,校内和校外资源,自然和社会资源,隐性和显性资源等。
地理拓展型课程教学资源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内容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内涵的动态性及价值的社会性。
因此,地理拓展型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如果能将这些资源加以整理、规划,分门别类建立课程资源档案,逐步建设地理拓展型课程资源库,对于丰富、补充、拓展和延伸地理基础型课程内容,为地理拓展型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利的支持。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教育资源库的建设虽然起步都较早,但都存在缺憾,资源库缺乏系统、完整与方便于教学,零散的资源还要加工、整理,对于上课的教师要付出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