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鸟的天堂一、生字词二、解释词语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多。
应接不暇:指优美的风景很多,看不过来。
本文中指鸟儿太多,看不过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三、课文中五次提到鸟的天堂,前四次加引号,是因为它指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称谓。
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
第五次没有加引号是因为鸟儿在大榕树上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大榕树确确实实是鸟的天堂。
四、体会句子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我从“一株”中体会到,我们对大榕树的争论有了答案,榕树只有一棵,而不是我说的许多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两株,说明榕树很大。
从“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体会到了榕树很大,很茂盛。
2、“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我从“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体会到叶子多、密,枝叶茂盛。
从“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体会到了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五、《鸟的天堂》的作者是(巴金)。
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
第一次去的时间是(黄昏),看到了(大榕树),这是(静态描写);第二次去的时间是(早晨)看到了(群鸟活动的景象),这是(动态描写)。
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那里的鸟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多)。
全文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六、“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七、第八自然段主要写榕树(茂盛,充满生命力)。
直接抒发作者赞叹之情的句子是(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八、体现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词语:茂盛、堆、翠绿、颤动。
九、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1、榕树大,有广阔的生活空间。
2、榕树枝叶茂盛,给鸟儿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3、人们爱护小鸟,使小鸟能在这无忧无虑地生活。
4、火烧云一、词语积累紫檀色笑盈盈红彤彤金灿灿葡萄灰茄子紫梨黄模糊镇静凶猛威武一模一样恍恍惚惚二、1、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连用7个“……了”的句子,不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美景,同时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
2、一个“烧”字极其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3、“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以“着火”作喻,言其鲜艳无比,光亮耀眼。
三、作者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消失”的意思: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庙门的石狮子,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5、《古诗两首》一、填空1、《题西林壁》中表现庐山奇伟壮观、千姿百态的诗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蕴含人生哲理,使人深思的诗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如俗语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学了《题西林壁》这首诗,我懂得了(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就不同,我们要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的道理。
3、《游山西村》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的意思是(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
突然发现柳荫深深,鲜花明艳,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现在多用来形容(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6、爬山虎的脚一、生字组词二、课文内容填空1、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一拉,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2、我知道。
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和样子);再讲(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最后讲(爬山虎的脚和墙的关系)。
7、蟋蟀的住宅一、根据课文内容回答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答:(1)、蟋蟀慎重的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而且有温和的阳光。
(2)、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
(3)、它舒适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
2、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蟋蟀那么柔软的身体,靠自己柔弱的前足和后腿建造了这么舒适的住宅,真是了不起。
因此赞叹这是伟大的工程。
3、拟人句“当周围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这句话中作者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将蟋蟀发出的声音称为“弹琴”,让读者感到住宅设计很讲究而且蟋蟀在享受生活的乐趣。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二、词语解释静谧:安静、宁静。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三、填空(静谧舒适)的病房(偶然)的发现(崭新)的奇想(浩如烟海)的资料(不可思议)地吻合(呆呆)地出神三、读读写写洁白宁静静谧舒适性格豪放坐卧不安不可思议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消磨时光精神大振召开鼓舞资源震动9、巨人的花园一、解释词语洋溢:指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喧闹:喧哗、热闹。
训斥:训诫、斥责。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任性:放任自己,不加约束。
冷酷:待人冷淡苛刻。
三、本文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
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
1、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不在时,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花园里生机勃勃、四季如画;当巨人赶走孩子们后,花园被冰雪覆盖、一片荒凉,冬天永远留在了花园里。
2、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砌墙前巨人叱责孩子们,赶走孩子们;拆墙后巨人十分友好,和孩子们一起在花园里玩耍。
3、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感觉的对比:巨人砌墙后感觉孤独、凄凉;拆墙后感觉幸福快乐。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春天来了,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呢?因为巨人有一颗冷酷任性的心,他赶走了孩子们,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所以仍然是冬天。
2、后来春天又来到了花园里,原因是什么?因为巨人明白、醒悟了,把花园还给了孩子们,所以春天又来到了花园里。
五、通过这篇童话你懂得了什么?我懂得了能与大家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人不能太自私,要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10.幸福是什么一、词语积累彼此铁锹树杈泡沫砌成清澈填满诧异耕地谦虚有益善良强健有力勤勤恳恳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义务”指:为人们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
“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是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为人们有益的事。
2、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明白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11、去年的树一、生字词二、文中“看了一会儿”这个词连续出现了两次,让我们来体会体会。
(1)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树朋友,我费尽周折总算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2)唱完歌,鸟儿又看了一会儿灯火,好像在说:“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我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再见了朋友。
”(3)总结:两个“看”字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使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跃然纸上。
12小木偶的故事一、照样子,写词语。
1.ABB式:笑嘻嘻火辣辣兴冲冲毛茸茸绿油油金灿灿2.AABB式:蹦蹦跳跳勤勤恳恳恍恍惚惚舒舒服服郁郁苍苍隐隐约约3.ABCC式:可怜巴巴热气腾腾得意洋洋白发苍苍大名鼎鼎生气勃勃4.AABC式: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历历在目生生不息空空如也5、含有表示方向的:东张西望七上八下左右逢源左顾右盼东倒西歪声东击西二、我会写:“老木匠说的没错,笑是很重要的。
不过,要是只会笑。
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请谈一谈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在生活中,笑很重要,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美好,但是生活是复杂的,不同的事情会引起不同的情感,我们要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13、白鹅一、生字组词二、词语解释傲慢:轻视别人,对别人没有礼貌。
大模大样:形容自以为了不起,旁若无人的样子。
窥伺:暗中观察动静,等待机会。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倘若:连词,表示假设。
叫嚣:大声叫喊吵闹。
扬长而去:大模大样的离开。
奢侈: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
不胜其烦:指忍受不了某种麻烦。
局促不安:拘束,不自然不安定的样子。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引吭大叫:伸着脖子,敞开喉咙大叫。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1、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鹅高傲的具体表现。
同时,它也是过渡句,不仅承接了上文,还引起了下文,使文章表达自然条理清楚。
2、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这句话中,作者用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来比喻鹅的步调,不仅形象写出了鹅的步调从容,更显出了鹅步伐中的傲慢。
3、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
这句话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狗偷食成功的得意,又显出了鹅的老爷派头。
14、白公鹅三、词语解释慢条斯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四、近义词局促不安(坐立不安)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一丝不苟(认认真真)从容不迫(不慌不忙)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慢条斯理(不慌不忙)15、猫一、生字组词二、我知道1、猫的性格古怪,主要表现在: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
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2、“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小梅花”是指:猫的脚印,这样写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的感情。
3、“不要说对付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这句话表现了小猫的勇猛。
4、“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
”这句话表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
5、“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这句话在自然段中的作用是:引出下文。
16、母鸡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我一向讨厌母鸡,但后来却“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是因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
2、课文先写了:我讨厌母鸡,又写了:我不敢讨厌母鸡了。
这样写得好处是:前后对比来写,更突出作者对母爱的赞颂。
18、颐和园一、生字组词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颐和园》这一课按照游览的顺序,先后介绍了: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这段话中作者把昆明湖比作镜子,是因为湖面很静;把昆明湖比作碧玉,是因为湖水的颜色很绿。
作者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写出了昆明湖的美。
第二句话运用动态的描写,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
“滑”字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昆明湖水的静。
20、古诗两首一、词句品析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是(唐)朝(李白)写得,诗歌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借景抒情的诗句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其中“孤”字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依恋)。
长江里不是只有一只帆船,李白之所以见到了“孤帆”,是因为(李白的注意力都在好友这条船上)。
2、《送元二使安西》这是(王维)送别(元二)时写下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