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概论期中考试复习题
1.如何理解“环境艺术是一门整体的艺术?”
2.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是什么?评价标准有哪些?
环境的自在性,人的主体性,环境的整体性,时空的连续性,意识的民众性
评价标准:方便性,舒适性,含义性,个性,和谐性,愉悦性
3.设计(Design)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提高设计思维能力?
4.为什么说“环境艺术设计是生活方式的设计,是艺术与科学的统
一?”
5.环境艺术设计要满足公众物质精神审美功能需求,这是否会造成
设计过程中的矛盾?
不会,设计的物质功能性还表现在它的群众性上,没有一个人能离开建筑的审美。
环境艺术的审美价值,已从“形式追随功能”
的现代主义转向情理兼容的新人文主义。
审美经验也从设计师的自我意识转向社会公众的群众意识。
“公众参与”早已不只是句漂亮的口号,它早已渗入到我们的设计中。
在不知不觉中,大众的口味已在引导着我们的设计方向,有时甚至起到支配的作用。
6.计成《园冶》中“深奥曲折,通前达后,”“相间得宜,错综为妙,”
“砖墙留夹,可通不断之房廊;板壁常空,隐出别壶之天地。
”钱泳《履园丛话》中“数间小筑,必便门窗轩豁,曲折得宜。
”运用“形”的有关内容进行解释。
我国的传统园林建筑,往往通过隔断、月门、漏窗、花墙
等构筑物,使景物相互穿插,内外空间沟通,丰富视觉层次。
这样的建筑空间,合中有开,实中有虚,即使环境有限,境界却无限,寓不尽之意于有限的空间之中。
关于建筑艺术的空间美和实虚空间的联系
7.著名雕塑家布朗.库西曾说:“当你雕琢一块石头时,你将发现你
手中的这块石头的精神及其他属性,你将限着对这块石头思索,而展开你的艺术构思。
”请以“质感与肌理”的有关内容进行理解。
建筑材料,比如石头,是我们创造环境的物质基础。
物体表面的质地特征性作用于人眼等感觉器官所产生的感觉反应就称为质
感。
即质地的粗细程度在视觉上的感受。
虽然,质感一般是指触觉来说的,但是,由于人们的触觉和视觉长期协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我们一般可以就此观察一块石头。
肌理,一方面是指材料本身的自然纹理和人工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工艺肌
理,它使质感增加了装饰美的效果。
另一方面是指构成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富于韵律、协调统一的图案效果,因此对于石头这些自然物,它也需要我们通过想象去构思其艺术韵味。
8.环境艺术设计的程序及各个阶段的控制要点是什么?
●与工业接触
●研究与分析(基地调查)基本图准备,基地分类(资料收集)级
分析评估,与业主访谈课题发展
●设计:理想的功能图解,相关的功能图解,概念图造型组合研究、
设计草案、主要计划、细部设计
●执行设计:施工、植物栽种
●维护
●评估(施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