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况后,再研究“分后还余”的情况。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教学本课时,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和“余数与除数间的关系”两个大知识点进行教学,至于竖式的教学,我想只要学生能较好的掌握余数的含义以及它与除数间的关系,这一内容学生知识不难掌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②能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数。

③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④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本课的重、难点是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明确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自主操作、体验感悟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新知,我设计了一个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会余数的产生,以及余数的意义。

2、反思交流、应用提高让学生通过帮助小朋友分糖葫芦的环节,体会在生活中遇到有余数的情况,然后通过练习生产中遇到有余数除法的一道习题,引导学生用竖式来表示除法家族中的被
除数、除数、商、余数,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深刻地体验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突破教学难点,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流程
为了能好地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巩固新知,体验快乐”三个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习了整数的除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一定要对这复习,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

我利用复习导入,“用15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能摆几个三角形?”让学生知道此题可以转化为“18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从中复习除法的意义。

然后如果15根小棒每4根摆成一个正方形,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2、实践操作、自主探究此环节让学生理解余数的意义,会正确用算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

(1)学生操作:帮助小朋友分10串糖葫芦给自己和自己的两个朋友(2)学生展示:学生可以每个人分3串,还剩一串(3)全班交流:请学生分别说一说分的过程,明确余数的产生的意义。

接着,我让学生充分体验感知除法算式横式和竖式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然后接着让学生做一道生产中遇到有余数的情况并列出竖式,进一步体验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最后,依次列出用
60、
62、66个羽毛球来装,可以装多少筒还剩多少个,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时,我让学生观察黑板上几个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大胆猜测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学生一般都会得出:余数﹤除数。

3、巩固新知,享受快乐
这部分我安排了课本中的一些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共同评价。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