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站锅炉检验规则(新)

电站锅炉检验规则(新)

f.吹灰器附近的管子是否有严重磨损,必要时应进行测厚;
g.抽查过热器管弯头是否有裂纹;
h.对改造后的过热器管焊口进行X射线抽查;
4.4.1.4.2
a.抽查表面有无严重氧化、腐蚀情况;
b.环焊缝是否有裂纹等缺陷,必要时应进行无损探伤;
c.吊耳、支座与集箱和管座角焊缝是否有裂纹,必要时应进行表面探伤;
d.与集箱连接的大直径管等焊缝是否有裂纹等缺陷,必要时应进行无损探伤;
c.对汽水引出管,饱和蒸汽引出管,下降管和给水管管座角焊缝内外进行100%表面探伤检查;
d.对安全阀、对空排气阀、引入管、引出管等管座角焊缝进行表面探伤抽查,发现裂纹时应进行超声波探伤复查。
饱和蒸汽引出管系统的检验重点:
进行宏观检验,看是否有表面腐蚀和严重变形等缺陷,抽查弯头厚度。
一、二级过热器系统的检验重点
4.3.4检验人员认为需要查阅的其他资料
4.4
电站锅炉的检验分为内部检验、外部检验、水压试验。
现场检验应根据锅炉检验方案的要求进行,但项目负责人可根据设备实际情况调整检验项目,对检验中发现的缺陷,应进行分析,必要时应增加相应的检验项目。
4.4.1一般电站锅炉的内部检验包括以下方面的检验内容:
4.4.1.1省煤器系统的检验重点
d.在有要求时,检验人员应在领取进炉证或动火证后,方可进入现场进行检验工作;
e.检验前,安全负责人应检查确认被检设备的准备状况:
1.被检设备的汽水系统、燃烧系统、热风系统、排污系统、仪表系统已和运行设备已经可靠隔绝,并已悬挂不准启动的警告牌;切断与被检设备运行有关的电源。
2.需登高检验的部位应搭设脚手架、检查平台、护拦等,为检验而搭设的内外脚手架必须牢固安全。其脚板宽度要在600mm以上,并能牢固地固定在架子上。
p.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q.DL5031-9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
r.DL/T5054-9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s.SDJ67-83《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焊缝超声波检验篇)》
t.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u.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则
v.JB/T3343-93《高压加热器制造技术条件》
4.4.1.4.1
a.对高温出口段管子的外径和金相进行定点监测;
b.过热器管是否有磨损、腐蚀、氧化、变形、鼓包等缺陷;
c.过热器管排间距是否均匀,有无变形、移位;
d.过热器管穿墙和烟气走廊部分有无磨损;
e.过热器管束的悬吊结构件、固定卡、管卡、阻流板、防磨板等是否有烧坏、脱落、变形、移位、磨损等情况;
4.4.1.2.1
a.应定点监测管壁厚度和胀粗情况;
b.热负荷较高区域或水循环流速较低区域水冷壁管是否有过热、变形、鼓包、磨损、高温腐蚀、胀粗、裂纹等缺陷,必要时应增加测厚、胀粗量、变形量、和割管检查;
c.燃烧器周围、各门孔两侧水冷壁底部等处是否有碰伤、砸扁、磨损、开裂、腐蚀等缺陷,必要时应增加测厚和变形量测量;
e.锅筒与吊挂装置接接触是否良好,90度内圆弧应吻合,吊杆装置牢固,受力均匀;支座的预留膨胀间隙足够,方向正确;
锅筒还应增加以下的无损探伤检验:
a.对内表面纵、环焊缝及热影响区应进行不少于25%的表面探伤(应包括所有的T字焊缝);
b.对纵、环焊缝进行超声波探伤或射线探伤抽查,探伤比例一般为:纵缝25%,环缝10%(应包括所有的T字焊口);
4
4.1
4.1.1电站锅炉检验在实施前,一般应得到检验方案、检验合同和检验过程控制卡的支持。
4.1.2制订锅炉检验方案时,应优先采用(a)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采用的强制性标准;(b)合同约定或客户要求采用的标准;合同或客户未指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应按生产国标准、国际标准、中国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选择检测检验方法,且应确保所使用的版本是适宜的。
a.宏观检验工具:检验锤、电筒、钢尺、焊缝尺、拉线钢丝、垫铁、反射镜、放大镜、千分卡尺、游标卡尺、塞尺、吊线锤、直角尺、水平尺、钢卷尺、环向对接偏差样板、纵向对接偏差样板、钢丝刷、专用样板、筒壳内径拉杆量具等;
b.测厚仪;
c.硬度计;
d.软管内窥镜;
e.现场金相仪;
f.超声波探伤仪;
g.磁粉探伤仪;
c.质量检验和验收报告;
d.记录及档案资料;
e.锅炉技术登录簿和使用登记证;
f.运行记录,事故、故障记录,超温超压记录;
g.承压部件损坏记录和缺陷处理记录;
h.检修记录,质量验收卡,大修技术总结;
i.金属监督、化学监督技术资料档案;
j.有关锅炉安全运行的各项制度及其有关见证资料和记录(包括值班、交接班、水质化验、司炉和水质化验人员持证情况)。
w.原能源部机电部能源安保(1991)709号《电站压力式除氧器安全技术规定》
x.原电力部(83)水电电生字47号《火力发电厂高压加热器运行维护守则》
y.GB150-89《钢制压力容器》
zz.有关国家标准
aa.双方协议内容
4.2.2.3准备工作
4.2.2.3.1
应根据检验方案、检验锅炉的特点和检验项目配备相应的检验仪器。一般应配备下列检验仪器和工具:
e.集箱筒体是否能自由膨胀;
4.4.1.1.2
a.内窥镜抽查集箱内部是否有腐蚀和水渣、泥垢;
b.内窥镜检查省煤器入口集箱内部的氧腐蚀情况;
c.抽查集箱短管角焊缝是否有裂纹,必要时应进行表面探伤;
d.集箱支座接触是否良好,吊耳或吊挂管与集箱焊缝是否有裂纹,必要时应进行表面探伤;
e.对集箱管座焊缝进行表面探伤抽验。
4.4.1.2水冷壁系统的检验重点
4.2
4.2.1电站锅炉检验在实施前,应根据合同要求、法规规定和项目具体情况制定检验技术方案,必要时方案应得到客户(甲方)的口头或书面认可。
4.2.2方案内容
4.2.2.1项目概况:应包括客户(甲方)名称、项目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锅炉使用背景等基本情况。还应包括受检设备主要技术参数,设计、制造或安装依据的法规、标准及版本号;制造、安装或上次定期检验中记录的主要缺陷情况。
h.渗透探伤器材;
i.射线探伤设备(必要时);
j.便携式光谱分析设备;
k.安全防护用品。
4.2.2.3.2
应根据锅检中心承揽的项目或部门承揽的项目,由锅检中心主任/副主任或部门负责人指点一名具有相应资格和经验的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同时指定安全管理负责人和各专业检验技术负责人,包括技术负责人、宏观检验负责人、无损检测负责人、金属材料(金相)专业负责人;配备满足被检验锅炉的检验项目需要并有足够数量的锅炉检验师、有相应资格的无损检测人员、金属材料(金相)专业人员和检验工作需要的具备专业知识或资格的项目成员。
g.检验人员应严格遵守现场的规章制度,在有要求时,严禁在检验现场吸烟和携带烟火。
4.3
4.3.1锅炉设计、制造质量资料:
a.锅炉竣工图,包括总图、承压部件图、热膨胀系统图和基础荷重图等;
b.承压部件的强度计算书或汇总表;
c.锅炉设计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
d.热力计算书或汇总表;
e.过热器壁温计算书和再热器壁温计算书;
f.锅炉质量证明书(包括出厂合格证、金属材料证明、焊接质量证明和水压试验证明);
g.受压元件重大设计更改资料;
h.烟风阻力计算书或汇总表;
i.锅炉汽水阻力计算书或汇总表;
j.汽水系统图。
4.3.2锅炉安装、调试资料
4.3.3修理、改造及变更的图纸和资料:
a.修理、改造或变更方案及审批文件;
b.设计图样、计算资料;
a.检验内表面是否有裂纹、腐蚀等缺陷,必要时应进行测厚、无损探伤、腐蚀产物及垢样分析;
b.检查下降管孔、加药管、冲刷情况,必要时应进行探伤检查;
c.内部预埋件的焊缝有无裂纹,必要时进行表面探伤检查;
d.水位计的汽水连通管、压力表连通管、蒸汽加热管、汽水取样管、连续排污管等是否完好、畅通,加强型管座是否有裂纹,必要时进行无损探伤;
3.检验部位的人孔门、手孔盖已全部打开,并经通风换气冷却;高温运行的被检设备检验前应充分冷却,待其壁温低于35℃时方可进入检验;在被检设备内部检验时,其内部应有良好的通风。
4.拆除妨碍检验的部件和受检范围内的保温材料。
5.清除被检设备内部的积水和污物;锅炉炉膛及后部受热面应清理干净,露出金属表面。
6.检验中所用的照明及工作电源电压不应超过36伏,仪器设备的电压超过36伏时,必须采用绝缘良好的导线并应有可靠的接地。
c.对于水冷壁下集箱,应用内窥镜检查集箱内部是否有水渣、泥垢或异物等;
d.集箱支座接触是否良好,吊耳与集箱焊缝有无裂纹,必要时应进行表面探伤;
e.宏观抽查集箱封头焊缝、孔桥部位、管座角焊缝、环形集箱弯头对接焊缝,必要时进行表面探伤。
4.4.1.3后墙凝渣管的检验:凝渣管是否有过热、胀粗、变形、鼓包和疲劳裂纹等缺陷,必要时应增加测厚检查。
下降管系统的检验重点
a.水冷壁下降管的检验:是否有腐蚀、裂纹等缺陷,抽查弯头特别是下部弯头厚度;
b.屏式受热面下降管的检验:是否有腐蚀、裂纹等缺陷,抽查弯头厚度。
4.4.1.4汽水引出管系统的检验重点:是否有腐蚀、裂纹等缺陷,抽查弯头厚度。
锅筒系统的检验重点(含汽水引出管,饱和蒸汽引出管,下降管和给水管管座角焊缝):
4.2.2.2检验依据:进行该检验所要依据的主要法规、标准、合同或其它重要技术文件或资料。对法规、标准,要注明所使用的版本年号。一般可采用的检验依据如下:
a.《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b.质技监局锅发[1999]202号《锅炉定期检验规则》
c.SD612-96《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
d.DL647-98《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
7.被检部位的打磨宽度为焊缝两侧各100mm宽(如需UT探伤的焊缝,焊缝两边打磨宽度各为200mm),打磨部位应露出金属光泽,其他打磨部位由检验人员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