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动物狂欢节教案
【篇一:大班音乐活动《动物狂欢节.】
大班音乐活动:《动物狂欢节》
△活动目标:
1、感受和体验音乐中不同节奏,不同乐器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并运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内涵。
2、体验在音乐变化时及时控制和转换自己的情绪、动作,培养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动物狂欢节》磁带
2、课件①《动物世界》画面,课件②《动物狂欢节》
2、动物头饰、森林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播放动物世界课件,欣赏动物的动作,请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模
仿动物走
路。
1、森林里狮子大王要举行动物狂欢节啦,森林里的小动物陆续从四面八方
来了。
瞧!有蹦蹦跳跳的小兔,调皮灵巧的小鸟,走路慢吞吞的乌龟,
还有大象。
2、播放课件,感受动物不同的动作表现。
3、提问:
①这些动物谁走得最轻?(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小鸟飞的动作)
②这些动物中谁走路蹦蹦跳跳?(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小兔、袋鼠
等
动物的动作)
③谁走得最慢又是最重的?(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大象等大型动物
的动
作)
④谁走路有力又威风?(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老虎和狮子的动作)
二、分段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初步用身体动作,语言表现音乐形象。
1、动物狂欢节到了,森林热闹极了,现在音乐响起,第一个出场的是谁?(第一段音乐开始)
2、小朋友们刚才听到哪些动物走来了?(幼儿自发表现动物的形象)
3、逐段分析音乐,表演音乐,师幼身心投入融入表演。
师并用生动
的语言渲
染气氛。
三、播放课件②《动物狂欢节》,进一步感受、体验音乐,师幼用
动作、表情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1、教师带幼儿自选角色并戴上头饰,按音乐形象顺序走入事先布置
好的森林,去参加动物狂欢节。
师:狮子大王今天邀请我们班小朋友一起参加动物狂欢节,我们现
在带起头饰一起参加吧。
2、播放课件②《动物狂欢节》,幼儿进一步用动作表现音乐。
3、再次播放课件②《动物狂欢节》,鼓励幼儿用表情、动作表现音乐,并更准确的记忆音乐。
提问:动物们参加狂欢节的心情怎么样?我们可以用什么表情来表现?(比如:狮子大王用神气的表情、兔子用可爱的表情等等)
师:现在我们边听音乐边用表情、动作参加动物们的狂欢节吧!
△活动延伸:
听音乐,按自己的角色随意做合适的动作,随老师到动物的家去做客。
体验各种动物不同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了解动物习性。
【篇二:中班音乐《动物狂欢节》】
中班音乐《动物狂欢节》
中班音乐《动物狂欢节》
活动目的要求:
1、培养幼儿辨别音乐的能力,以及对音乐形象的表现力,感受力。
2、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
活动准备:
1、音像资料:圣桑《动物狂欢节》。
2、各种动物头饰,每人一个,面具一个。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进活动室。
(1)放录音《狮王进行曲》
a)谁来说一说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
b)现在我们就模仿一下狮王的动作。
c)跟音乐,模仿狮王的动作。
(2)放录音:《天鹅》(安静优雅)
a)师:“我们再听一遍,大家可以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b)老师带领幼儿慢慢的转圈、做飞翔的动作。
(3)放录音《乌龟》(笨重缓慢)
a)师:那这次又是什么样的小动物啊?老师启发幼儿自己根据听到
的去模仿小动物。
4、那我们就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一起开个热闹的联欢会。
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动物面具,带上并模仿他走路或者飞翔的样子。
分析:幼儿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注意;有意注意则是有
预定目的的,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
从幼儿注意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
因此,在组织
教学和活动时,我们既要考虑利用幼儿注意的无意性,同时也必须
重视幼儿有意注意的培养与发展。
正如这个教案,只让幼儿聆听音乐,幼儿只坐在那里听,注意力很
快就会分散。
但是如果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模仿所听到的小动物,
幼儿就有了很大的兴趣。
可以较久的让注意力集中在音乐上。
随后,教师还让幼儿自己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发放给幼儿小动物的
面具,这就再一次的抓住了幼儿的兴趣所在,使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培养了幼儿的有意注意。
【篇三:《动物狂欢节》教学反思】
一年级《动物狂欢节》欣赏课教学反思
近来一年级的音乐课堂让我感觉越来越充实有趣了。
我在教学上了
解学生的心智发展,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进行音乐教学。
课堂中不
仅仅是学唱了一首歌曲或是欣赏了一首乐曲,而更多的加入了许多
拓展环节,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感受音乐带给
他们的快乐。
当孩子们还对上节课“小青蛙”的音乐活动意犹未尽的时候,我们迎
来了《动物狂欢节》的音乐欣赏课。
这部作品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
创作,是一部别出
心裁、谐趣横生的管弦乐组曲。
整部作品包含十四曲,描写动物们
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
课本中选了其中的两
首作为欣赏曲目。
一首是《引子与狮王进行曲》,一首是《水族馆》。
通过课件,直观的引入教学主题,看狮子的图片,感受百兽之王的
威严。
我们欣赏了《引子与狮王进行曲》的视频,孩子们听的非常
认真。
带着问题,我们在音乐中听钢琴模仿的狮子叫的声音,学生们积极的在每次听到后举手示意老师,最后我设定了模仿环节,当他们听到狮子叫的时候,模仿狮子吼叫的动作。
全班都积极的完成了我的要求。
在第二首《水族馆》的作品欣赏中,我让孩子们谈自己听到音乐的感受,一起分析作品的特点。
然后我们通过音乐活动感受不同乐段的音乐。
首先我们想像是一群小鱼,教师是领头的大鱼,我们在海洋里成群的畅游,当听到音乐中变换乐段时,感受有一只鲨鱼游来,所有小鱼都要静止不动,就不会被鲨鱼逮到,这时教师扮演鲨鱼的角色。
几个乐段反复出现,考验了学生对音乐的听辨和情境的理解。
最后我们发挥想象,模仿海洋里的不同生物。
孩子们在兴奋的状态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欣赏。
我感受到,小年龄阶段的孩子需要教师积极启发,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引入教学,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活动。
欣赏课切忌单一的听赏,这个年龄还不能很好的安静的听赏,或是在听的时候做到不走思。
需要教师多在课堂中下功夫。
课堂会变得生动有趣并且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