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课时 质数和合数

第1课时 质数和合数

3.质数和合数
第1课时 质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1及练习四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质数与合数的意义的形成过程,理解分类、集合的数学思想。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数学的探索与创造性,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质数、合数的意义,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区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自然数根据是否是2的倍数可以分成奇数和偶数,今天我们来学习自然数另一种分类方法——质数和合数。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质数、合数的意义。

出示课件。

找出1~20各数的因数,看看它们的因数的个数有什么规律。

师:我们一起来找出这20个自然数的因数。

想一想,一个数的因数怎么找呢? 同学们自己写出1~20各数的因数,老师巡视。

师:这20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不同的。

有一个因数的,有两个因数的,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我们归纳成下表。

只有一个因数的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 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
1 2,3,5,7,11,13,17,19
4,6,
8,9,10,12,14,15,16,18,20
小结:利用分类思想,我们把这些数分成三类:①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②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③1只有它本身1个因数,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练习:分一分,填一填。

2.100以内的质数。

出示百数表。

师:我们找出100以内的质数,怎么找?同学们自己在百数表中找一找,圈一圈。

学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老师巡视。

学生回答找质数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独立完成。

方法一:逐一排查。

方法二:用排除法。

教师提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小结: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题。

(学生独立判断,同桌互相说说判断理由) 五、拓展提升
欢欢用一根长3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质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8÷2=19(厘米) 19=17+2 17×2=34(平方厘米)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哪些问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四第2、3题。

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也叫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1: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00以内的质数表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让学生利用分类思想,了解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通过排除法找出100以内所有的质数。

不足之处:对练习的准备有不足之处,练习量较少,不足以巩固学习内容。

教学建议:在教学100以内的质数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主动合作交流,进一步巩固质数与合数的有关知识。

自然数
(0除外)
2 3 5 7 11 13 17 19 23 29 31 37 41
43 47 53 59 61 67 71 73 79 83 89 9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