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1 •答: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同且为直线。
在自给自足经济下,各国将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与其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Ex和E B上达到均衡。
需求条件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在自给自足经济下的生产与消费的不同选择,但这些不同并不会引起两国之间相对价格的差异,两国的国内价格水平是相同的。
因此,不存在着贸易的基础。
2•答:因为,相对价格使得国际贸易成了物物交换的世界,消除了货币幻觉。
3•答: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小国福利改善程度更明显些。
4•答:(1)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均衡要求国内需求数量与国内供给数量相等。
设两个方程相等,我们可以求出没有贸易情况下的均衡价格。
无贸易情况下的均衡价格为100,均衡数量为300。
(2)当价格为120时,A国的需求数量为290,它的供给数量为400。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A国将出口110个单位的产品。
(3)A国的消费者剩余将减少。
在无贸易情况下,由需求曲线与数值为100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大的三角形。
在自由贸易情况下,由需求曲线与数值为120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小的三角形。
A国的生产者剩余将增加。
在无贸易情况下,由供给曲线与数值为100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小的小三角形。
在自由贸易情况下,由供给曲线与数值为120的价格线围成的是一个更大的三角形。
整个国家从贸易中获得的净收益为生产者剩余的增加量与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之差。
这一收益的大小等于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它的底边是产品贸易数量(110),它的高是价格的变化量(120-100=20)。
因此,总收益为1100。
5•答:他们的损失为,继续在国内销售480亿立方米木材价值的损失,加上少销售的40亿立方米木材价值总量的损失。
两者相加,共损失25亿美元。
6•答:(1)在自由贸易及每桶18美元价格下,国内生产数量Q S为18=0.6+6Q,或Q S=29亿桶。
国内消费数量18=42-4Q D,或Q D=60亿桶。
见下图。
(2)在无进口时,国内供给数量必须在国内均衡价格P处等于国内需求数量(两者都等于Q E): 42-4Q E=0.6+6Q E,或Q=41.4亿桶(生产和消费的数量)。
利用其中一个等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国内价格为每桶25.44美元。
(3)国内石油生产者将获益。
他们得到了以图中面积a代表的生产者剩余。
国内石油消费者将受到损失,即由图中面积a+b+c代表的消费者剩余。
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
如果5个条件同时成立,那么,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因此,在这些条件下国际贸易是不可能发生的。
第二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1•答:(1)5X 4Y 20000。
(2)封闭条件下,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是-5/4=P X/P Y。
因为X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所以此国出口X进口Y。
出口1000个单位的X可以换得2000个单位的Y。
贸易三角形即可划出。
2•答:古典学派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在于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古典学派假设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因而,古典学派的生产函数一般形式可写成如下形式:Q=F( L)因生产函数规模收益不变,故根据规模收益不变的定义,对任意的常数入>0,则有:F (入L)=入F ( L)由于入可任意取值,不妨令入=1/L,贝F (1) = (1/L) F ( L)上式左边是一常数,它表示单位劳动投入的产出,而右边则表示平均劳动产出,即平均劳动生产率。
由等式可知,平均劳动生产率是固定不变的。
令a=F (1),上式整理后,可写成下列形式:F (L) =aL由上可知,古典生产函数实际上是线性函数形式,其中线性系数a表示劳动生产率。
3•答:(1)在第一种情况下,A国在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在布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二种情况下,A国在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在布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三种情况下,A 国在小麦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在布上具有比较优势。
第四种情况下,A国和B国在两种商品上都不具有比较优势。
(2)A国的国内交换比例——4单位小麦:3单位布B国的国内交换比例一一1单位小麦:2单位布国际交换比例——4单位小麦:4单位布1/2<PW<4/3A国用4单位小麦换B国4单位布:A国在国内4单位小麦换3单位布,获利1单位小麦;B国在国内4单位布可以换2单位小麦,获利2单位小麦。
先国际交换,在国内交换4•答:(1) B国在葡萄酒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一一它生产一瓶酒需要更少的工时。
B国在奶酪的生产上也具有绝对优势一一它生产每一公斤奶酪所需要的工时数也更少。
(2)A国在葡萄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奶酪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3)在无贸易情况下,A国的奶酪相对价格为每公斤奶酪2/3瓶葡萄酒,在B国为2/5 写出生产可能性曲线方程,画图,并根据消费量确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
(4)开放贸易后,A国出口葡萄酒而B国出口奶酪。
如果均衡自由贸易价格为每千克奶酪等于1/2瓶葡萄酒,A国完全专业化于葡萄酒的生产而B国完全专业化于奶酪的生产。
(5)在自由贸易条件下,A国生产200万瓶葡萄酒。
如果它出口100万瓶,它便消费掉100万瓶。
该国还消费掉进口的200万千克奶酪。
B国生产500万千克奶酪。
如果它出口200万千克,它便消费掉300千克。
该国还消费掉进口的100万瓶葡萄酒。
画图分析比较直观。
(6)两国均从贸易中受益。
两国都能够消费掉比本国生产能力所能提供的更多的两种商品的组合(自由贸易消费点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外),两国均达到了更高水平的社会无差异曲线。
5•答:在李嘉图模型中,国际贸易可提高各国的实际工资水平。
现实中任何以国家间工资水平差距悬殊为理由反对自由贸易的思想都是站不住脚的。
假定:封闭条件下,所有市场(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因此,两个部门名义工资相同,并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出价值。
(1)数学证明。
①名义工资水平。
在李嘉图模型中,劳动的边际产出等于劳动生产率。
② 实际工资水平③ 贸易后的情况。
A 国完全生产X ,名义工资水平发生了变化。
W A P W a xP XAP Y贸易后,A 国相对于出口 x 的实际工资水平没有变。
但相对于进口商品 丫而言,实际 收入提高了。
(2)从预算线角度的分析。
预算线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 全部收入(实际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
对于消费者来讲,实际 收入水平可以用预算线来衡量。
预算线的上移说明了A 国劳动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了6•答:n 个国家发生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是至少有两个国家之间存在技术差异。
和两 个国家的情形相同,当所有国家不存在技术差异时,任一国家都没有动力去参加国际贸易。
设,a i 、a 2、…、a n 表示n 国家X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b i 、b 、…、b n 表示n 个国家Y 商品 的劳动生产率,那么,n 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从大到小排列为:这样,国际贸易发生的必要条件就满足了,发生的充分条件为贸易条件位于最大和最小的比较优势之间:所以,答a xP xP W a X P A a x3ya xa Ya xa ib ia 2b 2a nb n(2.7 )因为,P W P A P WP AW AWP x a x勺 R s 空 (2.8)b i b n如果艮与某一国的比较优势相同,则该国将不参与国际贸易。
如果一些国家的比较优 势大于Rj ,而另外还有一些国家的比较优势小于R S :a i a i 3i i — 丄 R s亠 — (2.9)b i b ib ib n一旦条件(2-9)满足,我们说比较优势高于F S 的国家将专业化生产X ,而比较优势低 于眩的国家将专业化生产 丫。
这个结论可以用世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图形来直观解释。
n 个国家的世界生产可能性曲线见下图。
例如,从整个经济都专门生产 X 开始,将商品X 转换成为丫的最优方案是先沿着第n 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接着是第n-i 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一直持续到第i 个国家。
下图描绘了 5个国家的转移曲线,图中的国际贸易价格为 tag 以丫商品来度量的世界实际收入Q 为:和国家5专业化生产丫商品。
Q P^(X i X 2 P YX 5) (Y i 丫2 丫5)(2.i0)Q 的最大点在E 点达到。
从图中得到,国家1、2和国家3专业化生产X 商品,国家4也是贸易后的相对价格。
这意味着B国能够进口足够少量的商品 X 而不影响A 国的F X /P Y O B 国得到了与A 国交易的 全部好处。
假设B 国进口 0X 的X,贸易前需要出口 0Y 的Y ,贸易后需要出口 0Y 的丫,获 得了 丫1丫2的Y 的利益。
2•答:为了推导出提供曲线上的进口需求弹性,引入下图。
进口需求弹性 n 是进口 商品丫需求量变化百分比除以丫的相对价格变化百分比而得。
丫的相对价格是指为了获得1 单位的丫商品而必须放弃的出口商品X 的数量。
第四章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在图3- 在图( 弹性;在( c )中:n 的绝对值等于V ,单兀弹性0 中,n 的绝对值小于1,缺乏dY 就是提供曲线上切线的斜率,等于7 中, Y/X=BP/OB dX/绝叹寸值大于1/富有弹 a )中, ;在(bP /BF O 因此:1 •答:由于要素丰富程度相同,无法进行贸易;美国出口黄油进口武器。
2•答:因为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果进口增多,美国工人的工资就会下降,由此工会组织反对。
与此同时,工资的下降和资本收益的上升会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
3 •答:(1)1/2 ; (2)1/4 ; (3)南非资本丰裕;(4)尼日利亚劳动丰裕;(5)采矿;(6)劳动。
4•证明:只要下面公式成立,可以得出要素价格均等的结论了。
已经假设,A、B两国的生产函数相同,即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进行生产时,投入系数是相同的。
但是,X产品与丫产品的资本一劳动比是不一样的,即不同产品的要素密集度是不同的,在假设中有K X /L X K Y/L Y。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获得公式等于0的结果,就只能是P A P B,即要素价格比相同。
因此,国际贸易之后,在两国商品相对价格相同的条件下,要素的价格趋同。
要素价格趋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纯理论的推导,在国际贸易现实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这一定理很难充分实现,只是一种趋势。
5 •证明:若生产函数Q=F( K,L),规模收益不变,那么根据定义,有:(1/L)F (K,L)=F (K/L,1)令f (k)=F (K/L,1),则F (K,L)=Lf (k),根据边际产出的定义,有:由于K=K/L,因此:劳动、资本的边际产出与所使用的劳动、资本的绝对量无关,只取决于资本一一劳动比率(k )6•答:悲惨增长的出现通常需要以下几个前提条件:经济增长偏向增长国的出口部门;增长国在世界市场是一个大国,即其出口供给的变动足以影响世界价格;增即增长国对进口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显着增加;增长国出口产品 8•答:(1) 两种产品的产量同比例增加,贸易条件没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