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服务规范中医健康体检服务规范1 范围本规范明确了开展中医健康体检服务的条件、要求、内容、流程和可能出现的紧急事件应急预案。
本规范适用于开展中医健康体检服务的医疗及健康体检机构。
本规范推荐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治未病科)、健康体检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用;在中医学科研、教学中也可实施本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9号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卫医政发[2009]77号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国中医药函[2009]138号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国中医药医政发[2014]3号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ZYYXH/T157-2009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中医健康体检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check-up用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辅以现代医学的检验、检查方法,诊断被检者的体质状况及近期身体健康状态 [2]。
3.2 中医体质辨识 constitution of TCM identification基于中医体质学理论,运用中医辨证方法,结合现代医学体检,综合判断受检者的体质状态和易患疾病[3]。
3.3 中医经络检测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ridian detection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学理论,结合现代电子技术,利用感应器测定人体经络穴位的电能量值,量化评估人体健康状况[4]。
3.4 红外成像检测 Infrared imaging detection红外成像仪通过光学电子系统将人体辐射的远红外光波经滤波聚集、调制及光电转换后变为电信号,并转换为数字量,经多媒体图像技术处理,以热图形式显示人体的温度场。
同时,采用专门软件对获取的温差进行分析,并以图像的形式表现[5]。
4 服务条件4.1 具有相对独立的健康体检环境及候检场所,各科室区域布局合理,每间诊室不少于12平米。
4.2 专职医护人员满足开展中医健康体检测评的要求。
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治未病科)中医类别人员不低于70%,至少应有1名具备副主任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执业医师。
4.3 具有满足中医健康体检需要的信息采集、录入、导检服务等其他卫生技术人员。
4.4 具有符合开展中医健康体检要求的仪器设备。
建议配置中医健康状态辨识评估类设备:体质辨识系统、四诊仪、中医经络检测仪、红外热成像仪等。
5 服务要求5.1 提供中医健康体检服务时,各医疗及健康体检机构应用医疗技术进行中医健康体检,应遵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有关规定,应用的医疗技术应与其医疗服务能力相适应。
5.2 提供中医健康体检服务时,各医疗及健康体检机构应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及医疗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中医健康体检的质量。
5.3 提供中医健康体检服务时,各医疗及健康体检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受检者在中医健康体检中的医疗安全。
5.4 各医护人员应熟知本岗位的服务项目、服务流程、质量标准、岗位责任和规范要求。
5.5 负责中医健康信息采集、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应经过系统培训及考核后方可上岗。
5.6 负责中医健康状态评估及解读的中医医师应具备中医内科或全科主治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5.7 负责签署中医健康体检报告的中医医师应当具有内科或全科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5.8 提供中医健康体检服务的各医疗及健康体检机构开展中医健康体检应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对受检者相应的告知义务。
5.9 提供中医健康体检服务的各医疗及健康体检机构应对完成中医健康体检的受检者出具中医健康体检报告。
报告内容应使用规范的中医术语,健康指导方案通俗易懂,报告的版面设计可突出中医文化特色。
5.10 提供中医健康体检服务的各医疗及健康体检机构应制定合理的中医健康体检流程,严格执行有关医疗规范,做好医院感染防控和医疗安全管理。
5.11 提供中医健康体检服务的各医疗及健康体检机构应加强中医健康体检中的信息管理,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未经受检者同意,不得擅自散布、泄露受检者的个人信息。
5.12 受检者的健康体检信息管理参照医疗机构门诊病历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5.13 医护服务人员仪容仪表要求参照医疗机构执行。
5.14 医护服务人员应使用文明接待用语。
6 服务内容6.1 中医健康信息采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和行为习惯信息等,可采用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推荐使用的《健康风险评估调查问卷》,见附录A。
6.1.1 个人基本信息采集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职业、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6.1.2 个人健康状况和行为习惯信息近3个月个人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饮食、运动习惯、精神状态和睡眠情况等。
6.2 中医健康状态辨识医师对体检者“望、闻、问、切”四诊基础上,可参考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及诊断辅助设备的检查结果,对受检者进行健康状态辨识。
6.2.1 中医体质辨识[6][7][8]6.2.1.1 中医体质辨识信息采集指标近一年的不适症状、体验和感觉。
6.2.1.2 问卷采集过程规范6.2.1.2.1 按照标准认真如实填写问诊量表。
6.2.1.2.2 正确把握症状出现的时间段及严重程度。
6.2.1.2.3 问诊量表及判定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 157--2009),见附录B。
6.2.2 中医经络检测[4][9]6.2.2.1 中医经络检测信息采集指标十二经络的导电性能(经络电阻)。
6.2.2.2 中医经络检测采集过程规范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均参照各厂家、各型号仪器要求执行。
6.2.3 舌象仪[10]可拍摄数字舌图,对舌质舌苔的颜色、舌苔面积、舌苔厚度进行定量与半定量的描述与分析。
6.2.3.1 舌诊信息采集指标[11]舌象、舌色、舌形、苔色、苔质。
6.2.3.2 舌象采集过程规范[12]舌象采集人员应经专门培训,受检者舌象采集应为空腹或餐后2小时进行。
采前漱口,以避免食物染苔。
具体采集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按照各厂家、各型号仪器要求执行。
6.2.4 脉象仪[12]可采集脉图,确定脉名,同时通过分析脉搏波的各项参数,对脉象进行评估。
6.2.4.1 脉诊信息采集指标脉象典型特征:浮、沉、迟、数、促、结、代、疾、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弦、芤、革、牢、濡、弱、散、细、伏、动、平脉。
6.2.4.2 脉象采集过程规范[13]受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弯曲,在腕关节下面垫一松软的脉枕,使局部气血畅通,便于诊察脉象。
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按照各厂家、各型号仪器要求执行。
6.2.5 四诊仪[14]将中医舌诊、面诊、脉诊、问诊整合,可提供中医诊断信息客观采集与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健康状态辨识、健康状态干预调整建议、疗效评估、慢病管理等技术服务。
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按照各厂家、各型号仪器要求执行。
6.2.6 红外成像检测[15]利用红外成像检测得到人体表面温度图像,依据中医有关脏腑-体表对应关系的理论,对图像热源的分布、形状进行分析和评估。
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按照各厂家、各型号仪器操作要求执行。
6.2.6.1 红外成像信息采集指标上身正位、上身背位、上身右位、上身左位、下身正位、下身背位、下身右位、下身左位、头面正位、头部左右位、双足底体位,共拍摄12个采图体位的红外热图。
6.2.6.2 红外成像采集过程规范[16]6.2.6.2.1 红外成像检测采图环境要求:温度20~24℃,湿度50~60%,无风、无强光干扰,检测室制热或制冷源远离受检者。
一般多采用封闭的仓体式检测室。
6.2.6.2.2 对受检者的要求,检测前一天宜饮食清淡、禁辛辣、寒凉之品,能饮酒;检测前应清洗脸上化妆品或身体涂抹的药物,摘掉饰物;束起头发,暴露前后发际,脱光衣服,全身放松,进入安静状态。
6.2.6.2.3 请受检者到指定位置做相应拍摄体位姿势。
调整摄像头位置,使受检者处于检测正中位置,以摄影网格为主,进行摄影。
6.2.6.2.4 完成一位受检者拍摄,保存拍摄信息,出具红外成像检测报告。
6.3 中医健康状态评估[17]综合个体基本信息、四诊信息、体质类型、风险问卷调查、经络检测、红外成像检测等情况,辨识受检者健康状态和变化趋势,并据此评估个体人健康状态的种类和风险。
6.4 中医健康体检报告解读综合受检者的中医健康体检信息和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结果,对中医健康体检报告从个人生活习惯、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诸多方面作个体化、前瞻性的解释说明和分析。
7 服务流程图附录A(规范性附录)健康风险评估调查问卷尊敬的受检者:您好!欢迎加入《健康风险评估调查问卷》。
本项服务的目的是:通过体检及采集相关信息对您的健康进行综合评估,以了解您的健康状况,评价健康风险,进而指导您维护和促进健康。
我们充分尊重个人信息隐私权,任何个人或机构未经您的许可或授权,均不能获得您的任何个人信息。
请如实回答每一个问题,在与您相符的选项上划“√”,谢谢合作!填表说明:1.本问卷仅作为了解您健康状况的档案资料。
为保证调查质量,方便随访,请填写真实姓名,并留下联系电话。
2.填写调查表一律使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请不要使用铅笔或红色笔。
3.书写尽量工整,字迹清晰,避免潦草模糊。
4.有选择项的,请在相应位置上打“√”;有横线的地方,请在横线上填写文字或数字。
对于调查表各题的选项中未列出的情况,请填写在“其他____________”项的横线上。
5.除特殊标明的问题外,均为单一答案的选择题。
6.如果有选项错误,应使用双横线将原选项划去,重新勾出正确选项,不要将原选项涂黑或使用其他涂改方法。
7.填写调查表时,应逐项认真填写。
填写完成后,确认所有应填写的内容没有遗漏。
健康风险评估调查问卷(标准版)[09]居住环境注: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监制并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