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边塞征战诗鉴赏PPT课件
高考边塞征战诗鉴赏PPT课件
15
2019/10/17
16
1.上片描写了边塞景物,溶进作者的感情。用60字 左右的短文把诗人在这种景物中的感情描绘出来,可 以有适当的想像。
天空是空荡荡的,雁早已回到衡阳的回乐峰越冬去了; 地上是万山丛中一座空城,在落日的映照下升起一缕 直上的狼烟。满眼是荒凉肃杀的异乡情调,,满耳尽 是胡笳声、马嘶声、秋风声,这些声音与戍楼鼓角混 杂在一起。整日整夜耳闻目睹这些边塞的“异景”, 又怎能不触动戍边将士的“异情”呢?
2、中晚唐: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 的基调,但国势渐衰,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 多少惋伤。
3、宋代: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
国家在民族争斗中一直处于劣势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
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7
二、要注意区别每首诗思 想内容上的差别和各自的 思想感情特点。
18
5.对这首词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衡阳雁去无留意”,句中“衡阳”借指南方。雁无留意, 反映出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苍凉。
B.“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 悲凉心情的笛声、马声、号角声等。此句从听觉上进一步渲染 沉重的气氛。
边 塞 征 战 诗 鉴 赏
镇江实验高级中学 语文组 1
总论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 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 庭以博取功名比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 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 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
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 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又因为每个朝代 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 高昂或低沉;还因为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 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情况相当 复杂。
自夸 贬抑
4.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分别表示“褒”与“贬” 的不同态度。从诗中找出这两种人,并说说作者赞扬 什么,反对什么。
“幽并客”和“游侠儿”。 赞扬戍边战士慷慨 豪迈,保卫祖国的精神。批评那些骄矜恣纵、自夸勇 武的人,他们徒有从武的外表,却只停留在向人夸耀 骏马,而并没有捐躯赴难、为国牺牲的豪侠实质。 12
2
唐代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 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 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 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 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 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3
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 剑、戟、斧、刀、琵琶、胡笳、羌管(羌笛)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轮台、龟兹、夜郎、 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 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玉关(玉门关)、关山、黑山、烽火台、戍楼、 黄河、青冢、金河等
莫学游侠儿, 矜夸紫骝好③。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故址在宁夏固原县。②幽并客:指幽
州、并州武勇之人。 ③ 紫骝:骏马名。
1.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 什么含义?
边塞的艰苦。
11
2.“皆共尘沙老”描写怎样的生活?作者对“幽并客” 表现什么态度?
献身于保卫祖国的征战生活。赞扬他们的慷慨豪 迈精神。 3.“矜”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作者用此词包含怎样 的感情色彩?
2.“浊酒一杯家万里”,句中“一杯”、“万里”分 别包含着什么言外之意?
孤独之感 思乡之情
17
3.诗人为什么在“归无计”之前加上“燕然未勒” 四字? 表现了胸怀壮志的将军抱负未能实现的无奈感慨。
4.分析末句“白发”和“泪”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是年华流逝,功业不知何时才能建立的惆怅,
另一方面是思念家乡的苦闷。
4
归纳特征
(1)内容
景——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景色单调)
统治者—— 穷兵黩武
人 将士 友人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杀敌豪情) 思乡念亲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5
6
一、对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要有所了解 1、盛唐: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 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 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5.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八月萧关道”既点明了时令又点明了边塞的具 体地点。
B.“出塞入塞”暗示边塞形势紧张,“处处黄芦草” 显示将士戍边环境的艰苦。
C.“尘沙”指边塞沙场,诗人歌颂了戍边战士长期 守卫边境沙场,愿与“尘沙”共老的精神。
D.七、八句劝勉戍边战士勤练战马,掌握保家卫国 的杀敌本领。
6、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报效国家的激情
7、报国无门的愤慨
9
三、风格与手法很不相同
艺术风格:
雄壮豪迈 苍凉悲慨 凄凉悲愤 豪放旷达 慷慨悲壮 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常用手法:比喻 夸张 用典、 渲染、虚实结合
10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 八月萧关道①。
出塞入塞寒, 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②,皆共尘沙老。
8
表达的感情主要有:
1、表现出戍边将士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英
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2、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
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
3、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4、谴责统治者穷兵黩武,领兵将领骄傲轻敌,
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统治者不懂得体恤
将士。
5、出征将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
D (并非“劝勉”,而是劝戒不要学“游侠 儿”。)
13
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这首是写边塞征战之诗,唐代的《塞下曲》(以及 《塞上曲》)源于汉乐府,但又是乐府新诗。
B.第一句中的“空”字既表现桑叶已经落尽,也表 现林中空空,渲染了边地荒凉冷落。
C.这首诗重在描写萧关仲秋的自然环境,然后抒发 了对驰骋沙场的健儿们的歌颂,由景到情。
D.诗人将戍边战士与“幽并客”作了正反对比,目 的在于突出戍边战士长期驻守边塞的决心。
D (诗中用“幽并客”指戍边战士,把他们与 “游侠儿”作正反对比。)
14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 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 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 军白发征夫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