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最新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库(含标准答案)

2019最新大学语文期末考试题库(含标准答案)

2019年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哭小弟》中使主题升华的关键转折句是()。

∙ A 他虽无可以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却有一个普通人的认真的、勤奋的一生∙ B 他那颗丹心,那颗让祖国飞起来的丹心,顽强地跳动,不肯停息∙ C 这样壮志未酬的人,不只他一个呵∙ D 历史正是由这些人写成的【正确答案:】C【解析】用排除法, B、 D没有转折之意, A C比较,选 C,由小弟一个人升华到一批人。

2.下列文章中,主要采用今昔对比写作方法的是( B )A.《哭小弟》B.《香市》C.《纪念傅雷》D.《都江堰》3.《秋夜》所写的形象中,象征遭受蹂躏却还抱有希望的弱者的是( B )A.小青虫B.小粉红花C.蝴蝶D.蜜蜂4.下列《张中丞传后叙》中的典型事例,用来刻画许远形象的是(B )A.背诵《汉书》B.为国让贤C.拔刀断指D.抽矢射塔5.《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具有()。

∙ A 深厚的情感蕴涵∙ B 鲜明的对比色彩∙ C 新颖的意象群落∙ D 清晰的情感逻辑∙ E 古朴的语言风格【正确答案:】ABCD【解析】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用排除法作答。

6.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象征南宋国势衰微的景物有()。

∙ A 落红∙ B 芳草∙ C 蛛网∙ D 飞絮∙ E 斜阳【正确答案:】AE【解析】考点是对这首诗的理解,词中的残春景象是南宋局势风雨飘摇的象征。

7.下列诗篇,表达诗人重游故地时眷恋、珍惜而又略带忧郁情怀的是()。

∙ A 闻一多《一句话》∙ B 徐志摩《再别康桥》∙ C 裴多菲《我愿是一条急流》∙ D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正确答案:】B【解析】考点是课文内容,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重游故地时眷恋、珍惜而又略带忧郁的情怀,寄托着他对西方文明的深挚向往和追求。

8.下列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法的有( ABD )A.《谏逐客书》B.《论毅力》C.《寡人之于国也》D.《五代史伶官传序》E.《答司马谏议书》9.“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的情景交融方式属于()。

∙ A 自然天成∙ B 融情入景∙ C 移情于景∙ D 因情造景【正确答案:】B【解析】《秋兴八首》(其一)这首诗中,首联和颔联都是融情入景,颈联是移情于景。

10.李清照《声声慢》中引发词人故乡之思的景物是( B )A.晚风B.过雁C.黄花D.细雨11.《香市》的主要特点是()。

∙ A 层层深入∙ B 夹叙夹议∙ C 即小见大∙ D 因人见我【正确答案:】C【解析】这篇文章通过“香市”今昔的变化,写出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凋敝及其对市镇的影响,反映了旧中国由封建经济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转变,并没有给农村带来发展和繁荣。

12.《马伶传》的中心意旨是()。

∙ A 反映当时金陵梨园的激烈竞争∙ B 讽刺当朝宰相顾秉谦∙ C 叙述名演员马伶一生经历∙ D 赞扬马伶深入生活、精益求精的精神【正确答案:】D【解析】马伶先败后胜的经验说明文艺创作要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和熟悉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习,而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有吃苦耐劳、潜心专研、精益求精的精神。

13.下列诗词语句中,借比喻抒情的有()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秋兴八首,融情入景)B.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借比喻抒情)C.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铸,鹧鸪天,借比喻,借典故抒情)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借比喻抒情,自喻)E.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徐志摩再别康桥,借比喻抒情)分析:直接抒情:《湘夫人》,《长恨歌》,《声声慢》《一句话》《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自然天成:《饮酒》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湘夫人》《秋兴》《长恨歌》移情于景:《声声慢》《长恨歌》《秋兴》《再别康桥》因情造景:《湘夫人》《长恨歌》《雨巷》诗歌的抒情借事抒情:《蒹葭》《湘夫人》《鹧鸪天》《再别康桥》《八声甘州》《长恨歌》借举止抒情:《行路难》《长恨歌》《饮酒》《鹧鸪天》《摸鱼儿》《再别康桥》《八声甘州》间接抒情借比喻抒情:《虞美人》《长恨歌》《声声慢》(自喻)《摸鱼儿》《再别康桥》借象征抒情:《行路难》《一句话》《蒹葭》《早雁》《摸鱼儿》《雨巷》《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借典故抒情:《行路难》《鹧鸪天》《摸鱼儿》14.《容忍与自由》的主要论点有()A.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B.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C.人是为别人而活着的(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D.“喜同恶异”是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E.“绝对之是”根本不存在参考答案:ABDE;15.下列诗词中,风格可以形容为“肝肠似火,色貌如花”的是()A.李白《行路难》(其一)B.贺铸《鹧鸪天》C.李清照《声声慢》D.辛弃疾《摸鱼儿》分析:李白《行路难》(其一)反映了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的矛盾心理。

一方面,长安的生活,使他看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他对现实满怀激愤,却又无可奈何;另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疑,又使他能自我勉励,振作精神,充满希望,向前奋进。

贺铸《鹧鸪天》这是一首悼亡词,表现作者对亡妻赵氏的深挚追怀。

词中通过旧地重游抒发感情,追念了作者与亡妻长期同甘共苦的生活中培育出来的深厚爱情。

C.李清照《声声慢》抒写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境况及内心深处无比深沉的哀愁。

辛弃疾《摸鱼儿》本词通过宫中美人的春愁闺怨,抒发了作者对国运危迫,抗金形势衰微的担忧,以及报国无门,有志难伸的郁闷悲愤。

本词"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寓豪放于婉约之中,风格刚柔相济参考答案:D.辛弃疾《摸鱼儿》;16.下列《饮酒》(其五)诗句中,体现诗人陶醉于自然景物的是()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分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忘世;“大隐于市”精神超脱功名的深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忘我;描写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忘言;在物我深化中体验到的难以言传的生命真谛;参考答案: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7.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红衰翠减”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 B 拟人∙ C 借代∙ D 拟物【正确答案:】C【解析】红代指花,翠代指绿叶。

18.《陌上桑》中,拒绝使君“共载”所表现的罗敷性格特征是()A.机智B.坚贞C.善良D.温柔答案:B19.下列作品属于乐府旧题的是( B )A.《饮酒》B.《行路难》C.《陌上桑》D.《秋兴》20.《郑伯克段于鄢》中略写了( B )A.母子、兄弟矛盾激化的原因B.郑伯克段于鄢的战争经过?C.颖考叔“食舍肉”劝说庄公的经过D.母子“隧而相见”和好如初的经过21.朱光潜在他的文章《选择与安排》中引用孟子“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的话来说明( D )A.选择材料的重要性B.安排材料的重要性C.学习写作理论的重要性D.强调写作实践的重要性22.鲁迅在他的杂文《灯下漫笔》中指出的“第三样时代”的含义是( C )A.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B.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C.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D.封建社会的时代23.《始得西山宴游记》文章开篇并不切入正题,而是先写平日游览众山的情景,这里采用的表现方法是( B )A.侧面衬托B.铺垫C.暗示D.烘托24.贯穿《文与可画谷偃竹记》全文的线索是( C )A.偃竹图B.胸有成竹C.画竹D.文与可的生平事迹25.《都江堰》所写到的器物中,象征为民造福的是( B )A.金杖B.长锸C.铁戟D.钢锤26.下列作品,属于托物言志的是()A.《蒹葭》B.《陌上桑》C.《饮酒》(其五)D.《早雁》解析:教材提示。

答案:D27.李白《行路难》中情感流程的特点是( C )A.逐层递进B.逐层减退C.起伏跌宕D.平缓舒展28.《香市》的主要特点是()A.层层深入B.夹叙夹议C.即小见大D.因人见我解析:教材提示。

答案:C29.《马伶传》的中心意旨是()A.反映当时金陵梨园的激烈竞争B.讽刺当朝宰相顾秉谦C.叙述名演员马伶一生经历D.赞扬马伶深入生活、精益求精的精神解析:本题很容易错选B项,文章写马伶直接向现实中的人物原型学习,塑造出具有震撼力的艺术形象,具有讽刺意味,但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一事例赞扬马伶的追求艺术的精神。

所以,选D项。

答案:D30.《前赤壁赋》“主客对话”中,“客”的主要情感倾向是()A.功名难就B.乐观旷达C.人生无常D.适意自然解析:通过阅读文章可知,“客”方由对人生的短暂无常而衍生出一种悲观情绪,所以,主要要情感倾向正是“人生无常”。

答案:C31.《吃饭》一文主要论点是1,吃饭背后名实不符的社会人情世态;2,吃饭要有音乐;3,吃饭有许多社交功能4,吃饭有时像结婚;32.演绎法;4,归纳法;33.“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运用的论证方法是1,对比法;34.“设法了解一下与你所在的社会圈子不同的人们所持有的种种看法”是一种1,丰富心里想象力的好办法;2,摆脱心理郁闷的好方法3,摆脱某些武断看法的好办法;4,外出旅游的好办法。

35.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隐含家破人亡之痛的词句是()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C.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解析:教材提示。

答案:C36.胡适在《容忍与自由》中认为,缺乏容忍雅量的心理根源是( C )A.年轻气盛B.狂妄自大C.喜同恶异D.愚昧无知37.下列诗歌,整体描绘“可望难即”情境的是()A.《蒹葭》B.《长恨歌》C.《湘夫人》D.《早雁》分析:对四首诗词的的理解。

《湘夫人》描写的是湘君约湘夫人见面,而最终也没能相见情景,表达了对湘夫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长恨传》。

是歌颂唐明皇李隆基与杨玉环之间的真挚爱情的长篇叙事诗。

《早雁》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少数民族回鹘乌介可汗率众向南骚扰。

北方边地各族人民流离四散,痛苦不堪。

杜牧当时任黄州刺史,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深为关注。

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而寄予深切同情。

《蒹葭》的中心意象是:“在水一方”。

表明人类面临的可望不可即的人生境遇。

追寻的两种境况:一种,逆流追寻,茫茫秋水,纵横间隔,山高水复,道阻且长;另一种,顺流追寻,痴情恍惚,若有若无,幻像迷离,“宛在水中央”。

两种的结果都是可望不可即。

参考答案:A.《蒹葭》38.下列文章中,主要采用今昔对比写作方法的是( B )A.《哭小弟》B.《香市》C.《纪念傅雷》D.《都江堰》39.《马伶传》:“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