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关于读后感800字【三篇】

高中生关于读后感800字【三篇】

高中生关于读后感800字【三篇】
人的价值=尊严+爱——《简爱》读后感2个月的暑假,学校布置
了一些作业,让我们读几本好书。

对于我来说,我并不怎么喜欢读那
些过于乏味的教育性重的书。

所以我就选了《简爱》,其实我很早就
想读这本小说,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把它读完,借着这个机会,我
就去网上读了这本小说。

小说女主人公简爱,对于她,我有的是欣赏和赞美,她追求独立,追求男女之间精神的平等。

虽经历不幸却热爱生活,并把爱带给每个
需要她的人。

为了自己的爱的信念,平等的真实纯粹的爱,甚至毅然
放弃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爱情,并最终也自己的爱人实现了精神上
的平等,简爱的一生,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却是平凡而不平庸。

而简爱的好友—海伦,充满智慧和爱心的小女孩。

海伦的忍耐是
常人无法理解的,包括简爱。

海伦因小事受鞭罚,简认为这是无法忍
受的。

她说:“要是他用那个鞭揍我,我会从她手中夺过来,我会当
着他的面把它折断。

不过海伦却以圣经中的以德报怨,告之以忍耐既
然无可避免就非忍受不可,命中该你忍受的事如果你说受不了,那是
软弱和愚蠢的。

简惊异而无法理解这种信条,也无法理解和赞同她的
宽容,不过她感觉到了海伦是“凭借一种我所看不到的光来考察事物的”
比起简爱的反抗、海伦的忍耐更耐人寻味。

而小说中,简爱与罗切斯特一波三折的爱情,让我形成了最初的
爱情观。

在罗切斯特先生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
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

不应该认为她是仆人,而
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和那颗没有受
到世俗社会的污染心灵,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作了一个能
够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流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

他的真
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
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她这样讲,“我要遵从上帝
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
时所接受的原则”,“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

这是简爱告诉罗切
斯特她必须离开的理由,但是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东西是简爱意识
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

哪个女人能够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亲密的人所欺骗呢?简爱承
受住了,而且还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

在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爱
情力量包围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
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说的结局很完美,作者美好的生活理想——尊严+爱。

如今的
社会,为了金钱与地位,大家在穷与富,选择富;爱与不爱,选择不爱,很少有人像简爱那样为了爱情不顾一切。

我真的很喜欢简爱的性格,也喜欢这本小说,所以在闲暇之时,希望大家都能抽出时间去阅读。

【篇二】
读完这本书,我有很多感悟。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我十分喜爱它。

相信大家都知道并且都读过这本书,故事的内容就不需要介绍了。

看完这本书后,特别是了解了巴金的生平后,我真的觉得书中的
觉慧与巴金本身十分相似。

残酷的现实确也教育了青年巴金:母亲死后四个月,二姐就患
“女儿痨”死了。

她性情温和,从小熟读《烈女传》,她学到了很多
封建“妇道”,知道作为女人,要顺从一切,忍受一切。

那本书里,
有个寡妇因为陌生的男子拉了她的手,她便把自己的手砍掉;有个王妃,官里起火,她甘愿烧死,也不出来,因为怕失体面。

二姐熟读这
本书后,显得与她年龄不大相符的沉默与忧郁。

祖父生日的三天后,
她的生命就结束了。

大哥的处境十分困难,巴金是非常了解的。

大哥本来与一个从小
在李家走动的巴金表姐很好,但是这门亲事后来没有成功,他用在祖
宗神位前拈纸团的办法,选中了另一个姓张的姑娘。

大哥心事成虚话,虽满肚委曲,但也没有反抗,也从不曾想到反抗。

后来祖父死了,恰
好这时大嫂怀孕,临盆在即,这就成为叔婶们打击他们的可趁之机,
他们一方面在祖父灵堂前提出分遗产,一方面又认为祖父去世不久,
长房在服孝期间,在家生孩子,将与祖父在天之灵相冲,因而竟然要
求大哥送妻子到城外一个偏僻的乡村去生产,说离开家里越远越好。

大哥在大家庭中与长辈因循、敷衍、妥协、服从惯了,并不能接
受巴金兄弟要让大嫂留下来在家生产的建议。

他最后还是拿着衣被陪
着自己的夫人上轿,到城外把孩子生了下来。

虽然,大嫂并不像《家》里的瑞珏那样难产而死,但当孩子弥月以后,大嫂抱着孩子回家,巴
金看着叔婶们脸上所显露胜利者虚伪表情,愈益增加了他对这个大家
庭的憎厌。

巴金是觉慧吗?高家的悲剧源于李公馆经历的悲剧;鸣凤、瑞珏、梅表姐这些悲剧人物的诞生,是巴金从李家悲剧生活的经历中提炼出
来的,这是因为巴金所感受到的不但仅是个人的悲剧,他感受的是一
代人的悲剧。

正是巴金在封建大家庭中经受了大量的心灵折磨以后,
最后才演化成了小说《家》中觉慧的决心和眼泪。

他比觉慧看到的更广,也更深。

能够说巴金的《家》是他对自己的家族生活的记叙和讽刺。

这些便是我读完这本书的感想。

【篇三】
很长时间了,终于把《高老头》这本文学巨著给看完了,《高老头》读后感--钟宪良。

说它是文学巨著,自有他的道理。

巴尔扎克把
一八一九年到一八二零年初的巴黎描绘得栩栩如生,当你捧着这本书
阅读着其中人物的各种语言,思想和动作,你就会从这位作者细致的
语言中感受到当时巴黎的背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