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是主观的一辩稿

美是主观的一辩稿

一辩陈词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很高兴与对方辩友在这里讨论“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个话题,首先,开宗明义:美是人们在接触具体事物,受其刺激和影响后,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取出来的有别于丑的相对抽象事物;主观是由脑子或感官内部或外部条件引起的主观感觉、认识、愿望等意识和精神;客观是在意识之外,不依赖主观意识而存在的。

美本身不是一个具体实在的物或事件,所以,我们要从美的本质、产生和作用判断其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对我方观点进行阐述:
一、从马哲出发:我们要以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美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永恒的绝对
的美是根本不存在的。

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而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唐朝以胖为美,现代女性却人人追求骨感美。

女性身材燕瘦环肥,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美的载体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审美的主体。

二、从美的产生来讲: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美并非事物的属性,它是物的形状与“人
心的特殊构造”相契合而产生的快乐和满足。

只有人去感知某一事物,其具有的属性与人有了共鸣,才产生了美,使人得到美的感受。

美产生于主观,作用于主观,所以美是主观的。

这就好比一块冰本身有温度,却无所谓冷暖,只有人以触觉去感知,才能知道:“冰是冷的”。

三、从美的本质来说:中国当代美学创始人吕荧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说:“美是人的社会
意识”。

人对美的认识不同,而且同一个人对美的认识也会有变化,所以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这实际上就是说,美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就在于它是人作为审美主体对社会存在的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反映、判断或评价。

这里我们要明确的是,美是主观的,并不代表我方是从唯心主义出发,这种观点以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客观的社会存在解释观念的形成,以观念的作用解释美的形成。

四、从现实层面看:康德说:“美具有主观的普遍性,正如意识有很多共通性一样,很
多人看待同一样事物都觉得美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以往对“美是客观存在”的错误认识就源自审美的普遍性,比如同一首歌,你听着好听,我听着也好听,于是就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了,显然,根据唯物论,这也是不成立的。

正因为人的情感与想象,我们拥有了一个斑斓的美的世界,我们的生活才会多彩而美好。

我们可以去听、去看,去感受去分享彼此的幸福,哪怕满地落英,哪怕漫天残星,只要心存美好,处处春暖花开!谢谢!
敬请指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