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学_PPT课件
[预 后] 影响因素:病理类型、分级 肌层浸润深度 患者全身状况 治疗方案 5年生存率:Ⅰb期94% Ⅰc期87% Ⅱ期84% Ⅲ期40%-60%
[随 访]
术后2年内:每3-6个月疗 3-5年:每6个月-1年
盆腔检查、CA125、B超、CT、MRI、胸片
[预 防]
1、定期妇科检查,注重高危因素。 2、围绝经期,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
1、卵巢上皮性肿瘤 好发年龄30~60岁 良、恶性、临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
(1)浆液性肿瘤 (2)粘液性肿瘤
[病 理]
(1)浆液性肿瘤 良:浆液性囊腺瘤:占良性肿瘤25% 单侧:球形,大小不等。 镜下: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 内为单层立方形 或柱状上皮间质的砂粒体
[病 理]
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 双侧多见,乳头向囊外。 上皮层不超过3层,无间质浸润。 5年存活率90%以上。
[鉴别诊断]
1、绝经过渡期功血:诊断性刮宫 2、老年性阴道炎:阴道壁粘膜有出血点 3、子宫粘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分段诊断
宫腔镜 4、原发性输卵管癌:“三联症”分段诊断 5、宫颈管癌:分段刮宫,宫颈活检,B超
子宫肉瘤:分段刮宫,宫颈活检,B超 6、子宫内膜炎,宫腔积脓
[治疗]
手术 手术加放疗 放疗 孕激素治疗 抗雌激素治疗 化疗
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较大,多为单侧, 多房。囊壁厚,有实质性区域和乳头, 上皮不超过3层,核分裂少,无间质浸润
妇科肿瘤学
妇科肿瘤
外阴肿瘤 宫颈癌 子宫肿瘤 卵巢肿瘤 输卵管肿瘤
子宫肌瘤
[概 述]
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根据尸检资料35岁以上妇 女约20%有子宫肌瘤。
由平滑肌、结缔组织组成,年龄以30-50岁多见
[发病因素]
1、雌激素作用:肿瘤中雌二醇含量及ER高 2、孕激素作用:孕激素及PR,促进肌瘤增殖 3、遗传:25%-50%子宫肌瘤存在细胞遗传学的 异常。
应加以警惕 3、正确应用雌激素
卵巢肿瘤
[概 述]
女性生殖器常见肿瘤, 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因卵巢深藏盆腔,不易触及。 卵巢癌早期无症状。 卵巢癌五年存活率20~30%
[发病高危因素]
1、遗传、家族因素 2、环境因素 3、内分泌因素,未孕,易发病
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合并卵巢癌机会高
[病 理]
[病 理]
恶性 浆液性囊腺瘤,占40~50% 5年存活率20~30%
双侧多见,半实质性,结节状,有乳头 镜下:上皮增生4~5层以上。
细胞异型明显;癌细胞向间质浸润
[病 理]
(2)粘液性肿瘤 良性:粘液性囊腺瘤,占20% 单侧,巨大、光滑、多层 囊内面胶冻 粘液。 镜下: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 内为单层高柱状上皮; 穿破后形成腹膜粘液瘤
[分 类]
1、生长部位 宫体肌瘤(90%)、宫颈肌瘤(10%)
2、与子宫壁的关系: (1)肌壁间肌瘤60-70% (2)浆膜下肌瘤20% (3)黏膜下肌瘤10-15%
3、多发性子宫肌瘤
[病 理]
巨检:实质性、球型、单个、多个、 镜检:梭形平滑肌细胞及纤维结缔组织
[诊断及鉴别诊断]
1、妊娠子宫 2、卵巢肿瘤 3、子宫腺肌瘤 4、子宫恶性肿瘤 5、其他
[转移途径]
1. 直接蔓延 2. 淋巴转移
宫底部→阔韧带上部淋巴网→盆伞韧带→卵巢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宫角部→圆韧带→腹股沟淋巴结 子宫下段、宫颈管→宫旁、髂内、髂外、髂总 子宫后壁→宫骶韧带→直肠淋巴结
3. 血行转移
[临床分期]
[临床表现]
1.症状: ① 阴道流血:绝经后流血占65%~70% 围绝经期妇女月经紊乱 40岁以下月经过多、紊乱。 ② 阴道排液:血性、浆液性 ③ 下腹疼痛 ④ 全身症状
子宫肌瘤合并妊娠
妊娠期:流产、早产;胎位异常;胎盘 前置;肌瘤变性等。
分娩期:阻塞产道造成难产;宫缩乏力 引起产后出血、产程延长
产褥期易发生肌瘤变性。
子宫内膜癌 Endometrial Carcimma
[概 述]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 指子宫内膜发生的癌,以腺癌最常见 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 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 女性全身恶性肿瘤7%。近年发病率上升
手术前放疗: Ⅱ、Ⅲ期患者可在术前放疗
3、放疗
有严重合并症 不能耐复手术 Ⅲ、Ⅳ期不宜手术者。
4、孕激素治疗:辅助性治疗和姑息性治疗。
晚期或复发者\不能手术者\年轻、早期者\
孕激素受体阳性者
甲羟孕酮200-400g/d×3月,密切随访
5、抗雌激素治疗:单独应用TAM对子宫内膜癌
的治疗作用很弱。
6、化疗:子宫内膜癌对化疗药物敏感性不高,加 之其治疗对象多为晚期和复发患者,化疗疗效并 不理想。
1、手术治疗: Ⅰ期:筋膜外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术
透明细胞癌,浆液性乳头状癌, 未分化癌浸润肌层≥1/2 须行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Ⅱ期:广泛子宫切除+双侧盆腔淋巴清扫术+腹 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2、手术加放疗 手术后放疗:目的是减少肿瘤局部复发、提高生
存率。 Ⅰ期患者腹水中找到癌细胞 Ⅰ期患者有深肌层浸润
[发病相关因素]
1. 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长期刺激 2.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3. 体质因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4. 绝经后延 5. 遗传因素
[病 理]
巨检: ⑴ 局灶型:息肉菜花状,癌灶小,可浸润肌层。 ⑵ 弥散型:面广,较少有肌层浸润。
镜检: ⑴ 内膜样腺癌:最常见 ⑵ 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 (腺角化癌、鳞腺癌) ⑶ 透明细胞癌 ⑷ 浆液性腺癌
[处理]
1、随诊:肌瘤小,无症状,3-6月随访一次。 2、药物:肌瘤较小、症状轻或不明显、近绝经
年龄及全身情况不能手术者。 雄激素、GnRH-A、孕三烯酮、米非司酮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子宫大于妊娠2个半月大小, 症状明显致继发贫血,黏膜下肌瘤或怀 疑有恶变者。
手术方式: 1、肌瘤切除术 2、子宫切除术
[临床表现]
2.体症 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子宫增大,软。 晚期:子宫 明显增大,触痛。 附件 包块,增厚。 贫血、全身衰竭、恶液质
[诊 断]
1.病史:症状、体征 2.分段诊刮: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方法 3.辅助诊断: (1) 细胞学检查:涂片找癌细胞,作为筛选 (2) B超 (3) 宫腔镜 (4) MRI、CT、淋巴造影、CA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