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安全治理制度
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3)
二、护理质量治理制度 (3)
三、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4)
四、护理安全治理与监控措施 (5)
五、重要护理操作告知制度 (8)
六、病人身份识不程序 (8)
七、患者身份查对制度 (9)
八、护理危险值报告流程 (11)
九、患者意外跌倒应急预案 (12)
十、住院患者约束带使用规范 (12)
十一、患者坠床防范制度 (13)
十二、跌倒的防范治理制度 (14)
十三、跌倒与坠床上报及处理流程 (15)
十四、跌倒事件报告 (16)
十五、手术安全检查制度 (17)
十六、手术部位确认标识制度与规范 (18)
十七、使用监护仪的治理方法 (19)
十八、使用输液泵、注射泵的治理制度 (19)
十九、标本采集核对制度 (20)
二十、皮肤压伤登记报告制度 (20)
二十一、皮肤压伤治理制度 (22)
二十二、住院患者压疮处理流程 (23)
二十三、压疮报告单 (24)
二十四、住院患者转运流程 (25)
二十五、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治理制度 (26)
二十六、护理投诉治理制度 (27)
二十七、护理差错事故治理制度 (28)
二十八、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措施 (29)
二十九、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30)
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法案
1.依照医院的总体规划,总结本部门的特点及工作重点制定年度工作打算、季度工作打算、月工作打算及周工作打算。
2.依照工作打算制定具体考核方法。
3.按工作打算及考核方法检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重点检查实施及落实情况。
4.由护理部质控组及护士长共同完成临床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检查。
5.将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反馈给相关科室及人员。
6.针对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此措施告知全体护理人员。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并作为护士长治理考核重点。
8.对临床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新项目做好相关人员培训并登记记录,制定相应护理常规,报护理部审批、备案。
二、护理质量治理制度
1.成立由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治理委员会,负责全面督导、检查。
2.负责制定各项质量检查标准,定期组织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反馈。
3.质量委员会成员定期召开会议,总结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缘故,提出改进措施并反馈到全体护士。
4.实行护理部、护士长二级网络质量治理,科室质检小组每周抽查两次,护理部每月全面查,并有记录。
5.将质量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当事人,并以护理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反馈给相应科室。
6.科室依照存在的问题和反馈意见进行改进,并以质量改进回复书的形式汇报护理部,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7.护理工作质量检查结果作为科室进一步质量改进的参考及护士长治理考核重点。
三、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1.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护理缺陷安全教育,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对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树立“以人为本,中意服务”的服务理念,用真心,真情为患者服务。
3.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新仪器的使用,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4.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均需履行告知程序,对新技术、新业务、自费项目、创伤性操作等需履行签字手续。
5.工作时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不随意脱岗。
6.维护全局,搞好医护配合,加强护患沟通。
7.按护理级不要求巡视患者,认真观看患者病情变化,按要求规范书写护理记录及一般患者护理记录。
抢救病人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
8.进行各项技术操作时,要严格按操作规程,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9.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10.注意药品配伍禁忌,紧密观看药物不良反应。
11.病房各类药品放置有序,加强安全治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12.如出现护理差错或护理投诉按规定及时上报科室领导及护理部,不得隐瞒,并保存好病历。
13.护理用具、抢救仪器要定期检查,保证处于备用状态,护理人员要熟悉放置位置,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14.按规定认真交接班,危重患者、新患者、年老体弱、手术、专门检查及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等患者要床头交接班。
15.按有关规定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并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包装破损、潮湿、污染等现象发生。
16.按规定处理医用垃圾,防止再次污染及交叉感染,给患者带来损害。
17.住院期间要保证患者安全,防止各种意外发生。
四、护理安全治理与监控措施
(一)治理制度
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结合各科室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安全治理有专人负责,定期组织检查,发觉事故隐患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与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认真观看病情变化。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5.对危重、昏迷、瘫痪患者及小儿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防止褥疮。
6.剧毒、麻、贵重药品专人保管,加锁,账物相符。
7.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治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抢救器械做好应急预备,一般不准外借。
8.抢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
9.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状态。
10.对科室水、电加强治理,保证不漏水、漏电,如有损坏及时维修。
11.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晰,分不放置,以免无用。
(二)监控措施
1.氧气治理
①用氧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②告知患者及家属勿在室内抽烟,氧气管道周围禁烟火和易燃品。
③定期检查氧气接口,发觉漏气及时维修。
④吸氧设施有“四防”标志(防热、防油、防火、防震)、并系有安全带,氧气筒的氧气不可用尽。
2.对危重患者及小儿防止发生意外措施
①防坠床小儿要使用有床档的小儿床;昏迷及烦躁者有专人守护,必要时加床档。
②防烫伤需要热敷的患者,护士要及时巡视,严格交接班;给婴幼儿、老人、昏迷、肢体瘫痪麻痹患者用热水袋时,温度在50℃以内,热水袋不可直接接触病员的皮肤。
(三)制度落实
1.执行分级护理,进行健康教育,术后及长期卧床初起活动者,
有人扶持,动作要轻慢,以防因体位变化,引起虚脱。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三查八对”,按时巡视病房,发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3.对急危重症患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
①昏迷患者专人护理,床旁备好压舌板、开口器、舌钳、纱布、吸痰器等,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
②做好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按摩,防止褥疮的发生。
③烦躁患者给约束带固定,注意松紧适度,观看肢体血运、温度、颜色等变化。
④严格执行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发觉隐患及时讨论处理并上报。
4.消防措施:对全员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掌握灭火器的操作规程,灭火器及消防栓保持性能良好,钥匙定位放置。
五、重要护理操作告知制度
1.对高度难度、风险性有创操作,实施前必须提早告知。
2.操作前向患者告知该项操作的目的、必要性和操作方法,以及由此带来的不适或意外,取得患者配合。
3.必要时由患者家属签字。
4.操作中关键环节仍要随时解释,尽量减轻患者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