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史主题论文浅谈宋代美术姓名梁思雅年级班级 11-01班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二零一二年五月摘要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和完备特别是宋朝,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鼎盛时期。
文人学士把书画视为高雅的精神活动和文化素养,并对绘画提出鲜明的审美标准,在创作和理论上都开始形成独特体系。
社会、宫廷、文人士大夫之间的绘画创作各具特色而又互相影响,使宋代绘画在内容、形式、技巧诸方面都出现群彩纷呈、多方发展的局面。
关键词:绘画鼎盛时期群彩纷呈AbstractChinese history in late feudal period, further mature and complete, especially the song of painting, be the heyday of ancient Chinese paintings. Scholars considered elegant spirit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ctivities and cultural literacy, and made a distinct aesthetic standard of painting, in writing and in theory are beginning to form a unique system. Social, Palace, between the literati painting creations each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action in content, form and technique of painting in the song make cluster color colorful, much development aspects.key words: drawing a period of great prosperityGroup color colorful目录中文摘要 (I)英文摘要 (2)第一章宋代绘画繁荣的原因 (3)第二章宋代山水花鸟画发展 (6)第三章宋代部分名家作品欣赏 (8)第四章宋代绘画对后世的影响 (12)参考文献 (13)后记 (14)长沙理工大学论文原创性声明 (15)第一章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山水画、花鸟画、士大夫文人画等各种形式异彩纷呈,又各自形成体系,构成宋代绘画繁荣的面貌。
宋代绘画呈现出繁荣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宋代是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政治局面安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市民阶层的扩大;其次,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使命阶层的壮大,导致百姓文化生活的需求多样化,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消费群体;另外,绘画这种文学形式的自身发展,以及对隋唐五代绘画的继承与发展,统治者爱好的推动等。
宋代的文人画题材广泛,在题材选择、形象处理及审美情趣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要求。
题材多以历史上的隐士、渔夫为主,以及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方面,这些都显示了画家关注视野的扩大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入。
文人士大夫画的艺术特点还表现在积极的探讨绘画理论上,如注重主观的表达和笔墨效果的运用等。
士大夫们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愉悦,目的在于自我的享受。
他们喜欢在画幅上题字、写诗,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引入绘画中,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段。
宋代绘画的繁荣与北宋的画院制度很有关系。
画院,西蜀和南唐都有,到北宋更成规模、建制了。
北宋的一些皇帝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宋徽宗赵佶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不可磨灭的书画家。
皇帝的好恶就是政府的决策,政府的提倡就能促进某一事物的发展。
赵匡胤建宋后就建了“翰林图画院”。
建院目的很可能是为皇家服务的,可是它也带动了绘画的发展。
图画院编制设四等:待诏、艺学、祗候、学生。
宫廷画家众多,民间画家更多。
北宋年间,画家辈出,见于史藉记载的就有200多人。
图画院待遇好,画家过去被贬为匠人的,这回可以穿绯衣、穿紫衣。
待遇是相当高了。
图画院内的级别还可以升迁。
另外画院广为招生,设立画学。
招生对象为“士流”(有社会地位身份的学生)“杂流”(社会地位低下的老百姓的子弟)。
招收“杂流”,总算是不拘一格揽人才了。
招生考试出画题,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画继》一书记载,大多数人画的是“系空舟岸侧,或举鹭于舷间,或栖鸦于蓬背”。
独第一名画的是“一舟人卧于舟尾,横一孤笛,其意非无舟人,止无行人耳。
”《乱山藏古寺》,第一名画的是荒山满幅,上出幡竿以见藏意。
《竹锁桥边卖酒家》,第一名画桥头竹外,挂一酒帘,上书酒字,便见酒家在内也。
等等。
这些考题,从艺术构思、从艺术想象力、表现力、含蓄力着眼,区别了“匠”和“艺”的界限。
唐代出现的文人画,从北宋中后期以后形成巨大的艺术潮流。
当时对绘画的收藏、品评和延纳画家作画已在上层文人中蔚然成风。
更有不少文人亲身参加绘画实践,像诗词一样用以寄兴抒怀,在题材选择、形象处理及审美情趣上,都有自己的独特要求。
他们在画幅上题字咏诗渐次增多,开辟了书画题跋的新天地,并能自觉地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引入绘画中,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段。
两宋时期文人士大夫中涌现了仲仁、扬无咎的墨梅,文同的竹,苏轼的古木怪石,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赵孟坚的水仙等,成为后世文人画家追随学习的典范。
此外较为著名者还有燕肃、、宋道、宋迪、蔡肇、张舜民等人。
文人士大夫在绘画理论上也颇有建树,欧阳修提出表现萧条淡泊的情怀,陈与义主张“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等一系列见解都具有代表性。
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影响到辽金地区,成为元明文人画发展的前导。
绘画题材风格的多样化,内容广泛,分科变细,专门化的发展。
绘画各科的发展宋代绘画分科更加细致、专门。
宋徽宗时期办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6科。
《宣和画谱》著录藏画,则分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10门。
孝宗乾道三年(1167)著成的《画继》辑录画家时,则分为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等8类。
这些现象反映了绘画表现范围的扩大和题材分工的细致、深入。
以上这些,使宋代绘画灿烂异常。
宋代绘画在确立中国绘画的审美范式,开创和丰富艺术语言,形成独特的符号体系等方面卓有贡献,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二章宋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崇文抑武的时期。
在山水化方面,北宋画家郭熙总结了前人绘画创作经验和自己的绘画实践后,在思想理论上创立了“三远论”。
这显示出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法则对空间关系的处理的独特技巧,而且还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空间审美意识。
这一时期的许多山水画家喜欢亲近自然,因而精确地画出不同地域、季节、气候的特征,追求优美动人的意境。
从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到用笔简括、章法高度剪裁的边角之景,显示了不同时期的卓越创造。
山水景物不仅是仙山楼阁、贵族园囿游赏、士大夫幽楼隐居的景色,更多的是南北方山川郊野的自然景色,其间穿插有盘车、水磨、渡船、航运、捕鱼、采樵、骡纲行旅、寺观梵刹、墟市酒肆等平凡生活情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通过真实的景物描写,体现优美的想像,塑造诗一般的意境。
花鸟画也是宋代绘画的重要类别,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宋代花鸟画家喜欢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他们笔下的花草虫鱼一丝不苟,极为精工细丽,在设色上,崇尚浓重典雅,造型周密端庄,反映出宋代绘画的美学特征。
代表人物如宋徽宗,北宋画家,书法家。
在政期间,扩充画院,兴办画学,鉴藏古画,编纂《宣和画谱》,使的宋代绘画达到我国鼎盛的。
他还擅长工笔花鸟画。
代表作《芙蓉锦鸡图》。
宋代是花鸟画空前发展的时期。
一方面有贵族家庭装饰之需而创作的出的“黄家富贵“的花鸟画风;另一方面文人士大夫的水墨花鸟画也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在花鸟画的繁荣方面,宋朝历代皇帝特别是宋徽宗的大力提倡起了重要的作用,涌现出了一批技巧高超的花鸟画家,崔白、刘松年、马远、夏圭等。
其中崔白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凫雁,注重写生,精于勾勒填彩,线条劲利如铁丝,设色淡雅,在继承徐熙、黄筌两体的基础上别创出一种清雅疏秀的风格。
他对院体花鸟画的兴盛产生很大的影响。
《双喜图》是他的传世名作。
宋徽宗赵佶政治上昏庸无能,但酷爱艺术并极有造诣。
他擅长绘画,尤工花鸟画。
代表作有《芙蓉锦鸡图》。
<芙蓉锦鸡图》是北宋徽宗赵佶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画描写了花枝和禽鸟的动态,芙蓉把锦鸡压得很低,栩栩如生,三种形象连在一起,构成了整体效果,使得整幅画既具体精到,又典雅堂皇,设色艳丽,充满活泼与吉祥的气氛。
它体现了宋代花鸟画的成就及其特色,也代表了这一时期花鸟画的一种独特艺术风格第三章李成:(919-967)宋初杰出画家。
字咸熙。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曾流寓青州(今山东益都)。
幼好文学,气调不凡,性情旷磊有大志。
画山水,北宋初推为第一。
其作品有:《盘车图》、《渔乐图》、《寒鸦图》、《山水图》等。
现在保存的宋画中有他和王晓合作的《读碑窠石图》。
《情恋萧寺图》《读碑窠石图》马远:宋代杰出画家。
字遥父,号钦山。
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县附近),侨寓钱塘(今浙江杭州)。
南宋画院待诏。
父世荣、伯父公显,兄逵,都是画院画家。
初师李唐,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他画树石等用郑虔的淡彩法,又颇类于巨然。
下笔严正,用雄奇简红的笔法,水墨苍劲的大斧劈皴,以坚实、爽朗有力的浅染来描写江南雄伟壮丽的山川。
兼画人物、花鸟,作人物有轩昂闲雅之气,与同时的夏圭,号称“马夏”。
《踏歌图轴》《洞山涉水图》夏圭,宋代杰出画家。
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
南宋画院待诏。
早年攻人物画,后来以山水画著称。
他与马远同时,号称“马夏”宁宗时任画院待诏,受到皇帝赐金代的荣誉。
夏圭擅长山水画,亦能画人物他的山水画师法李唐,又吸取范宽、米芾、米有仁的长处而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
虽然与马远同属水墨苍劲一派,但却喜用秃笔,下笔较重,因而更加老苍雄放。
用墨善于调节水分,因取得更为淋漓滋润的效果。
在山石的皲法上,常先用水笔淡墨扫染,然后趁湿用浓墨皲染,造成水墨浑融的特殊效果,被称为拖泥带水皲。
《山水十二景图卷》《临流抚琴图》赵佶:(1082-1135),北宋皇帝宋徽宗,擅长书法绘画。
他虽执政腐败无能,但使宋代的书画盛极一时,在书法上创造“瘦金体”。
《芙蓉锦鸡图》《池塘秋晚图》第四章宋代画家们所绘写的题材是多方面的,从大自然瑰丽的景色到细小的野草闲花,蜻蜓、甲虫,无不被捉入画幅,而运以精心,出以妙笔,遂蔚然成为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