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案例

第六章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案例

中原地区:江西、安徽、湖南、湖北、 河南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时代简介
宋朝 是中国历代朝代中,经济最 发达的,国民文化最兴旺的,科 技创新成果最多的,人口基数增 长最健康的,农作物单位面积产 量最高的, 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 繁荣鼎盛朝代 。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 历史上继五代十国后的朝代。分 为北宋 (960年—1127年,首都 开封)与南宋 (1127年—1279年, 首都杭州),合称兩宋。
徐黄异体 黄荃 珍禽图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 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分为五段:悉听琵琶、击鼓观 舞、欣赏王屋山跳六么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曲终人散。 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 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
宴的全过程。
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构图和人物聚散有致,场面有动有静。对韩熙载的刻画尤为突出,在画面中反复出现,或 正或侧,或动或静,描绘得精微有神,在众多人物中超然自适、气度非凡,但脸上无一丝 笑意,在欢乐的反衬下,更深刻的揭示了他内心的抑郁和苦闷,使人物在情节绘画中具备 了肖像画的性质。全图工整、细腻,线描精确典雅。人物多用朱红、淡蓝、浅绿、橙黄等 明丽的色彩,室内陈设、桌椅床帐多用黑灰、深棕等凝重的色彩,两者相互衬托,突出了
五代山水四家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荆浩 匡庐图
五代山水四家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关仝 山鼷待渡图
五代山水四家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董源 潇湘图
“董源山水有二种:一样水墨, 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样着色, 皴 文甚少, 用色浓古,人物多用红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种皆佳作也。” “董源善画,龙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又称“其用笔甚草
韩熙载屡次更衣 。
• 梁楷,祖籍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 ),南渡后流寓钱塘,南宋宁宗嘉
泰年间为画院待诏。他善画人物、
山水、道释、鬼神及花乌,性情狂
放不羁,喜爱饮酒。据载,他曾在
画院独“金带”而不受,不辞而别 ,人称“梁疯子”。梁楷书画风多 粗简,擅长减笔画。
《 六 祖 伐 竹 图 》
《 泼 墨 仙 人 图 》
历史上的中原地区主要指 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省及其附近地区 因历史上是华 夏文明主要发源地 至少在西晋以前都是中国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现在所指狭 义仍是河南及其临近很少一点地方 广义可指华中地区 即 江西安徽湖南湖 北河南五省地区
五代两宋时期美术概况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所谓“徐、黄异体”,是说黄筌花鸟画的风格趋向富
贵,而徐熙的花鸟画的风格倾向野逸。关于黄筌,前面已
经讲过。至于徐熙,虽出身“江南名门望族”,但一生为
“江南布衣”敖视天下,拒绝进入官场,厌恶奢侈颓靡的 生活与官场的腐败。擅长描绘江湖山花野卉、汀蓼水鸟、 毛竹渊鱼。这些大雁、鸬鹚、白鹭、蒲、藻、鱼、虾,或 丛艳,或折枝,或园蔬,或药草,直到北宋时期依然是徐 熙绘画的标志,在图式方面,他创造了“装堂花”与“舗
《 文 苑 图 》
五代绘画-人物画
周文矩 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 画家。工画人物、冕服、车器, 尤擅仕女,多以宫廷贵族生活为 题材,兼精车马、楼观,画风近 于周昉,但其纤丽过之,画衣纹 多作颤笔,独创“战笔”描法;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宫中图
五代绘画-人物画
龙宿郊民图
元代的<画鉴>里记载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龙宿郊民图》画的是秋日江南丹碧掩映,华辇之下,歌 舞升平,尽管笔法是与李思训多少有关的青绿设色,然而山顶作“矾头”,山坡用“披
麻皴”,已发展了李派的体貌
五代山水四家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巨然 万壑松风图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五代山水四家
一、荆浩 笔下山水大多都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气势宏伟而壮观。其重要的山水画理论 《笔法记》。所作《匡庐图》巨副中表现了巍峨山峰及山脚下的幽居景象,笔墨皴法,全景式 构图,高远、深远、平远兼具,技巧上较唐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关仝tóng 荆浩之追随者。所作《山鼷待渡图》和《关山行旅图》,都画出了北方深山中幽 僻荒寒的气氛。特别是《关山行旅图》,峰峦峻厚而富变化,山腰云气缭绕,山下板桥枯树, 野店荒村,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三、董源 所画风光,烟雾迷朦,江湖纵横,千岩万壑,重汀绝岸,林木清幽,与北方荆关画 中雄伟险峻的山水相比,更加带有秀美抒情的意趣。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其擅长 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手法,成功地画出山川远近层次 和烟氲气氛,具有革新精神。董源的山水画中点景人物多穿插贵族游乐或风俗情节,以青红重 彩描绘,具有宫廷绘画的痕迹。传世名迹《潇湘图》,《夏山图》,《龙宿郊民图》等。前三 图皆为水墨为主,表现山峦起伏,江河萦回,烟雨空蒙的江南风光。 四、巨然 他的山水画笔墨秀润,充满田园自然风致。现存《万壑松风图》。
• 黄家富贵 黄筌(约公元903--965年)字要叔,成都(
今属四川)人。大约十三岁就跟随避乱人蜀的 著名花鸟画家刁光胤学画翎毛。十七岁随师 进入前蜀禁宫,充当待诏,成为宫廷画家。 黄筌在艺术上能博采众家之长,练成一专多 能的本领,不仅善画花竹翎毛,而且兼工佛 道人物、山川龙水。宋代理论家郭若虚评价 他的画为“全该六法,远过三师”(三师指画 家刁光胤、李升、孙位)。
中原地区: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
1、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 上海);
2、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 3、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 古);
5、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 6、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7、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8、台港 澳地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索新的构图形式,注重对客观景物作更为细致的描写。
花鸟画
• 五代是中国花鸟画迈向鼎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花鸟画 总的趋势是从简朴稚拙向着精工写实方向发展,其表现形 式日趋完善,而且逐步摆脱了实线勾框、色彩平填工艺图 案似的描绘方式,出现了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重要画家—— 黄筌与徐熙。他们代表着花鸟画的两大艺术流派,画史上 称之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五代绘画-人物画 周文矩 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工画人物、冕服、车器,尤擅仕女,多以宫廷贵 族生活为题材,兼精车马、楼观,画风近于周昉,但其纤丽过之,画衣纹多作颤笔,独 创“战笔”描法;
重屏会棋图
《重屏会棋图 》
• 此图描绘南唐中主李景与其弟景遂,景达 ,景过会棋情景。头戴高帽,手持盘盒, 居中观棋者为中主李景,对弈者是齐王景 达和江王景过,人物容貌写实,个性迥异 。衣纹细劲曲折,略带顿挫抖动(战笔描 ) 。四人身后屏风上画白居易“偶眠”诗 意,其间又有一扇山水小屏风。故画名日 “重屏”。
顾闳中 ,五代十国中南唐 人物画家,曾任南唐画院待 诏,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 折,设色浓丽,擅描摹人物 神情意态,与周文矩齐名, 存世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 卷,绘写南唐中书侍郎韩载 夜宴。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1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五代绘画
韩熙载夜宴图
工画人物,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善于描摹神情意态。绘写南 唐中书侍郎韩载夜宴。
宋代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鼎盛时期,也是界画发展的高峰界画期。宋代产生了一大 批杰出的界画家,如郭忠恕、王士元、吕拙、李嵩、赵伯驹等。而其中最为优秀 的当推郭忠恕。他的《唐明皇避暑宫图》、《雪霁江行图》工而不板,繁而不乱, 清俊秀逸。他以“俊伟奇物之笔,以博文强学之资,游规矩准绳中而不为所窘” 的方法画界画楼阁,令人流连忘返。南宋的界画和山水画发展同步,作者不断探
。 人物,又赋予画面一种沉着雅正的意味
名画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卷以时间为序列,共分五段,每段以屏风巧妙隔开,前 后相连又各自独立,图中有许多独具匠心的构思,体现了作者敏锐细腻的 观察力和纯熟畅达的表现力。从全图的结构上看,画家分别利用三件大的 立屏将画面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内的空间深度感又通过斜置的榻、几案、 屏风等物件的对称布局来表现;全图共绘了49人(女21人,男28人), 有些人物频繁出现,各自的形象十分统一。韩熙载在画中出现五次,有左 侧、右侧和四分之三正面,但形神不改;他气宇不凡,眉头紧蹙,忧心如 焚。随着晚宴情节的发展,韩公从穿黑袍(听乐),发展到脱去黄衫(击鼓), 再穿上黑袍(休息),后转入只剩一件内衣(清吹),最后又穿上黄衫(送客),
殿花”,以其浓郁的装饰意味被接受。另外,花卉画,有 “没骨”一法,始于徐熙,成于其孙徐崇嗣,沈括曾说: “崇嗣画草芍药,自其破萼、散叶、蓓蕾、露蕊,以致离 披格侧,皆写其花,始终盛衰如此,其他见崇嗣画花不一
,皆不名没骨花也。”所谓“没骨”是说以墨或五色染就 ,不见笔迹,谓之没骨。以别

·艺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