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邵阳旅游文化艺术节

浅谈邵阳旅游文化艺术节

浅谈邵阳旅游文化艺术节
中国有许多文化节,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

习俗文化方面有春节、元宵节、青明节、端午节、丰收节、祭祀节、中秋节、老年节、祭祖节、冬至节、泼水节、捣谷节、刺绣节等。

国立节日方面有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九九教师节、十一国庆节等。

地方文化方面有孔子文化节、老子文化节、伏羲文化节、女娲文化节、黄帝文化节,仓颉文化节、玛祖文化节等。

这些是比较有影响的文化节,再加上许多地方世世代代影响着本土文化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的庙会,中国有成百上千个文化节日。

可见,中国文化节是丰富多彩的。

国家为了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在国外多次举办了中国文化年。

企业界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产业文化,在发达国家举办了中国文化节。

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经济战略思路,是政治互信的一种外交方式。

但是,中国文化在世界人民的心目中能产生多大影响呢?对投资回报的经济利益有多大呢?中国文化要想走出世界,首先应该有自己规范的文化节。

只有自己了解了自己,塑造好了自我形象,才能让世界对中国文化起敬。

十六大以来,国家政策在文化方面开始了倾斜,并财政拨款在市县乡镇三级建立文化站。

不管新闻媒体报导的多么热闹,全国范围内县乡两级真正运作起来的文化站,1%的数字也没有,许多政客请戏班子让新闻媒体报导,故弄玄虚的伪造政绩。

因而要想真正使文化站
发挥社会职能,起到疏理民心展示百姓精神面貌的作用,创办中国文化节是一个必行的措施。

邵阳当然也不例外。

邵阳是一座历史古城,西周召伯,甘棠布政;春秋白善,垒土筑城,距今已有2500余年了。

邵阳,旧名宝庆,位于湘中而偏西南。

北障雪峰之险,南屏五岭之秀,资水横贯,邵水交汇,盆地珠连,丘陵起伏。

自西汉置县,为郡为州为府,为一方之重镇。

北邻娄底,南界永州,上通云贵,下接长衡。

自古为交通要道,商埠中心,经济发达,文化昌明。

邵阳境内山环水复,风光秀美,景色宜人,旅游资源丰富。

有被誉为“山水甲桂林”的丹霞地貌国家AAAA级、世界自然遗产地--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新宁县境),省级地质公园、AA级旅游区白水洞(位于新邵县境内);有八十里南山的江南草原风光;有全国七十二佛地之一的武冈云山;有原始次生林绥宁黄桑自然保护区。

市区有“双清秋月”、“龙桥铁犀”、“六岭春色”、“佘湖雪霁”、“神滩晚渡”、“山寺晓钟”、“洛阳仙洞”、“白云樵隐”、“岳平云顶”、“桃洞流香”等景观。

其中如双清亭,地处资江砥矶上,与北塔夹江对峙,大有云带钟声穿林去,月移塔影过江来之神韵;桃花洞庭湖和无底洞,构造奇特,兼有地下暗流,风趣万千。

邵阳有很多经典的旅游线路,我在这里先指出来几条。

跨省黄金通道:长沙-崀山-武冈-南山-桂林:地质奇观游:邵阳-崀山-南山:花瑶风情游:邵阳-魏源故居-高洲温泉-花瑶古寨。

森林生态游:邵阳-云山-黄桑。

市区周边游:蔡锷故居-北塔-邵阳酒厂-白水洞(白云岩)。

可见邵阳的旅游资源的集群性比较好。

基于这几点我认为邵阳—我的家乡,可以举办旅游文化艺术节。

在旅游文化节期间,我们可以举办多重多样的活动,并且在八县一市三区内同时开展。

旅游节的开幕式可以在崀山举办,因为崀山是湖南崀山正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被誉为丹霞之魂,国之瑰宝。

活动期间可以有各大社会媒体来报导,这样就免费给邵阳旅游节做了宣传。

湖南卫视等电视媒体,腾讯网等各大门户网站都可以利用起来做宣传。

红网可以然后湖南的政府领导,邵阳市和新宁县的政府领导可以来开幕式致辞,为旅游节造势。

在开幕式上,举办大型的文艺演出也是必须的。

可以邀请著名主持人来做主持,再邀请一些影星来表演,同时可以把邵阳花鼓戏搬上舞台,让省内和省外社会各界人士都了解邵阳古老而悠久的文化。

本届艺术节活动可以以邵阳花鼓戏为主题,以花鼓戏新剧目展演为主线,内容丰富多样、异彩纷呈,主要有开幕式暨大型文化演出。

就拿9月8日的首届中国花瑶旅游美食文化节来说吧,文化节在魏源国际大酒店拉开帷幕。

省商务厅副厅长易昌伦,副市长李兰君出席开幕式,首届花瑶旅游美食文化节由市政府主办,市烹饪协会和市酒业协会承办,为期6天。

美食文化节期间,开展了美食文化研讨会、优质绿色产品大联展、家庭才艺表演、地方戏曲欣赏等一系列活动。

除了开幕式之外,还可以综合利用各种媒体来和游客互动。

比如开通旅游文化街的官方微博,随时与游客分享,在报纸上做头版头条的报道甚至可以拍一部与邵阳旅游景点有关的宣传片或者电影,电影里面做邵阳的植入式广告,让邵阳旅游大市的形象申屠人心,吸引回头客和提升邵阳的知名度。

经济的发展取决于要素的合理配置。

面对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我们要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旅游资源的整合。

只有把能够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事物、要素都纳入资源整合的范围,打造受市场欢迎的旅游产品,才能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旅游业才能做大做强,邵阳旅游业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

旅游业的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

通过把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方特色文化融合,打造品牌旅游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优势。

邵阳的文化资源丰富,滩头年画,苗族花瑶民俗文化等已有较大名气,关键是做好与旅游的融合文章,促进邵阳旅游产品档次和品位的提升。

举办邵阳旅游文化节活动,提升邵阳的对外影响力,将邵阳山水文化节做出特色,做成邵阳名片,全力把邵阳建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首届中国花瑶旅游美食文化节是发展我市旅游产业、推介我市旅游景点的重大举措,是提高我市饮食文化,把湘菜打造成我市经济支柱产业的最佳平台。

我市借助这个平台,推出优质、特色产品,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省烹饪协会秘书长王桃珍表示,邵阳不少名优产品在全国闻名遐迩,输送了大批优秀厨师,也是优秀厨师的培养基地。

此次旅游美食文化
节将提升邵阳饮食文化,带动经济发展,并为全省各地市的餐饮行业搭建原材料对接、人才输送的平台和桥梁。

邵阳旅游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将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活力,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文化品位,加强了旅游产品的宣传,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

与此同时,大量游客在邵阳市进行吃、住、行等一系列消费活动,不仅会带动宾馆、餐饮业效益的增长,也带动了商业多方位的消费,实现了“做大文化品牌,带动经济发展”的目标。

邵阳旅游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不仅将展示邵阳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推动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会起到激扬人气,凝聚民心,极大地提高全市各级干部、各族群众“热爱邵阳、、振兴邵阳”的积极性,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

因此说,邵阳旅游文化节的举办,对内而言是为本地区企业和社会团体构建了一个展示形象的广阔平台;从对外开放的角度来看,则为邵阳市创造了一个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盆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据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市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新宁崀山、隆回花瑶等一大批旅游景点享誉省内外,仅2008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4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2.48亿元,增长12%;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489人次,增长8.2%,其中外国人187人次,增长14%,旅游外汇收入11.82万美元,增长3.0%。

旅游业的红火直接推动了我市餐饮业的迅猛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住宿和餐饮业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3.38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1.9%,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8%。

相关主题